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昆虫化学不育剂噻派(Thiotepa)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的不育作用,以及对雄蚊交配竞争力和副腺的影响。试验证明用噻派处理雄蛹,浓度范围在0.5—0.8%,处理时间为1—3小时,其不育率可达90%以上。0.7%浓度的噻派处理雄蛹1小时,不育雄蚊的交配竞争力胜过正常雄蚊。经用遗传标记蚊虫测试,表明雄蚊副腺未发生损伤,与其交配的雌蚊仍保持单配性。  相似文献   

2.
橘小实蝇遗传性别品系的建立及雄性不育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季清娥  侯伟荣  陈家骅 《昆虫学报》2007,50(10):1002-1008
为了更好地应用昆虫不育技术防治橘小实蝇,建立了以蛹色区分雌雄性别的橘小实蝇遗传性别品系。经过连续测交表明遗传品系能稳定遗传。质量监测表明遗传性别品系平均孵化率、蛹重、羽化率、飞出率、存活率等指标与普通种无显著差异。取遗传性别品系羽化前1、2、3天(分别用-1 d、-2 d、-3 d表示)的雄蛹,经过100 Gy的60Co辐射后,分别与野生雌虫杂交,F1代卵的孵化率均大大低于对照组。对经过辐射处理-1 d、-2 d、-3 d的雄蛹分别进行质量检测,飞出率、存活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1 d、-2 d的羽化率之间及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3 d的羽化率与-1 d、-2 d及对照组差异均显著。取遗传性别品系的-2d的雄蛹辐射100 Gy的60Co,获得不育雄虫,和野生雄虫一起竞争与野生雌虫交配的机会,相对不育系数为0.4923,表明不育雄虫与野生雄虫交配能力相当。田间扩散能力研究表明,不育雄虫在田间存在丰富的寄主植物的情况下不会大量扩散很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是免疫调节途径的重要因子,是抗肿瘤免疫疗法中重要的靶标之一。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PD-L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初步分析其表型。方法 构建Cas9和sgRNA载体,并转录获得RNA,通过显微注射方式将RNA注射到C57BL/6小鼠受精卵中,经过鉴定获得F0代阳性小鼠。F0代小鼠与野生型C57BL/6小鼠交配获得F1代杂合子小鼠,再通过F1代小鼠自交获得F2代纯合子小鼠品系。随后通过Real-Time PCR和流式实验分别检测PD-L1基因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 Real-Time PCR和流式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型C57小鼠相比,PD-L1纯合子小鼠的PD-L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细胞上的蛋白质表达均有显著性下降,仅测定到本底的信号,证实已成功构建PD-L1基因敲除小鼠品系,为PD-L1体内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γ射线对松毛虫的不育效应及其防治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本文通过三年(1961—1963)来的试验,探索了γ射线对马尾松毛虫的不育效应及其对有关生活活动的影响。在不育机制上,对雌雄性的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受精过程作了解剖观察。在获得初步不育效果的基础上,在林间进行了小规模释放试验,兹报导如下。 二、材料与方法 γ射线源为钴~(60)。1961年用Co-400-1型钴疗机照射,剂量率为48.08伦琴/分钟,1962—1963年用400克镭当量的实验用柱状钴源,剂量率为43.43伦琴/分钟(都是计算剂量)。 试验对象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der),室内饲养或林间采集。不育效应用不同剂量(0.5万、1万、2万、2.5万、3万、3.5万、4万伦琴)照射不同发育期的雄蛹,分别饲养于养虫笼中,配对交配,与对照比较,观察主要生活习性及其子代卵的孵化率;对孵化幼虫进行饲养,观察死亡率和下代生殖能力。对照射蛹羽化的成虫,分别不同处理组合,在Clarke昆虫生理盐水中解剖观察;组织切片将处理成虫用4%甲醛液分别固定,解剖水洗,用Hansan苏木精伊红染色,不同浓度酒精脱水,石腊包埋,分别纵横连续切片,切片厚度为8—12微米,用二甲苯脱蜡透明,加拿大树胶封藏。  相似文献   

5.
徐厚镕 《遗传》1982,4(3):15-18
激光应用于生物学的研究,国内外都取得 了一定进展。Zkzolot[8]用红宝石激光器照射雄 性果蝇幼虫产生了突变。中山大学[3]用CO2激 光器处理植物花药,引起大量染色体畸变。安 徽农学院[5]用钦玻璃激光器照射蚕卵,获得一 雌一雄的突变体,进而育成新原种。华南农学 院[2]用显离子激光照射蓖麻蚕蛹,诱发蛾翅突 变,并育成优良新品种。但也有经照射后未发 现突变的>,对此有必要从实践和理论上作进 一步探讨。我们采用特定位点法,以家蚕形质 性状为标志,研究了激光对家蚕诱变的效应,并 进行了染色体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中,分离出红眼(r)突变型。其眼睛的颜色,从幼虫,蛹到成虫表现了完全地外显和一致。正常黑眼(+)和红眼(r)杂交,不论正交或反交,F1(子一代)个体全部为黑眼(+)(表1③④)。F1的个体互交,F2(子二代)则按黑眼(+):红眼(r)=3∶1分离(表1⑤⑥及表2的正交和反交项)。正交与反交的F1个体,分别与红眼(r)本的雌、雄个体回交,其黑眼(+)与红眼(r)都按1∶1进行分离(表1⑦⑧⑨及表2回交栏三项)。实验证明,黑眼(+)对红眼(r)为显性,而红眼(r)则为隐性。它们完全符合一对孟德尔显、隐性关系基因的遗传规律。从F2分离出来的红眼(r)个体,不管是来自F1的互交,还是正交与反交的F1雄蚊个体与红眼(r)亲本雌蚊个体的回交,它们的表现是:凡正交,红眼(r)个体都是雄的(表1⑤⑧);凡反交,红眼(r)个体都是雌的(表1⑥⑦)。唯有正交与反交的F1雌蚊个体,当与亲本红眼(r)雄蚊个体回交时,其F2的红眼(r)个体雌、雄都有,且红眼(r)雌:红眼(r)雄呈1∶1的比例(表1⑨),这主要是由红眼(r)雄蚊具有两类配子所遗成。上述现象说明,红限?是一种性连锁的突变。但由于出现一定比例的交换(表1⑤⑥⑦⑧),因此是属于不完全的性连锁。  相似文献   

