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研究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不同虫态(3~4龄幼虫、1~2d龄蛹、当天羽化成虫)体内过氧化物醇(POD)和过氧化氢醇(CAT)活力在不同^60Coγ辐照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不同虫杰的POD活力顺序为;雌成虫>1~2d蛹>雄成虫>3~4龄幼虫;CAT活力为:3~4龄幼虫>雄成虫>雌成虫>1~2d龄蛹。辐照处理后,POD活力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三种虫态均以40Krad处理后曲活力最高;CAT的话力变化较大.3~4龄幼虫、1~2d龄蛹和雄威虫都以30Krad处理曲活力最高,雌戚虫以20Krad处理的最高。本试验结果有助于阐明辐射对昆虫生理生化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一种准确、快速鉴定异斑酷大蚕蛾末龄幼虫、蛹和成虫性别的方法。通过对蛹和成虫性别特征比较可知,雌虫生殖孔位于第8和第9腹节,且第8腹节不愈合,雄虫生殖孔仅位于第9腹节上,且生殖孔两侧有瘤状突起。雌性末龄幼虫头壳的蜕裂线附近浅色区域较多,雄性浅色区域较少,且雌性后唇基区域的颜色较雄性更浅。雌雄成虫差异较大,雄虫触角羽状,前翅一般无透明斑或透明斑很小;雌虫为近丝状的羽状触角,前翅有3个较大且连续排列的透明斑。经过对30对雌雄蛹的测量后,发现在蛹长、蛹宽与蛹重等体型数据上,雌雄蛹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通过不同低温时长和低温所处发育阶段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生存和繁殖能力的影响,为冬季蔬菜大棚中小菜蛾的发生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相对湿度为55%±10%,12L∶12D的光周期条件下,观察小菜蛾4龄幼虫、蛹和成虫分别经低温(8℃)处理24、48和96h后幼虫的化蛹率、成虫的羽化率、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及产卵量等指标,以温度为(26±1)℃的处理为对照组。【结果】8℃处理不同时长对小菜蛾幼虫化蛹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χ2=1.58,P=0.664),但低温所处的不同发育阶段(χ2=1.58,P=0.664),但低温所处的不同发育阶段(χ2=202.52,P <0.001和低温处理时长(χ2=202.52,P <0.001和低温处理时长(χ2=141.83,P <0.001)显著影响成虫的羽化率;4龄幼虫低温处理后的羽化率均高于蛹期低温处理的(4龄幼虫低温:87.40%;蛹期低温:66.97%)。成虫寿命受低温处理时长(χ2=141.83,P <0.001)显著影响成虫的羽化率;4龄幼虫低温处理后的羽化率均高于蛹期低温处理的(4龄幼虫低温:87.40%;蛹期低温:66.97%)。成虫寿命受低温处理时长(χ2=39.3,P <0.001)和低温所处发育阶段(χ2=39.3,P <0.001)和低温所处发育阶段(χ2=43.0,P <0.001)影响。一定范围内,4龄幼虫低温处理时长对雌雄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雌虫:χ2=43.0,P <0.001)影响。一定范围内,4龄幼虫低温处理时长对雌雄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雌虫:χ2=41.86,df=3,P=0.330;雄虫:χ2=41.86,df=3,P=0.330;雄虫:χ2=4.55,df=3,P=0.210),而蛹期(雌虫:χ2=4.55,df=3,P=0.210),而蛹期(雌虫:χ2=41.86,df=3,P <0.001;雄虫:χ2=41.86,df=3,P <0.001;雄虫:χ2=14.30,df=3,P <0.001)和成虫期雄虫寿命(χ2=14.30,df=3,P <0.001)和成虫期雄虫寿命(χ2=19.32,df=3,P <0.001)随低温处理时长的延长而逐渐延长;雄成虫寿命普遍长于雌成虫寿命(未成熟阶段低温:χ2=19.32,df=3,P <0.001)随低温处理时长的延长而逐渐延长;雄成虫寿命普遍长于雌成虫寿命(未成熟阶段低温:χ2=﹣3.88,P <0.001;成熟阶段低温:χ2=﹣3.88,P <0.001;成熟阶段低温:χ2=﹣5.72,P <0.001);产卵前期随低温处理时长的延长而延长(未成熟期处理:χ2=﹣5.72,P <0.001);产卵前期随低温处理时长的延长而延长(未成熟期处理:χ2=14.40,df=3,P=0.002;成熟期处理:χ2=14.40,df=3,P=0.002;成熟期处理:χ2=60.04, df=2, P <0.001)。单雌产卵量除蛹期8℃处理96 h(40.9粒/雌)外,其余处理与对照组(87.3粒/雌)相比无显著性降低。【结论】不同低温处理时长对蛹的生存和繁殖的影响比对4龄幼虫的影响更为明显,且随低温处理时长的延长,对小菜蛾的生存和繁殖的抑制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4.
椰心叶甲实验种群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周荣  曾玲  梁广  陆永跃  崔志新 《昆虫知识》2004,41(4):336-339
自然温度条件下 ,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 (Gestro) 1年可发生 3代以上 ,世代重叠 ,主要以成虫越冬。成虫平均寿命 1 5 6d ,最长达 2 3 5d ,雌雄性比为 1∶1 ;雌雄虫一生均可交配多次。成虫产卵期长 ,产卵不规则 ,单雌平均产卵 1 1 9粒 ,最多可达 1 96粒。飞行磨测定的初步结果表明 ,雌虫飞行能力比雄虫强 ,2 4h未取食成虫最远飞行距离可达 40 0多m ;成虫和幼虫均具有负趋光性、假死性。成虫 3~ 5d不取食、高龄幼虫 7d不取食仍存活。幼虫经历 4~ 5龄 ,在温度或寄主不适宜条件下 ,可进入 6~ 7龄 ,或提前化蛹 ,从卵到成虫羽化大约需 3 6~ 61d。  相似文献   

