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许漱壁  谭jing宪 《昆虫学报》1991,34(3):380-382
细胞遗传学是蚊类、特别是按蚊复合种团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十分有用的方法之一(White,1984;Green等,1984)。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结合生化、生活习性、生态和形态分类等技术,已经发现了许多按蚊近似物种的存在(Kitzmiller,1976;Coluzzi等,1979;Stegniy,1981),明确鉴别各按蚊近似种,对于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比较同属赫坎按蚊种团(Anopheles hyrcanusgroup)的两种近似种——赫坎按蚊(An.hyrcanus)和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唾腺多线染色体、有丝分裂染色体,确定它们在遗传学上的亲缘关系,为赫坎按蚊种团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
中华按蚊是我国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之一。近年来对中华按蚊的生态习性等研究,证明我国各地的中华按蚊存在着差异。是否中华按蚊为一个种团(也即复合体)?这个问题值得研究。目前,国外对蚊虫种团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疟疾现场应用研究科学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报告,已确定了蚊虫种团有冈比亚按蚊种团、点体按蚊种团、催命按蚊种团等,可能为种团的有乌头按蚊、库态按蚊、萨氏按蚊、斯  相似文献   

3.
库态按蚊是1个由5种亲缘种型组成的按蚊复合体,这些种型分别被命名为A、B、C、D 和 E 型。在使用PCR 检测还没有条件的地区,鉴定库态按蚊亲缘种型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作染色体组型分析。使用库态按蚊幼虫作染色体涂片,对云南地区的库态按蚊种型作了初步研究,并首次报道了该地区存在的亲缘种型成员,认为在云南省库态按蚊 A型和 B 型在同一个地区并存。同时,还展示了库态按蚊复合体的染色体组型、核型模式图及种型在中国毗邻国家的分布地图。  相似文献   

4.
中国赫坎按蚊类群的六种按蚊的杂交和染色体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告了赫坎按蚊类群中的中华按蚊(ASS)、长浮按蚊(ACF)、嗜人按蚊(AAP)、大窄按蚊(ADZ)、小宽按蚊(AXK)以及四川的八代按蚊(AYS)与辽宁的AYL品系的杂交和唾腺染色体的观察。结果表明,中华按蚊和长浮按蚊,嗜人按蚊和大窄按蚊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长浮按蚊和大窄按蚊可能不是独立的物种:小宽按蚊和四川的八代按蚊不存在生殖隔离;小宽按蚊和辽宁的AYL品系以及AYL品系和四川的八代按蚊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AYL品系可能为新种,而小宽按蚊新种能否成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及它们的杂种后代的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二蚊种的酯酶均有4个基因,并存在遗传上的多态性。利用酯酶抑制谱也肯定了遗传分析的结果。磷酸甘油脱氢酶(GPD)于中华按蚊有2个基因,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仅1个基因。碱性磷酸酯酶(APH)、过氧化物酶(POD)在中华按蚊都较在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多出1条酶带。乳酸脱氢酶(LDH)、辛醇脱氢酶(O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酶带二蚊种相同。酸性磷酸酯酶(ACP)在二蚊种内都未能显示清晰酶带。这些事实指出二者是关系很近的近缘种。对不同地理区域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和贵阳按蚊的酯酶比较也获得一些关于它们演化关系的信息,并发现这3个种的具有分类特性的酯酶带。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徐州和宜兴两地株中华按蚊唾腺染色体及三种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染色体以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4个游离端(即2R、2L、3R、3L的头两段)进行比较,结果完全一样;三种同工酶的比较,结果也完全相同,证实了徐州、宜兴两地株中华按蚊完全是一个种。  相似文献   

7.
雷心田  赖勤 《四川动物》1997,16(1):16-21
对四川赫坎按蚊种团各蚊种因个体、地区以及季节和温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卵形态变异进行了观察。将中华按蚊因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卵,归结为“宽中曲型”、“甲断型”两类卵型,认为“宽中曲型”卵,有可能为中华按蚊正在分化过程中的类型;中华按蚊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温度条件下,能够产生同“小窄甲板型”、“大窄甲板型”、“小宽甲板型”、“大宽甲板型”相似的中华按蚊卵。为了避免产生误解,建议马氏(1964、1966)所称谓的“中华按蚊类群”仍称赫坎按蚊类群为好。  相似文献   

