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菌物学报》是我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从最初的季刊《真菌学报》到《菌物系统》再到今天的《菌物学报》,至今已有34年的出版历史,共出版了35卷151期发行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菌物学报》曾刊登过大量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及新物种资源,为推动我国菌物学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菌物学报》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菌物学研究快速发展的历程,也伴随着我国菌物学科的发展而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2.
王敏  韩丽  王雅兰  蒋娜  戴玉成 《菌物学报》2018,37(11):1540-1551
为了梳理和分析近些年国内外菌物学研究的整体状况、研究热点、发展脉络及研究趋势,本文分别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中20本菌物学SCI期刊的1 762篇文献、《菌物学报》近10年发表的1 347篇文章以及中国知网中2 128篇食用菌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 5.0R7为数据分析工具,以关键词共现分析和文献共被引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形成文献间引证与被引证的可视化知识网络。通过对可视化网络图谱的分析,揭示了近些年菌物学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分析结果表明,现今国际菌物学研究热点以医学真菌为主,并向生物合成、生物防治、内生真菌领域发展,国内菌物学研究以分类学、食用菌、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和漆酶为主要内容和研究热点。我们希望通过对菌物学文献的数据分析,帮助科学家及时掌握菌物学研究演变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文献,捕捉研究热点,探测研究趋势,从而对学科研究动向做出合理判断,指导科学家未来科研选题。  相似文献   

3.
1982年是我国菌物学发展史中一个重要时刻,在前辈们的不懈努力下,刊载着8篇重磅文章,省略发刊词,(<真菌学报>(<菌物学报>)悄然问世.于无声处听惊雷,她的创刊号以戴芳澜先生遗作"南京的鬼笔菌"为首篇,以余永年先生"真菌学的二百五十年"为压轴篇,内容涵盖菌物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展现其办刊宗旨:"是真菌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从此,我国菌物学界有了自己的学术窗口与讲坛.  相似文献   

4.
郭良栋  陈双林 《菌物学报》2021,40(10):2521-2522
菌物分布广泛,多样性丰富,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生物组成成分,并具有腐生、共生、内生、表生和寄生等多样的生存策略,在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群落演替、以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功能.相比于动物和植物生态学,菌物生态学的发展起步较晚.然而近年来,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菌物生态学无论是在研究范围还是在研究深度上都取得了迅猛发展,已成为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期《菌物学报》的"菌物生态学专辑"共刊登5篇综述、16篇研究论文和3篇简报,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菌物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和组学发展,给传统菌物学研究带来了挑战,也为现代菌物学发展提供了机遇。分子系统学及环境DNA序列对菌物学经典分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基因组时代的物种概念还没有很好地建立,极早期分化真菌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基因树与物种树的不一致为真菌进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文中针对菌物学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初步论述,供菌物学研究者关注、参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菌物学报》2016,(5):646-647
正《菌物学报》(曾用名《真菌学报》、《菌物系统》)1982年创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菌物学学术期刊,报道菌物(真菌、粘菌、卵菌等)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主要刊登菌物系统分类学、菌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菌物区系地理学、菌物多样性及资源开发利用、动植物病原菌物学、医学真菌学、食用和药用真菌学等方面的综述、研究论文和简报。本刊是我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也是国际菌物学界信赖的刊物,已被国内外多家权威检索系统收录。  相似文献   

7.
《菌物学报》1999,18(4)
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安徽农业大学承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全国虫生真菌学术讨论会(由中国菌物学会虫生菌专业委员会主办)于1999年9月7日至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农业大学召开。台湾真菌学会理事长谢文瑞教授率15名台湾学者参会。海峡两岸菌物学者约150人会聚一堂,会上宣读了许多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充分交流了菌物学各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经验,包括菌物分类学、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进展和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以及食用、药用菌开发的现状和产业化的有关问题。这对菌物学…  相似文献   

