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害与eAMPCa~2及能量代谢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和生化酶分析法,测定了大鼠在经受束缚加浸水急性应激四小时内,胃组织cAMP Ca~(2+)及在ATP、ADP、AMP和能量代谢的短期动态变化,同时观察了胃粘膜的损害程度。结果发现胃粘膜损害面积密度随着应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胃组织cAMP和Ca~(2+)则进行性降低;两者呈密切负相关;胃组织能量代谢却略有增强。若预先给以CaCl_2,再予应激,则有减轻应激性胃粘膜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下丘脑外侧区注射TRH对大鼠胃酸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连续收集胃腔灌流法,观察下丘脑外侧区(LHA)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大鼠胃酸分泌的影响,并分析TRH在LHA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LHA注射TRH(1μg)明显地刺激胃酸分泌;(2)预先向LHA注射酚妥拉明(10μg)、美多心安(5μg)及胃泌素抗体1μl(1:640)并不影响TRH的泌酸作用,如预先向LHA注射阿托品(5μg)则可消除TRH的泌酸效应;(3)垂体摘除及肾上腺切除均不影响TRH的泌酸作用;(4)隔下迷走神经切断后,LHA注入TRH的泌酸效应仍然出现,但持续时间显著缩短;腹腔交感神经节摘除后,TRH仍能促进胃酸分泌,但分泌量少而平稳。以上结果提示:LHA是TRH中枢泌酸效应的有关结构之一,其中枢机制是通过胆碱能M受体中介的,腹腔交感神经节和膈下迷走神经是TRH泌酸效应的传出途径。前者引起的泌酸反应出现较早且引起泌酸高峰,但持续时间短;后者则引起低平的持续分泌。  相似文献   
3.
电刺激杏仁复合体能诱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类型为心动过缓伴室性或结性期外收缩。刺激杏仁复合体不同亚核均能诱发心律失常,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在核内具有相应的代表点。心律失常发作与杏仁局部区域诱发的爆发性后放电有关。推测杏仁复合体内神经元过度激活可能通过杏仁-迷走神经运动背核及杏仁-下丘脑外侧区等通路下行,使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而导致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高钙对兔窦房结的负性变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常规微电极技术在离体兔心窦房结标本上研究了细胞外钙离子浓度([Ca~(2 )]_0)对窦房结的变时性作用。结果显示,[Ca~(2 )]_0的递增(1.1—5.5mM),对窦性周期(CL)大于400ms 的标本引起双相变时作用,但对CL小于400ms的标本却引起负性变时作用。阿托品(0.5mg/l)和心得安(0.2mg/l)对[Ca~(2 )]_0 的变时作用无明显影响。随着[Ca~(2 )]_0的递增,窦房结优势起搏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最大舒张期电位和0期最大除极速度均降低,舒张期自动除极化斜率增加,起始电位上移,动作电位时程(APD)延长。高[Ca~(2 )]_0时窦房结起搏细胞的有效不应期(ERP)延长、ERP/APD增大,ERP点的阈值提高(P<0.01)。 上述结果表明,高[Ca~(2 )]_0引起窦房结的负性变时效应,这种作用不是通过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传递,而可能是 Ca~(2 )直接作用于窦房结起搏细胞引起其电活动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微电极技术,在20份离体兔心窦房结标本上观察了不同驱动频率和驱动时程对窦房结超速驱动后阻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右房超速驱动后阻抑及驱动后的负性变速效应,随驱动频率和驱动时程增加而加强。高频驱动期间和驱动停止后,优势起搏细胞跨膜电位幅度减小。驱动停止后第一个窦性动作电位4相自动去极化斜率和0相上升速率均降低,与驱动前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毒扁豆碱可加强驱动后阻抑及驱动后的负性变速效应,阿托品不能完全阻断驱动后阻抑。我们初步认为:右房超速驱动后阻抑效应可能是内源性乙酰胆碱的释放和[Na~ ]_i 及[Ca~2 ]_i 的增加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同步双标测法,研究了窦房结(SN)优势起搏点兴奋向心房传导的规律。在14只麻醉狗心脏界沟部缝上一装有32个电极的电极板,标测优势起搏点(P点),最早起始负电位点(N点),心房激动过程图及最早激动点(O点)。在用异丙肾上腺索、心得安或刺激迷走神经使P点移位后,我们研究了P点位置与P—O、P—N的关系。在计60次实验中:(1)P—O、P—N多数并不重叠(分别为46次和40次);(2)随着P点从SN头部向尾部移位,O(N)点在P点头侧的出现率下降,在P点尾侧的出现率上升;(3)出现两个O点者23次,出现两个N点者11次,但P点始终只有一个。 本文提出了SN兴奋在SN内优先向头、尾两端扩布,再传向心房肌的窦房传导模式。并对心房激动多中心起源、界沟部兴奋超速传导等现象及Boiaeau的“心房综合起搏”假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