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7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华补血草的开发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4.
植被恢复模式对石漠化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石漠化生态系统碳储量对植被恢复模式的响应,在广西天等县中度石漠化山地,研究了吊丝竹纯林(Dendrocalamus minorD)、任豆纯林(Zenia insignis Z)、任豆、蚬木(Buerretiodendron hsienmu)和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混交林(mixed plantation M),以及相应同龄封育林(D_(CK)、Z_(CK)、M_(CK))的碳储量。结果表明:人工林碳储量显著高于相应同龄封育林的碳储量,D、Z、M人工林碳储量分别为67.75、66.56、121.20 t/hm~2,而D_(CK)、Z_(CK)、M_(CK)封育林仅为49.75、52.89、60.86 t/hm~2。碳储量在乔木层、地被物层、土壤层分配排序因生态系统类型而异,如M:乔木层土壤层地被物层;D和Z:土壤层乔木层地被物层;D_(CK)、Z_(CK)和M_(CK):土壤层地被物层乔木层。此外,M、D、Z乔木层年平均碳储量差异显著,而封育林尚未形成乔木层,其植被碳储量则随封育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即M_(CK)Z_(CK)D_(CK)。可见,在中度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模式显著影响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人工造林相对于封山育林更能快速促进植被恢复、形成乔木林,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碳储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方法, 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及其杂交种(西伯利亚鲟♀×施氏鲟♂)的形态异同进行了分析, 以鉴别区分三者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 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其杂交种的可数性状中鳃耙数和背鳍数均具有显著差异; 可量性状的多重比较分析显示杂交种的眼间距/全长显著小于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 三者的吻长/全长均具有显著差异; 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三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为65.68%; 判别分析构建了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其杂交种的判别公式, 判别公式预测分类总体准确率为85.6%。分析结果表明, 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其杂交种间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头部及尾柄。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研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2B7)基因SNP rs28365062对霉酚酸酯(MMF)代谢的影响,明确该位点变异是否与MMF副作用具有潜在关系。方法:采用基因重组、定点突变技术构建UGT2B7基因SNP rs28365062不同等位基因过表达载体,POLO3000转染法将重组过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MS)系统检测霉酚酸(MPA)代谢产物--酰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物(Ac MPAG)24小时的生成量来评估转染不同等位基因细胞的酶活性。结果:成功构建过表达载体p IRES2-EGFP-prom(A)和p IRES2-EGFP-prom(G)并转染至HEK293细胞。LC/MS/MS系统检测结果显示携带G等位基因的突变型UGT2B7代谢MMF产生Ac MPAG的能力降低,产物Ac MPAG 24小时的生成量仅为野生型的18.60%(P0.001)。结论:UGT2B7基因SNP rs28365062可显著影响MMF代谢产物Ac MPAG的生成,可能是导致病人对MMF产生不同程度副作用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室镜和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老年脑积水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90例老年脑积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C组患者给予脑室镜和腹腔镜综合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A组63.3%及B组7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患者术后感染及分流管堵塞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C组脑实质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A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镜和腹腔镜综合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老年脑积水的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对于胸腰椎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选择我院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以及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行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对照组患者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手术前后两组的压缩率以及Cobb角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末次随访时发现,观察组的压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在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躯体疼痛评分比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经伤椎单节段固定较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方式能更好地恢复患者Cobb角度,对于预防手术之后矫正度的丢失性具有明显优势,且其有利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宁夏引黄灌区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宁夏引黄灌区为例,探索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土壤硝态氮淋失规律。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条件下施用4500kg/hm2(T1,半量还田)和9000 kg/hm2(T2,全量还田)秸秆3个处理。利用树脂芯法吸附10、20、30、60cm和90cm土层的硝态氮流失量。结果表明:硝态氮(纯N)淋失量6.26—12.85 kg/hm2,是冬小麦施用化肥氮量的2.78%—5.71%。与对照CK相比,T1和T2在10cm土层减少0.09%和3.97%;20cm土层减少8.51%和9.81%;30cm土层减少2.25%和10.34%;60cm土层减少23.85%和13.08%;90cm土层减少27.65%和20.73%。10cm和20cm土层,处理与对照以及处理之间均未到显著性差异(P0.05);30cm处理,T1与CK以及T1与T2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但T2与CK达到显著性差异表明全量还田效果最好;60cm土层,处理与对照、以及处理之间均达到显著性差异;90cm土层,处理与对照之间达到显著性差异,处理之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硝态氮淋失主要发生在冬小麦返青至灌浆期间,占全生育期淋失量的52.95%—67.79%。T1、T2冬小麦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0.11%与11.51%。可见,稻秆还田能够减少灌区土壤硝态氮淋失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获得能够高效降解生物乙醇废水化学需氧量(COD)的圆红冬孢酵母菌株,评估废水初始COD浓度对驯化菌株生长的影响,将木薯粉生产微生物油脂和高浓度有机废水降解过程整合,以生物乙醇废水为水源制备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培养基,明确产油效率高、生物乙醇废水COD降解率高的初始还原糖浓度。【方法】采用在高浓度的生物乙醇废水中进行多次驯化的方法,获得能够适应废水环境的圆红冬孢酵母菌株;采用双酶水解法对加入乙醇废水中的木薯粉进行水解;采用重量法监测生物量浓度变化,采用酸热法提取油脂,重铬酸钾法监测COD,DNS法测定废水还原糖浓度,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钼酸铵比色法测定总磷。【结果】通过驯化筛选得到一株能耐受高浓度生物乙醇废水的优势菌株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 D5。以未稀释的废水为培养基,驯化菌株的最终生物量浓度和COD降解率分别为3.8 g/L和75.0%。采用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发酵时,控制初始还原糖浓度低于30 g/L时,生物量浓度和油脂浓度随初始还原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均在120 h时达到最高COD降解率,初始还原糖浓度对达到的最大COD降解率无明显影响,废水N、P去除率分别达到99%和92%以上。【结论】在未经稀释的高浓度生物乙醇废水中可获得较高的生物量浓度;采用高浓度生物乙醇废水-木薯粉水解液培养基发酵产油,初始还原糖浓度为30 g/L,可在保证高油脂产量的同时,实现废水COD的高效降解,有效回收利用废水中残余的N、P源,从而降低微生物油脂生产和废水处理成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廉价微生物油脂生产技术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