5.
椰心叶甲的耐寒力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肖广江  曾玲  李庆  陆永跃 《昆虫知识》2006,43(4):527-530
测定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各虫态中过冷却点值以卵和蛹最低,分别为-9.8℃和-9.0℃,成虫较高,雌、雄成虫分别为-5.9℃和-5.5℃;幼虫的过冷却点最高,平均为-4.5℃。结冰点由高到低依次为2龄幼虫、5龄幼虫、4龄幼虫、1龄幼虫、3龄幼虫、雄成虫、雌成虫、蛹和卵,分别为-0.3,-0.8,-1.1,-1.3,-1.3,-2.4,-2.7,-5.4和-5.5℃。综合分析认为,蛹、卵的耐寒能力最强。根据广东地区常年平均气温分析了在自然条件下该虫各虫态越冬情况,但由于生物学特性的限制,越冬虫态主要是成虫、蛹。  相似文献   

6.
罗马  许廷森 《昆虫学报》1985,(2):129-134
本文研究了蓖麻蚕四龄眠期及五龄幼虫期间,脂肪体、血淋巴和脑中环核苷酸水平的变化,以及注射β-蜕皮素对蓖麻蚕血淋巴、脑中环核苷酸水平的影响。发现环核苷酸水平的变化与蓖麻蚕的发育、变态有密切的关系。对蓖麻蚕五龄第五天幼虫注射β-蜕皮素(5微克/幼虫)6分钟后,血淋巴中的cGMP水平提高了将近一倍,但cAMP水平下降了23%;脑中的cGMP水平提高了4倍,cAMP水平提高了10倍。讨论了蜕皮素与环核苷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扶桑绵粉蚧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鑫  陆永跃  曾玲  王琳 《环境昆虫学报》2009,31(4):381-383,394
本文测定了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除卵期以外其它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该虫过冷却点以1龄若虫最低,为-24.02℃;雄虫预蛹次之,为-22.13℃;雄虫蛹、雄虫2龄若虫、雌虫3龄若虫、雄成虫、雌虫2龄若虫、雌成虫过冷却点逐渐升高,分别为-21.08℃、-20.25℃、-19.05℃、-18.42℃、-17.91℃、-16.89℃.体液结冰点也以1龄若虫最低,为-23.2℃;雄虫预蛹次之,为-19.09℃;雄虫蛹、雄虫2龄若虫、雌虫3龄若虫、雌虫2龄若虫、雌成虫、雄成虫体液结冰点逐渐升高,分别为-16.64%、-15.81℃、-13.92℃、-13.20℃、-12.85℃、-12.79℃.试验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过冷却点低,耐寒性较强,可能适宜在中国北部更广泛的区域生存.  相似文献   

8.
在昆虫中,雄虫先于雌虫羽化,称为雄虫先熟现象,而雌虫先于雄虫羽化,称为雌虫先熟现象。前者最为普遍,后者报道较少。本试验在20、22和25℃下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ilbner)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雌雄间发育历期有着显著的差异,各个温度下雌虫均比雄虫先羽化,表明棉铃虫属于雌性先熟种类,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雌虫的蛹期较短所致。幼虫发育历期与蛹重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八种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发育和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慕卫  刘峰  贾忠明  赵德  慕立义 《昆虫学报》2005,48(1):147-150
用胃毒触杀法确定8种常用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 3龄幼虫的LC20和LC50剂量后,以其LC20分别处理3龄幼虫,将存活幼虫正常饲养,测定该剂量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存活率、雌雄比、单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等4种药剂的影响较显著,其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毒死蜱>辛硫磷>阿维菌素溴虫腈;而另4种药剂丙硫克百威、灭多威、丁硫克百威和吡虫啉则影响不显著。此外也测定了用后4种药剂LC50剂量处理的存活试虫的上述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除化蛹率和羽化率较对照降低且差异显著外,其他生物学指标与对照处理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探索利用食用菌菌渣饲养锹甲科环锹属鸡冠细身赤锹形虫Cyclommatus mniszechi幼虫的新技术,以期为食用菌菌渣的二次利用和锹甲科昆虫人工饲养繁殖提供参考。本实验置于25℃±1℃,相对湿度60%±5%的黑暗条件下,通过控制变量法筛选出适合鸡冠细身赤锹形虫幼虫生长发育的食用菌种菌渣。研究发现,白木耳菌渣灭菌组幼虫雌虫化蛹率为75. 00%,羽化率为75. 00%,雄虫化蛹率为100%,羽化率为33. 33%; 3龄幼虫中仍用白木耳非灭菌菌渣单独饲养的幼虫(雌虫和雄虫)(白木耳非灭菌组A)均不能化蛹羽化,后期用白木耳非灭菌菌渣∶发酵木屑=1∶1饲养的幼虫(雌虫和雄虫)(白木耳非灭菌组B)化蛹率和羽化率均为100%;且试验所得的雌虫均可正常繁殖产卵;白木耳非灭菌组B的雄虫的体重和各形态特征(包括体长、上颚长、上颚基宽、鞘翅长、鞘翅宽)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在一定程度上,白木耳菌渣可作为人工饲料饲养鸡冠细身赤锹形虫幼虫。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