7.
黄复生  况明书 《昆虫学报》1989,32(4):438-444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雄蚊交配能力和日龄、交配及交配后间歇期对其生殖系统形态学的影响.羽化后1小时可见丝状精子,22小时尾器全部旋转180°.3—12日龄雄蚊交配能力最强.随着日龄增加,精囊数逐渐减少,睾丸内成熟精子占据整个睾丸的比例逐渐增加,附腺透明区宽度变窄直至消失.多次交配比一次交配后,其睾丸内精子量减少、透明区宽度增加明显;交配后经过一定间歇期后,生殖系统能重新恢复活力,但多次交配后其恢复程度和速度远比交配一次者为慢.大劣按蚊雄蚊生殖系统的变化可初步判断其日龄和交配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基因缺失小鼠的优化繁殖方法与子代小鼠DDR2基因型的鉴定方法,建立DDR2基因缺失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DDR2分子在肿瘤、肺纤维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复杂疾病中的功能以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从美国JAX实验室引进的三对杂合子小鼠进行饲养并交配繁殖,繁殖成功后其子代中将会出现野生型、杂合子以及纯合子3种基因型。用基因组提取试剂盒试剂盒提取子鼠鼠尾的基因组D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后,采用Taqman qPCR的方法准确鉴定出小鼠的基因型,同时观察子代小鼠各基因型的比例,并通过小鼠体态观察,进一步证实Taqman qPCR鉴定方法的可靠性。结果:DDR2基因杂合子小鼠互交繁殖可得到DDR2野生型小鼠、DDR2纯合子小鼠以及DDR2杂合子小鼠三种基因型小鼠,所得子代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雌性和雄性DDR2纯合子小鼠体长均较DDR2野生型小鼠和DDR2杂合子小鼠小,鼻子也较其它基因型小鼠明显变短,无繁殖能力。依据Taqman qPCR的结果所得出的纯合子小鼠体貌特征与文献报道一致,证实了Taqman qPCR结果的可靠性。结论:雌、雄性DDR2杂合子小鼠交配可有效获得DDR2基因缺失小鼠;实验所用Taqman qPCR方法能够准确鉴定子代小鼠的基因型,DDR2纯合子小鼠的获得为后续实验的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Smad3基因剔除小鼠的繁殖与基因型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mad3基因在脊椎动物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对Smad3基因剔除小鼠进行保种和繁育研究.方法采用基因剔除杂合子小鼠进行保种,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对杂合子小鼠交配所产生的后代进行基因型鉴定,纯合子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用于表型分析,杂合子小鼠用于留种和繁殖生产.结果采用PCR方法对278只子代小鼠进行了基因型鉴定,83只为野生型,133只为杂合子,62只为纯合子.结论Smad3基因剔除突变能稳定遗传.采用杂合子小鼠保种,子代小鼠三种基因型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相似文献   

10.
荔枝蝽象的化学不育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广东省,荔枝蝽象(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雄虫生殖细胞对噻(口替)派(硫代三乙烯磷胺)的不育作用有二个敏感期,即生殖细胞受伤害的敏感期和对显性致死突变诱发的敏感期。这二个敏感期分别在7月中旬和翌年2月中旬,只有在生殖细胞对显性致死突变诱发的敏感期对荔枝蝽象雄虫进行不育处理才有实际意义。2月中旬被0.6%噻(口替)派水溶液浸渍的雄虫和正常雌虫配对后,卵的不孵化率达99.5%。2月中旬被哔噻兹[P,P-双(1-氮丙啶基)-N-甲基硫代磷酰胺]熏蒸2.6小时后再被0.2%噻(口替)派水溶液浸渍的雄虫和正常雌虫配对后,卵的不孵化率为99.3%。这二种处理方法对雄虫的交配竞争能力和死亡率基本没有影响。雄虫被0.6%噻(口替)派水溶液浸渍后24小时才出现较大的不育效应。进行不育雄虫大笼(2.2×2.2×3M3)释放试验,当不育雄虫、正常雄虫和正常雌虫的比例为80:10:10时,上述二种方法处理的不育雄虫分别导致94.4%和96.5%的卵不孵化率。初步观察到不育卵对跳小蜂(Ooencyrtus sp.)的产卵量和羽化率没有影响。上面试验结果表明,在华南地区应用不育剂防治荔枝蝽象看来是一种有希望的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2月中旬0.4%噻(口替)派水溶液浸渍的雄虫的贮精囊中精子,发现精子密度降低、排列不整齐。浸渍雄虫的噻(口替)派水溶液浓度为1.8%时,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处理雄虫睾丸精子横切面,可见部分精子的轴丝遭到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