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口蘑菌丝体的分离和RAPD-PCR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针对松口蘑 [Tricholomamatsutake(S .ItoetImai)Sing .]菌丝体分离培养困难和各种相关分离物目前难以用出菇试验鉴定的现实 ,采用 8种培养基配方 ,对 9个不同来源的松口蘑子实体的不同部位及菌根、菌土进行组织分离 ,计接种试管 81 0多支 ,结果从菌褶部位获得 94支慢生型的菌丝体分离菌株 ,从菌柄部位仅获得 1支快生型的菌丝体分离菌株。以马铃薯葡萄糖土壤滤液培养基 (PDAS)、马铃薯葡萄糖麦麸滤液培养基 (PDAW )、BM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对菌褶进行组织分离 ,获慢生型菌丝体的成功率依次为 74.4%、35.5%、156%和 8.9%。以各分离菌株的来源松口蘑子实体和中日两国松口蘑研究者提供的分离菌株作为DNA参照样品 ,对从供试子实体、菌根、菌土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的各种相关纯培养物进行亲菌鉴定。采用筛选的 1 7个随机引物介导 2 5个供试松口蘑子实体及其分离菌体的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PCR反应 ,全部获得了清晰而稳定的DNA指纹图谱 ,结果一致表明 :每个松口蘑子实体的菌盖 (含菌褶…  相似文献   
2.
<正> 我有幸参加了1987年9月20—26日在联邦德国不伦瑞克(Braunschweig)举行的第十二届国际食用菌科学与栽培会议。这是由国际蘑菇协会(ISMS)主持,联邦德国农业研究院(FAL)具体组织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是世界各国学者、科学家切磋学术、交流经验的一次盛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500多人,分属于33个国家和地区。会上宣  相似文献   
3.
木耳和毛木耳的极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和毛木耳(A.polytricha)的同一子实体弹射、分离30个单孢子并发育成单核菌丝体,各自分成3组,以10×10方式进行单核体两两配对。取两配对单核体交结处菌丝体块到新的平板上继续发育并插入无菌的盖玻片让其菌丝爬上。后利用双苯并咪唑(Hoechst 33258)染色,在萤光显微镜下逐块检查配对后菌丝体细胞中核的数目。如果出现双核,再加以检查锁状联合以验证,则为配对亲和。不亲和者仍为单核。根据配对行为进行不亲和因子分配决定其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木耳和毛木耳担孢子的性别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a所控制。属典型性二极性(bipolar)异宗结合。  相似文献   
4.
木耳栽培菌株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Hook)Underw)10个栽培菌株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0个供试菌株的幼龄菌丝(7d)中仅检测到25条酶带,各个菌株分别具有2~3条酶带,10个菌株仅有2种酶谱类型;老龄菌丝(72d)中共检测到44条酶带,各个菌株分别具有3~6条酶带,10菌株共有8种酶谱类型。研究表明,木耳双核体菌丝中某些酯酶同工酶基因位点在一定的发育时期才开始表达,老龄菌丝酯酶同工酶酶谱在木耳菌株鉴别和遗传育种研究中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RAPD技术对木耳属不同种和种内不同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6个随机引物中,有10个引物可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带型,其中引物S4和S6与供试木耳属菌株的基因组DNA结合位点少而保守,扩增图谱具有种的特异性,可用于种的快速准确鉴定;其综随机引物的扩增DNA多态性较强,可用于种内不同菌株的鉴定;聚类分析表明,在75%相似水平下,可将供试的木耳属菌株分成四大类,其中有三大类各代表一个形态鉴定的种。研究结果表明了RAPD技术可有效地用于木耳属种或菌株的快速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6.
黄曲毒素B1(aflatoxln B1,简称 AFB1)抗原的制备是AFB1免疫检测研究的第一步。研究了回流温度和时间对黄曲霉毒素B1肟(aflatoxin B1 Oxime,简称AFB1O)产生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得到85℃,回流2h AFB1O的产率最高,为8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AFB1O与载体蛋白——牛血清蛋白(BSA)反应的起始摩尔比对产物摩尔比的影响,随着反应起始摩尔比的增加,产物的摩尔比也稍有增加,但是增加幅度不显著,而AFB1O的利用率则随着起始摩尔比的增加而减少。选择20:1为AFB1O与牛血清蛋白BSA的反应起始摩尔比,得到摩尔比为6.3:1的AFB1O与BSA的连接物。  相似文献   
7.
木耳属真菌rDNA特异性扩增片段的RFLP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耳属8个种25个菌株的ITS和28SrDNA5’端两个区域分别进行了PCR扩增和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ITS-RFMP研究结果表明,HaeⅢ可将黑木耳与其它种区分开,MspⅠ可将盾形木耳、角质木耳、琥珀木耳和黑木耳4个种区分开,而供试的HaeⅢ、TaqⅠ、HinfⅠ和MaPⅠ这四种限制酶均不能将皱木耳、大木耳、网脉木耳及毛木耳4个种区分开,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结果还表明,ITS—rDNA拷贝在毛木耳和琥珀木耳种内是异质性的,而在黑木耳种内是同质性的。285rDNA-RFLP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限制酶中,仅MspⅠ可将盾形木耳和角质木耳区分开,而不能将其它种区分开,这显示了28SrDNA序列在木耳属不同种间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8.
罗信昌 《菌物学报》2013,32(Z1):14-19
银耳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食用菌,又是我国医学中一种久负盛名的药用真菌.我国的银耳研究凝聚着几代菌物学家和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银耳纯菌种的分离培养、生活史、生态系、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及人工栽培等研究方面,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富于创意的探究,终于取得了诸多颇有分量的科研成果,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回顾中国银耳的研究历程,我国的菌物学科研工作者,特别是菌物学的前辈们,在缺资金、缺设备的艰苦条件下,始终坚持科研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将激励着我们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9.
罗信昌 《生物技术》1991,1(1):7-8,12
生物技术的兴起,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地注意和重视。在食用真菌方面,世界各国科学家们,正从分子和细胞水平两个层次上,对食用菌的菌种特征、子实体分化发育、菌种类缘间关系的指纹(finger—print)及用于育种的同性核体(homocaryor)的筛选和鉴定等方面积极开展遗传操作研究,以期培育高产,优质的新菌株。近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及发酵工程的研究,已初见成效,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一)、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以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eantibody,Ab2)的酶切片段Fab2替代黄曲霉毒素B1(AFB1)建立一种不需要使用AFB1的无毒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试剂盒,研究该试剂盒特异性、稳定性和AFB1的加标回收,并将该试剂盒用于农产品和饲料中AFB1的检测。结果表明,该试剂盒具有和常规ELISA试剂盒一样的特异性和加标回收能力,无毒试剂盒和常规试剂盒一样都可以用于农产品和饲料中AFB1的检测,并且两种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并无显著差异,无毒ELISA试剂盒在适当处理后,40C放置3个月和-200C放置5个月,以间接非竞争ELISA测定的吸光值分别是起始时的85%和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