8.
菌根学研究新进展(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润进  黄艺  林先贵 《菌物研究》2009,7(2):116-124
菌根学是菌物学的一个新的分枝学科,是菌物学与植物学的杂交学科或边缘学科,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由于菌根是真菌与植物之间形成的最广泛的共生体,分布于各陆地生态系统中,对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及其可持续生产力具有重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十分关注菌根学的发展。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而德国是最早研究菌根的国家。近年来,菌根学进展迅速,文中简要介绍了菌根学研究概况及最近10年来的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特征、资源与多样性、生长发育与生理功能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和研究热点,探讨了未来10年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菌物学报》2020,(1):183-183
《菌物学报》(曾用名《真菌学报》《菌物系统》,英文刊名Mycosystema)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我国菌物学(包括真菌、粘菌、卵菌、地衣等)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实践上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报道内容包含菌物系统分类学、形态学、分子与细胞水平的进化菌物学、菌物区系地理学、菌物多样性、濒危菌物物种保护生物学以及与菌物系统分类有关的医学真菌、兽医真菌、生态学、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综述和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0.
正《菌物学报》(曾用名《真菌学报》、《菌物系统》)1982年创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菌物学学术期刊,报道菌物(真菌、粘菌、卵菌等)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主要刊登菌物系统分类学、菌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菌物区系地理学、菌物多样性及资源开发利用、动植物病原菌物学、医学真菌学、食用和药用真菌学等方面的综述、研究论文和简报。本刊是我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也是国际菌物学界信赖的刊物,已被国内外多家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关于版权本刊只接受未曾公开发表的文章,请勿一稿多投。在本刊发表的文章,所有形式的(即各种文字、各种介质的)版权均属本刊  相似文献   

11.
张金霞 《菌物学报》2015,34(4):511-523
食用菌以子实体为收获物,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我国重要的食物安全战略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粮、菜、果、油之后的第五大产值农作物,2013年产量3 169.68万吨(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直接产值1 707亿元,间接产值6 828亿元,从业人口逾2 000万。我国食用菌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75%以上。但是,与食用菌产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严重匮乏,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的空白,严重制约着我国食用菌育种和栽培等产业技术的创新,导致单产低、质量差,产业链难以延长,产业效益持续下降,产业升级艰难。科学基础研究的缺乏,已经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2014年立项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食用菌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及调控”(2014CB138300),紧紧抓住困扰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科学问题,开展食用菌高效利用木质纤维素的分子机制、食用菌子实体形成发育的调控机理、食用菌温度响应的分子机制、食用菌活性物质及其合成代谢的分子基础和食用菌优异种质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研究,拟阐释食用菌子实体形成的营养利用与遗传调控机制、食用菌抗逆性的温度响应机制和食用菌活性物质的合成代谢调控机理。构建食用菌科学理论体系,为食用菌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奠定科学基础,为优质高产提供理论指导,为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提供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2.
T. K. Tan 《Mycoscience》1994,35(3):303-307
A preliminary survey on the my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areas of research in ASEAN countries was conducted. This survey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a literature search and correspondence with some ASEAN mycologists.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showed that there is a high level and standard of mycological research in various ASEAN countries. These include research on fungal flora and taxonomy, physiology and development, 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genetics, fungal-plant interactions, bioconversion, biodeterioration, and edible mushrooms. Compil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works of ASEAN mycologists is important for the promotion of contacts an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This short paper is a preliminary step towards this objective.  相似文献   

