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种质和新品种对腐霉茎腐病和镰孢穗腐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腐霉茎腐病和镰孢穗腐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06-2012年期间,对1647份玉米种质进行了抗肿囊腐霉茎腐病和拟轮枝镰孢穗腐病鉴定,筛选出高抗茎腐病和穗腐病的种质分别为564份和27份,占鉴定总材料的34.2%和1.6%,抗性材料分别为209份和352份,占比为12.7%和21.4%,表明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的资源较为丰富,高抗镰孢穗腐病的种质相对匮乏。其中,13份种质对2种病害均表现高抗,207份种质对2种病害均表现抗性或对其中一种表现高抗而另一种表现抗性。自交系中对肿囊腐霉茎腐病和拟轮枝镰孢穗腐病表现抗性以上(含HR和R)的种质分别占总鉴定种质的56.5%和23.6%,在农家种中分别为21.2%和21.4%,表明玉米自交系中的抗性资源较农家种丰富。2009-2013年期间参加国家玉米区试的品种中,对腐霉茎腐病表现高抗、抗性、中抗、感病和高感的品种分别占11.5%、11.9%、40.1%、17.6%和18.9%。2009-2011年间,中抗以上的育成品种所占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但2012-2013年间,中抗以上的品种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一个含有乳链菌肽抗性基因的乳酸乳球菌质粒pTS50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添加乳链菌肽、乳糖及溴甲酚紫的M1 7选择培养基上 ,从 1 97个新鲜牛奶样品中筛选到 3株乳链菌肽抗性菌株 ,PCR扩增证实它们都含有乳链菌肽抗性基因。菌种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特异性 1 6SrDNAPCR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这 3株菌都属于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质粒转化实验发现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TS 1 640中的乳链菌肽抗性基因位于一个约47kb的大质粒pTS50上。BamHI、EcoRI、HindⅢ、NcoI、PstⅠ酶切分析和Southern杂交 ,进一步将乳链菌肽抗性基因定位于pTS50的一个约 1 9kbEcoRI酶切片段中  相似文献   
3.
乳链菌肽前体基因(nisZ)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PCR技术从克隆有完整乳链菌肽生物合成基因簇(来自于乳链菌肽高产菌株L.lactis AL2)的重组噬菌体λHJ-3中扩增了编码乳链菌肽的前体基因,与pMG36e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HJ201,用电击转化法将pHJ201转化到L.lactis NZ9800中,经活性测定和Tricine-SDS-PAGE电泳证实乳链菌肽前体基因获得了功能表达。DNA序列分析表明乳链菌肽高产菌株L.lactis AL2产生的是NisinZ。发现pHJ201d L.lactis NZ9800 中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对灰树花菌丝体多糖G.F.-2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F.-2是一种均一性好、分子量为7.24×105的大分子纯多糖,其单糖组成的摩尔比为Xyl∶Man:GaL∶Glc=0.7:1.0:1.5:4.3;G.F.-2由β-D-葡聚糖单元以糖苷键连接而成,主链以β-1,3和β-1,4为主,分枝点主要发生在C6位,形成β-1,6糖苷键;同时,该多糖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显著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功能。  相似文献   
5.
nisZ启动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βGlucuronidase基因(gusA)作为报告基因,通过定点突变方法分别缺失nisZ编码区上游两个启动子结构(promoter1和promoter2)中的一个,发现只有靠近编码区的promoter2是nisZ启动子诱导表达所必需。将promoter2中10区及其上游的一个碱基突变为乳酸菌中典型的组成型启动子的10区结构,该改变使nisZ启动子诱导功能下降;将promoter2的10区和35区的间隔区由20个碱基缺失突变为17个碱基,则nisZ启动子失去诱导功能。据此认为该间隔区的结构与nisZ启动子的诱导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用SDS处理谷氨酸棒杆菌1014(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1014),获得消除质粒的衍生株1014—6。通过质粒pXZl0145(Cmr)转化1014—6菌株的原生质体,研究了转化最适条件。0.6u/ml青霉素处理对数期菌体可明显提高转化效率。转化促进剂PEG以分子量6000,浓度30%为最佳。转化在37℃水浴进行3min效果最好。转化效率最高可达2×104转化子/μg DNA。质粒pXZ10145电已成功地转入钝齿棒杆菌B9(C.Crenatu B9)。并在新 宿主中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小鼠CDC6基因的RNAi真核表达载体PGCsilencer TM u6/Neo/GFP/RNAi,观察其转染小鼠肝细胞前后CDC6的表达变化。方法:根据GenBank中CDC6的序列,设计特异性siRNA序列,将模板序列克隆至PGCsilencer U6/Neo/GFP质粒中,通过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将重组子转染至正常小鼠肝细胞中,用RT-PCR检测CDC6的mRNA的表达及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DC6蛋白水平的表达,并比较转染前后其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经测序,模板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正确,经过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干扰质粒后,小鼠肝细胞中CDC6表达在mRNA及蛋白水平都有明显的下降。结论:成功构建了CDC6基因的RNAi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至小鼠肝细胞中,为下一步探讨CDC6在肝再生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乳酸乳酸球菌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还连栋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5):299-306,311
乳酸乳酸球菌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还连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乳酸球菌属(Lactococcus)包括5个种,其中乳酸乳酸球菌(Lactococcuslactis)是最典型的一个种。乳酸乳酸球菌以前被称之为乳酸菌或N群链球菌(St...  相似文献   
9.
乳链菌肽高产菌株AL2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对乳链菌肽高产菌株AL2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30℃是产乳链菌肽的最适温度;蔗糖和酵母膏是最佳的碳、氮源,浓度分别为0.5%和1%。发酵培养基起始pH为6.5;锰离子对乳链菌肽的产生有促进作用,而铜离子却有严重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D-(-)-苯甘氨酸是半合成抗菌素氨苄青霉素及先锋四号的重要侧链,制造工艺有化学法和酶法。酶法制造工艺是八十年代新工艺,具有工艺简便、收率较高、生产周期短、原材料成本低等特点。为了探讨D-(-)-苯甘氨酸酶法制造工艺的可行性,通过筛选获得了D-乙内酰脲水解酶产生菌B—BM—17,并进行了发酵、转化、水解等一系列的制造工艺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结果。以D。L-苯海因为原料,B—BM—17菌体转化成氨基甲酰-D-苯甘氨酸,再经亚硝酸水解制备D-(-)苯甘氨酸,30克投料规模,连批平均收率为69.1%(以苯甲醛计其收率为62.23%)。周期为24小时(发酵15小时转化5小时水解1小时)。以上述收率计算制备每公斤D-(-)苯甘氨酸的原材料成本不超过3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