8.
中华按蚊实验室饲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是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传染媒介,在我国分布很广,危害甚大。无论是研究药物防治、抗药性机理、生物防治以及流行病学等方面的工作中,都需要大量的按蚊作为研究材料。为此我们开展了中华按蚊室内人工饲养的研究。 在按蚊人工饲养方面,国外已有报道(Gerberg,1970)。中华按蚊复合体中的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A.lesteri anthropophagus.Xu and Feng)已在国内饲养成功。对中华按蚊的饲养,也进行过一些摸索,由于成蚊交配困难、吸血率低和幼虫死亡率高等缘故,均未获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常见蚊种:淡色庙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棕垲麻蚁等6咱,在相似条件下进行对犬丝虲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明犬丝虫能在白纹伊蚊、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及三带喙庸蚊完垒傲育;骚援阿蚊吸血後,所有进入马氏管中的微丝蚴全成角質化,不能发育;棕尾麾蚊不能吸血,无法观察。各试验种中以感染率论,淡色庙蚊最高,中摹按蚊和白纹伊蚊次之,三带喙庵蚊最低。以发育率论,中华按蚊最高,白纹伊蚊次之,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庳蚊最低。以蚊虫存活率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最高,三带喙应蚊次之,中莘按蚊最低。根攘Kartman氏(1954)所建议的实验戚染指敷比较各蚊种的感受力,试验蚊植中以白纹伊蚊最高,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次之,三带喙库蚊最低。各蚊种的吸犬血率,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白纹伊蚊为最高,中华按蚊次之,三带喙库蚊及骚扰阿蚊及淡色库蚊次之。上述试验结果指出四种蚊虫中,以白牧伊蚊为最適宜的试验媒介,也可能是自然媒介;中华按蚊灾之,其他二种库蚊更次之,似不重要。  相似文献   

10.
多线染色体是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质丝多次复制但不分开形成的。虽然摇蚊多线染色体早在1881年就已被发现,但由于人们缺乏对其遗传学的了解,并未用它做深入的遗传学研究。随着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研究的深入,多线染色体的斑带及疏松结构再次引起遗传学家的兴趣。摇蚊幼虫个体大、廉价易操作,其唾腺多线染色体明显,故成为理想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对摇蚊唾腺染色体染色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摇蚊马氏管和直肠多线染色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育观点观察了摇蚊成蚊马氏管、直肠细胞中的多线染色体,特别是第Ⅳ染色体自幼虫至成蚊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染色体在个体发育中的变化是有规津的,并与细胞的分化和活动密切相关的;染色体泡和多线分化反映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本文特别强调了研究双翅目昆虫消化道后部器官在发生遗传学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蚊虫的生殖营养周期,对研究蚊媒性疾病流行病学和制定防制规划,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乐山市中区全福乡,对我省传播间日疟和马来丝虫病的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生殖营养周期进行了观察和比较。方法与结果以人房蚊帐60顶和牛栏3间为捕蚊点。于6—9月每旬捕蚊一次。将所捕Ⅱ期胃血按蚊置室内阴凉处单只饲养。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记录每只蚊产卵时间和产卵数。根据成蚊形态和卵型鉴定蚊种。每日6:00、12:00和20:00分别记录室内温度和湿度。观察嗜人按蚊499只、中华按蚊163只。一般在吸血次…  相似文献   

13.
宜宾地区的按蚊记录,何琦、刘吟龙(1943)曾报道有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潘氏按蚊3种。建国以来,我们又先后发现嗜人按蚊、贵阳按蚊,八代按蚊,林氏按蚊、多斑按蚊、巨型按蚊西姆拉亚种、傅氏按蚊等七种。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孳生地都主要是稻田,但后者多孳生在有水草和遮荫条件较好,水源清凉的稻田或沟渠内,它对生境的选择较中华按蚊严格,故多有狭区性分布特点。微小按蚊、潘氏按蚊、林氏按蚊孳生于山溪缓流。中华按蚊嗜吸牛血,兼吸人血,以成虫在牛房越冬为主,冬季在牛房有吸血活动,嗜人按蚊主吸人血,栖于人房,以卵越冬。微小按蚊,潘氏按蚊、…  相似文献   

