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制广谱抗病毒制剂是病毒学前瞻性方向,也是国际医药界倍受瞩目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广谱抗病毒制剂相关研究获得长足进展,突破了抗病毒制剂单一宿主的瓶颈与限制,以及广谱类制剂活性相对较弱的原有思维,部分成果已面向临床应用.本文基于病毒侵染以及宿主细胞防御两个层面,全面综述新型广谱抗病毒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潜力,讨论现存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似近分析的一点改进及其拓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给出了似近分析一个重要的改进,并将改进的似近分析推广为m维似近分析,同时给出了两个数学定理及其证明。根据多维似近系数的数学性质,提出了一种新的聚类方法,即逐步多维聚类法。实例分析证明,这种聚类法比二维系数聚类优越,聚类功能强,所获得的结果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3.
疱疹病毒膜融合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囊膜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膜融合是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重要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病毒囊膜表面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构象变化.疱疹病毒有多个糖蛋白及不同类型的细胞作用受体,相应的受体-糖蛋白复合体构成方式也有多种,其引致的膜融合机制被认为是目前病毒融合机制研究中最复杂的,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从病毒糖蛋白与相应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受体-糖蛋白复合体的形成与入侵途径,以及膜融合模式几个方面,全面综述疱疹病毒膜融合的分子机制,并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囊膜病毒膜融合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囊膜病毒可能采用相似的病毒-宿主细胞膜融合机制,即病毒表面糖蛋白结合到宿主细胞受体后,启动了病毒融合蛋白的一系列构象变化,根据囊膜蛋白构象变化特征,囊膜病毒可采用两种以上的方式发生膜融合,并据此分为两类:Ⅰ型病毒膜融合和Ⅱ型病毒膜融合.Ⅱ型病毒膜融合以黄病毒为代表,其分子机制与Ⅰ型病毒膜融合不同,但不很清楚.而Ⅰ型病毒膜融合中,如艾滋病毒,流感病毒等,在囊膜蛋白变构形成稳定折叠的发夹三聚体结构时,拉近了两膜之间的距离,此过程释放出来的能量进一步促使两膜融合.膜融合使病毒蛋白及病毒RNA基因组释放到宿主细胞内而感染宿主.以上述研究为基础设计的C肽/N肽小分子抑制子, 可以在病毒糖蛋白中间体构象形成的短时间内,高效、特异地竞争结合其配体,从而阻止糖蛋白的进一步折叠,达到抑制病毒入侵的目的,为病毒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策略.针对艾滋病毒设计的C肽,即T20或Enfuvirtide在临床应用效果很好.以艾滋病毒和流感病毒为例,主要对Ⅰ型病毒膜融合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膜融合是囊膜病毒入侵的重要过程,病毒囊膜融合糖蛋白的一系列结构变化引发此过程.综述了Ⅱ类囊膜病毒、弹状病毒及疱疹病毒融合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软件分析并定位融合蛋白功能区域的方法.Ⅱ类病毒与Ⅰ类病毒融合蛋白的融合前结构不同,但融合后结构(发夹三聚体结构)相似.弹状病毒与疱疹病毒的融合蛋白集合了Ⅰ/Ⅱ类融合蛋白的某些特征,但其结构变化及融合过程各不相同,被归为新型融合蛋白.上述研究为基础设计的以病毒融合过程为靶标的抑制子,可为抗病毒新药的研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蛇类一新记录--美姑脊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寇治通  王晓佳 《四川动物》2003,22(4):267-267,263
1991年5月14和15日我们在云南省水富县太平乡铜锣坝自然保护区的阔叶林间的菜地边捕获到一条幼体,二条雌性成体,分别编号为R91514-l,R91515-2和R91515-3。标本保存在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标本室,但R91515-3标本遗失。根据采集本的记录,这3条标本当时鉴定为游蛇科脊蛇属美姑脊蛇(Achalinus meiguensis Hu and Zhao,1966),系云南省蛇类新记录。现将两条标本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囊膜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膜融合是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第一步 . 禽副粘病毒 -2 (APMV-2) 囊膜表面糖蛋白有 2 种,与宿主受体结合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HN) 及介导膜融合的融合糖蛋白 (F). HN 蛋白的茎部区域 (stalk region) 与球状头部区域 (globular head region) ,以及 F 蛋白的 3 段七肽重复区域 (heptad repeat , HR) 都可能与膜融合直接相关,将 5 段多肽进行基因的构建与表达研究 . 根据已发表的禽副粘病毒 -1 (APMV-1) 氨基酸序列,应用 BLAST 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以确定 APMV-2 相应区域,使用搭桥 PCR 或普通 PCR 方法构建基因,分别克隆入表达载体 pGEX-6p- Ⅰ获得重组质粒,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 BL21 (DE3) ,表达后获得可溶性融合蛋白, 3C 蛋白酶酶切后的蛋白质混合物经 Glutathione-Sepharose 4B 亲和层析纯化,最终获得可溶性、高纯度的 5 段多肽 . 应用 LearnCoil-VMF 软件与 ExPASy 系列软件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进行预测与分析 . 分子筛实验结果表明, F 蛋白的 HR1 与 HR2 可形成六聚体结构,圆二色谱实验结果则表明,六聚体蛋白富含 α 琢螺旋结构 .  相似文献   
9.
王晓佳  秦婷婷  胡霞  胡纤  黄银春  张洪茂 《生态学报》2013,33(17):5228-5233
EP-1是由炔雌醚和左炔诺孕酮按照1∶2的比例配制而成的一种用于鼠类不育控制的激素类复合不育剂,对鼠类的繁殖及繁殖行为等有一定影响,但对鼠类空间学习与记忆、焦虑行为等非繁殖行为的影响还没有报道。为此,用0(对照)、1.0、2.0、3.0 mg/kg剂量的EP-1对昆明小鼠(Mus musculus)进行灌胃处理,然后用Morris水迷宫和高架十字迷宫分别测定其空间记忆、焦虑行为。结果发现灌胃后15 d,剂量为2.0 mg/kg的EP-1使小鼠空间记忆能力显著下降,但30 d后其空间记忆能力有所恢复,表明2.0 mg/kg剂量的EP-1可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降低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但不同剂量的EP-1对小鼠焦虑行为无显著影响。该结果可以为从对非繁殖行为的影响的角度研究EP-1对鼠类的作用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宋霞  王晓佳 《生命科学》1993,5(3):24-26
生物界各种生命活动都伴有电现象发生,自然电场是生命系统内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实验表明,外加电场能影响和改变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但电刺激生物体生长发育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目前,上述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均属前沿。本文拟就前人的有关研究作一简要述评,以期有助于该领域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