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拟南芥中克隆了RD29A基因的启动子(Prd29A)及DREB1M基因的DNA片段,构建Prd29A:DREB1A融合基因,采用合成的接头将该融合基因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经鉴定,确认正确.  相似文献   
2.
玻璃化法对离子注入拟南芥幼苗过程中的冻害防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子注入过程中活体材料往往由于真空造成的冻害而不能存活.文章以拟南芥幼苗为对象,尝试了玻璃化法对注入过程中冻害的防护效应.结果显示,玻璃化处理的2 d龄幼苗经液氮冻融处理后存活率最高,达80%以上.2 d龄幼苗经玻璃化处理后进行离子注入,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成活率在90%以上;而未经玻璃化处理的幼苗离子注入后均不能成活.玻璃化后注入的幼苗成活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但受注入的离子能量的影响不大.显示玻璃化法对离子注入过程中活体材料遭受的冻害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在应用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烟草幼嫩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其有效再生体系。利用10%甘油作保护剂对叶片进行预处理,提高了注入后叶片的存活率。对低能铁离子注入叶片后,无菌培养过程中表面形态和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变化的分析表明,二者具有相关性。酶谱的变化反映了注入造成的损伤在修复过程中细胞的生理生化变化,为进一步揭示低能离子注入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中,外源DNA包含有供体的所有遗传信息,对受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转化效果无法用统一的转化率来衡量,这也增加了转化过程中最佳转化条件的选择难度。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根据不同离子剂量介导外源全DNA转化的拟南芥菜在遗传和生理上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转化剂量。剂量实验结果表明:拟南芥菜种子的剂量-存活率曲线为"马鞍型",在"鞍桥"上选择0.5×1017ions/cm2、1.5×1017ions/cm2和2.5×1017ions/cm2三个有代表性的剂量介导薄荷全DNA转化拟南芥菜,三个转化当代群体的出芽、成苗长势以及表型变异情况有明显的不同,综合分析表明:1.5×1017ions/cm2为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5.
低能离子束刻蚀番茄果皮的α透射能谱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用20keV 的Ar+ 、N+ 离子分别以(500 - 2500) ×2 .6 ×1013ions/cm 2 、(500 - 4000) ×2 .6 ×101 3ions/cm 2 的剂量对番茄果皮进行刻蚀,刻蚀前后的样品厚度用α透射能谱进行测量,借助Trim97 计算程序对刻蚀厚度进行标定。结果表明: 刻蚀厚度同剂量的关系曲线呈增、减、增的变化趋势。对质量数不同的N+ 、Ar + 离子,其刻蚀厚度和增、减、增的剂量范围不同。Ar + 离子刻蚀番茄果皮的计算结果表明刻蚀深度超过50μm 。  相似文献   
6.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导入小麦后其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由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导入豫麦52获得的第四代两个转化株系9004和9002中的可育株籽粒和矮秆不育株杂交籽粒以及受体豫麦52籽粒,进行酯酶和可溶性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可育株籽粒可溶性蛋白电泳在谱带上与受体存在差异,矮秆不育株材料的酯酶和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谱带差异更明显。由此推测,外源大豆DNA导入受体后某些片段有可能插入受体基因组,从而导致基因突变或受体基因表达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离子注入对小麦当代形态生理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能量为30keV的N+不同剂量(8×1017N+/cm2、10×1017N+/cm2、12×1017N+/cm2)注入小麦种子,研究了离子注入后形态生理变化。结果表明:1.离子注入后小麦的出苗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均大于80%;2.对麦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离子注入后表皮细胞结构有明显的改变;随着剂量的增加,表皮细胞损伤越来越严重。而且苗期表现和表皮细胞损伤程度是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8.
离子束介导甘蓝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分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30 keV的Ar+离子束在1.5×1017 ions/cm2的注入剂量下介导外源甘蓝全DNA导入模式植物拟南芥菜,在94株转化当代植株中,有6株表型产生变异。以其中的一株(T-5)作为研究对象,用80条10碱基随机引物对该株和其子代变异株基因组作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分析,引物S176 在T-5和其变异子代T-5-2中扩增出了相同分子量的变异新条带T-5S176-620。T-5S176-620的碱基序列和拟南芥菜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比对,结果表明该片段不属于拟南芥菜基因组,Southern杂交实验证明该片段来自供体甘蓝基因组。但是,根据T-5S176-620序列设计的引物不能从甘蓝基因组中扩增出预期长度的DNA片段,结合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的特点和过程,探讨了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LTR-反转录转座子是真核基因组重要的组成部分,能通过RNA中间体完成在基因组上的转座。小麦种子受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后能促进其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经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束注入的种子发芽24h和48h后,其中的copia-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可达到对照的40倍。用基于反转录转座子扩增多态性和反转录转座子微卫星扩增多态性2种分子标记技术扩增经低能氮离子注入后的小麦DNA,指纹图谱显示出了一定的多态性,这说明低能氮离子束激活了小麦中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座活性。转座子转录活性的增强可调节其邻近基因的表达和mRNA的拼接,反转录转座子插入到基因组上新的位点后,使基因组上的基因发生了重排,这种重排可能表现为植物表型的改变。因此,推测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活性提高和转座激活是产生低能离子束注入生物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的可立体选择性水解布洛芬乙酯生成S-布洛芬的菌株Trichosporon lactisT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能量30KeV,剂量1×1015~5×1015ions/cm2的低能N 注入,筛选立体选择性水解布洛芬乙酯活性高的诱变株。菌株T.lactisT,在4×1015ions/cm2的诱变剂量下突变率最高,正向和负向突变率分别达32.9%和37.1%,因此选定该剂量为T.lactisT的最佳N 离子注入剂量。经离子束诱变,通过初筛和复筛,共筛选到7株水解布洛芬乙酯的高产菌株,其中诱变株K1培养24h时酶活力比出发菌株T高50%,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将菌株K1和出发菌株T培养24h,分别加入布洛芬乙酯水解24h,二者水解布洛芬乙酯生成S-布洛芬旋光度均为 54.1°,对映体过量值ee%均为98%,K1菌株水解的产量达6.96g/L,而出发株仅为4.24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