14.
1980年7—9月份在闽北崇安县五夫乡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产卵活动作了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一、内容与方法清晨5—6时捕光法采集人房按蚊,选择胃血处于Sella氏Ⅱ期的新吸血蚊单管饲养,每4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以卵定种后,统计产卵时间、产卵数以及完成一次生殖营养周期所需时间。定种后按蚊解剖卵巢,按卵巢表面微气管末端形状来判定产卵与否,并计算经产蚊比率。二、结果与讨论(一)产卵时间:观察20批,其中嗜人按蚊270只,中华按蚊193只。两种按蚊多在夜间产卵,而以在22~2时为多(表)。表20批按蚊产卵的时间蚊种观数察2产:0卵1~%6产:0卵1…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韩国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和八代按蚊核糖体DNA (rDNA)内转录间隔 2区 (ITS2 )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用PCR扩增的rDNA ITS2片段直接测序 ,每种蚊测定 3个个体 ,结果显示 :韩国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和八代按蚊的rDNA 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 4 6 8bp、 4 51bp和 4 53bp ,GC含量分别为 4 4 .87%、 4 6 .2 %和 4 5.7% ,3种按蚊序列差异范围为 12 .16 %— 30 .74 %。研究表明 ,rDNA ITS2序列差异可用于韩国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和八代按蚊的分子鉴别。  相似文献   

16.
三带喙库蚊精巢发育中染色体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蚊类生殖腺发育中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对于开展蚊类生态学及遗传灭蚊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三十年来,国外已有许多关于蚊类细胞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着重放在体细胞核型和按蚊的唾液腺染色体带型方面。关于生殖腺发育中染色体行为的资料却所见不多。早  相似文献   

17.
迄今福建已发现18种按蚊。1954年至八十年代初曾先后对全省56个县市进行调查,发现七十年代以后所捕到的蚊种远较六十年代以前为少,数量变化亦大,特予整理,并对常见蚊种的吸血活动时间进行比较分析。一、蚊种分布变动比较1954~1965和1972~1981年间前后重复蚊种调查33个县市,其中同地调查17县19点,各点每次均捕到中华按蚊。1958年才开始按卵型从中华按蚊中分出嗜人按蚊,六十年代以前仅在6县调查点中经卵定种,而发现在流行马来丝虫病的5县疟区中,其他相似地区因未进行产卵定种,故估计该蚊在当时的闽西北山区广泛分布,而被混于中华按蚊中,七十…  相似文献   

18.
蚊虫体外寄生物的研究可为蚊类防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1990年7—9月分别对沐川、合江及珙县等地牛房内吸血按蚊进行了观察,且记录了按蚊体外寄生物的种类、数量及部份有寄生物的按蚊的产卵数等。观察的283只按蚊中,八代按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贵阳按蚊体外均有程度不同的水螨和嗜蚊库蠓Culicoides anophelis寄生;微小按蚊、帕氏按蚊体外未发现有寄生物。一般一种按蚊体外只被一种寄生物寄生,仅在沐川发现极少中华按蚊体外同时有水螨和嗜蚊库蠓寄生,寄生数量各为1只(详见表1)。表1螨、蠓寄生按蚊的情况水螨嗜蚊库蠓蚊种检(只查数)寄生…  相似文献   

19.
1986—1987年对实验室驯化的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多斑按蚊A.maculatus和斯氏按蚊A.stephensi的产卵习性作了比较详细的观察,现报道于下:材料和方法斯氏按蚊系1976年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转引保种于本所实验室。多斑按蚊是本实验室驯化繁殖传代的蚊媒。中华按蚊来源于本所丝虫室(引自上海昆虫研究所)参照曹仲华等(1985)方法饲养。至幼虫化蛹后,捞入盛水的蛹缸内,放入蚊笼,羽化为成蚊,用10%葡萄糖液棉球,饲喂2天以后,逐日喂豚鼠血,待卵巢发育成熟,在同一蚊笼内放两个产卵器,一个是小酒杯,内装半杯清水,另一个是平皿,…  相似文献   

20.
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对间日疟原虫敏感性的比较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中华按蚊人工感染间日疟原虫的问题,早在1929年Hindle与冯兰洲,1934年姚永政曾先后作过实验。1970年以来,河北、山东、河南(史冬元等,1982)等省也作了有关研究。上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其感染率差异较大。至于雷氏按蚊,上海陈登宏等(实用疟疾学,1978)曾提及作过人工感染实验。但是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在同一情况下比较其对间日疟原虫的敏感性差异,还未见报导。这两种按蚊在我省分布较广,比较这两种按蚊的敏感性,无论在疟疾流行病学上或防治对策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于1981及1982年的8~10月,连续两年共作了9批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