13.
The outcomes from recent high profile deliberations concerning African health researc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ll point towards the need for a mechanism to support health innovation on the continent. The mission of the African Network for Drugs and Diagnostics Innovation (ANDI), is to promote and sustain African-led health product innovation to address African public health needs through the assembly of research networks, and building of capacity to support huma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I is widely viewed as the vehicle to implementing some of these recommendations. There is tremendous opportunity for Africa, to leverage the expertise in natural products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s in support of this objective to kick-start innovation. This report highlights key recommendations that have emerged through expert forums convened by ANDI on the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prospects for investing in this important area of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银耳及其伴生菌营养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银耳与其伴生菌在木屑培养基和废棉渣培养基上生长期间,栽培基质中主要成分的降解规律及其有关的酶学基础。试图从营养生理角度探讨银耳与其伴生菌之间的生态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银耳菌单独在木质纤维素上生长时,不能形成子实体。当银耳与伴生菌生长在一起时,银耳菌在木质纤维废物上生长发育良好,可形成子实体。银耳子实体生长对培养基中的纤维素降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表型组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已成为我国农业的第五大种植业,在“精准扶贫”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食用菌行业依然面临着众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在工厂化栽培生产中我们还严重依赖国外选育的菌种。随着基因测序和表型组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数据驱动”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些新技术也为解决食用菌行业面临的问题带来了机遇。其中表型组研究通过光学设备和传感器将肉眼观察和手工测量的数据数字化,与基因组、代谢组等数据构成食用菌组学大数据,为食用菌分类、种质资源评价、育种、基因功能和栽培等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重点描述了食用菌表型性状,介绍了表型组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回顾了植物表型组技术的进展和应用领域,并讨论了食用菌表型组研究的关键技术和面临的挑战。期望通过对食用菌基因组、表型组、代谢组等多组学技术的整合研究和大数据的积累,推动“数据驱动”的食用菌遗传育种和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16.
抗体药物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靶向性强、特异性好等优点,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际创新药物研发的热点。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正在加快推进新冠病毒(SARS-CoV-2)抗体药物的开发。在此情势下,认真分析抗体药物现状和趋势,梳理国内外新冠病毒抗体药物研究进展,明确我国当前抗体药物创新的机遇、挑战和建议,对加快我国药物自主创新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鸡菌属菌物是一类具有商业前景的食物蕈菌。对Termitomycesalbuminosus(Berk)Heim进行了广泛研究,其它种类的研究仅见于T.fulginosus(Berk.)Heim。笔者首次对T.robustus(Beeli)Heim粗柄鸡菌进行了纯培养研究,其菌丝体生长所需的碳源以麦芽糖为佳,葡萄糖、蔗糖次之;氮源以蛋白胨、酵母粉较好;天然材料的热水提取物,如松针、蚁巢圃、马铃薯、平菇出菇废料、蚕豆的混合物能促进菌丝生长;培养基在pH4.5左右最佳,可用0.05%的柠檬酸调节。菌丝体纯培养很容易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和小白球菌,表明小白球菌是粗柄鸡菌菌丝体无性繁殖过程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边银丙 《菌物学报》2018,37(12):1557-1561
1978年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斐然,近年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各个领域迅速展开,科学研究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期《菌物学报》“食用菌专刊”共刊登了27篇论文,其中综述1篇,研究论文26篇。尽管这些论文尚不能代表我国食用菌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但基本上反映了我国食用菌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论文主要以香菇、侧耳类、金针菇、羊肚菌类、草菇等为研究材料,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食用菌组学分析、营养及生物活性物质和重要性状遗传等方面。总体而言,我国食用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相对滞后,它亟需学术界凝聚共识,鼎力支持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代表的基础研究项目,提高我国食用菌基础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科学研究的强力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霞 《菌物学报》2014,33(2):175-182
我国是世界食用菌产业大国,产量占全球总产80%,拥有全球最多的食用菌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者,近年来在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科学需求。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研究的强力支持。本专刊集结了食用菌的资源与利用、遗传育种、组学分析、生理栽培、加工技术、活性成分、保健功效评价等方面的论文共计32篇。本刊论文还涉及了食用菌与病原菌的互作研究、野生菌的种类产地鉴定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Electron microscopy has contributed a great deal to the field of mycology. Fungal ultrastructure has been, and continues to be, a key research element in the study of spore development and germination, host-pathogen interactions, nuclear behavior, and studies of subcellular organelles and organization linking structure and function. Since the earliest research i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n the 1950s, mycologists have kept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s in all areas of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have used them to great advantage in generating fin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on fungi. These recent developments include the use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n the 1960s, X-ray microanalysis, cryopreservation and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in the 1970s and 1980s. All of these techniques will continue to provide mycologists with the means to gain morphological and analytical data at the ultrastructural level.Presented as part of the Everett S. Beneke Symposium in Mycology, May 27, 1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