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菌侵染引发的茶树内源糖苷酶基因差异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瑾  戚丽  张正竹 《植物学通报》2011,46(5):552-559
通过探讨顺-3-己烯醇、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甲醇和苯乙醇7种茶叶游离态香气组分和糖苷类香气前体对茶炭疽病菌、茶云纹叶枯病菌、茶轮斑病菌和茶赤叶斑病菌4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以及真菌侵染引发的茶树(Camellia sinensis)内源β-樱草糖苷酶、β-木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I、β-葡萄糖苷酶II、β-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7种游离态香气组分和糖苷类香气前体对4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香叶醇的抑制作用最强,在浓度为0.1mg.mL-1时即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率达到100%。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真菌侵染可不同程度诱导茶树内源糖苷酶和β-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上调,且上调多发生于染病初期。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法(HPLC-ESI-MSn)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了绿茶中的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茶样经甲醇提取,HPD-500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糖苷,GC-MS跟踪监测酶解后挥发性苷元,然后通过电喷雾多级质谱,根据正负离子模式下的准分子离子峰和多级质谱裂解碎片,鉴定了13种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其中2种糖苷首次发现存在于绿茶中。  相似文献   
3.
以[8-14C]标记的腺嘌呤和黄嘌呤为底物,对两种可以合成少量咖啡碱和茶叶碱的木荷属和柃木属植物(Schima mertensiana,Eurya japonica)叶片的嘌呤代谢进行了检测研究。发现木荷属和柃木属植物中嘌呤代谢相似,14C标记的腺嘌呤可以整合到嘌呤核苷酸、RNA、酰脲(包括尿囊素和尿囊酸)、二氧化碳中。经过24 h培养,在叶片吸收的放射能中,仅有6%~7%用于甲基黄嘌呤类化合物的合成(3-甲基黄嘌呤、7-甲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茶叶碱)。和其他植物一样,绝大多数14C标记的黄嘌呤整合到嘌呤的分解代谢物中(二氧化碳和酰脲),少量的放射能分布在3-甲基黄嘌呤及茶叶碱中。根据结果可以推断木荷属和柃木属植物具有N-甲基转移酶活性,可以用来合成咖啡碱和茶叶碱,相对于茶树而言,活性不高。综上,本文对木荷属和柃木属植物的嘌呤代谢以及嘌呤碱合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幽幽茶香     
<正>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缕缕茶香扑鼻而来。暖洋洋的午后,沏一杯茶,那袅袅香气是让人如此陶醉。日本著名学者,国际茶叶香气大师山西贞女士说过:"茶的香气是茶叶品质的命根子。"的确,香气是衡量茶叶品质好坏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茶叶的档  相似文献   
5.
针对NCBI上已登录的茶氨酸合成酶与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序列进行克隆、原核表达与酶活性验证,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软件,对Cs TS与Cs GS基因进行结构、性质和功能预测,采用同源建模法对蛋白三维结构进行预测,比较并预测催化作用位点的差异;用系统进化树分析从裸子植物到高等被子植物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序列,推测其进化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原核表达的基因工程菌提取粗酶液进行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尽管茶树TS与GS序列高度同源,但是原核表达后的融合蛋白仍然显示了不同的催化能力,蛋白一、二级结构分析显示Cs TS与Cs GS差异不大,但是通过同源建模形成的蛋白三级结构分析显示,Cs TS与Cs GS存在3个催化位点上的差异,这可能是导致其酶活性差异的关键。系统进化分析结果首次确定茶氨酸合成酶应为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按照其细胞定位预测应为胞质型GS,其亲缘关系与同为双子叶植物的葡萄、陆地棉、巴西橡胶树、拟南芥较接近。  相似文献   
6.
克隆出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并制备TCS1抗体,旨在从蛋白水平研究茶树体内TCS1的表达情况。根据Gen Bank登陆的TCS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找出其完整的ORF(开放阅读框),从茶树叶片c DNA中克隆了TCS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连接到p GEX-4T-2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p GEX-4T-2-TCS1。进行体外酶活检测后,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TCS1多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通过优化诱导条件,得出重组蛋白的最佳表达条件为:30℃、4 h。诱导后的总蛋白、可溶性蛋白与包涵体蛋白均出现一条明显的外源蛋白条带。抗体经ELISA检测,效价为1∶2 000,Western blot检测表明抗体具有相对较好的特异性。构建了TCS1原核表达质粒,同时成功制备了抗TCS1的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7.
幽幽茶香     
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缕缕茶香扑鼻而来。暖洋洋的午后,沏一杯茶,那袅袅香气是让人如此陶醉。日本著名学者,国际茶叶香气大师山西贞女士说过:“茶的香气是茶叶品质的命根子。”的确,香气是衡量茶叶品质好坏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茶叶的档次和价格。  相似文献   
8.
武鑫  李萌萌  邓骋  邓威威  张正竹 《广西植物》2016,36(12):1505-1510
咖啡碱和可可碱是茶叶生物碱的主要组分,且咖啡碱是茶叶重要的滋味物质,随着咖啡碱在食品和药物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咖啡碱的生物合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目前市场上的咖啡碱主要靠化学合成,为了探索其生物合成途径,该研究将咖啡黄嘌呤核苷甲基转移酶(coffee xanthosine methyltransferase,CaXMT)基因和茶树咖啡碱合成酶(tea caffeine synthase,TCS1)基因的4个突变体分别串联至同一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MAL-c5X,诱导融合蛋白共表达,并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目的蛋白成功表达后,应用超声破碎法制备含有目的蛋白的粗酶液,添加底物黄嘌呤核苷(xanthosine,XR)和甲基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进行体外酶促反应,将反应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检测结果显示,pMAL-CaXMT-TM2/3/4的体外酶促反应产物仅有可可碱生成,均未见咖啡碱生成.该研究结果为构建生物合成咖啡碱和可可碱的串联共表达载体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研究生物合成咖啡碱和可可碱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鲜茶叶在12h摊放过程中,总的变化趋势是:随着摊放时间的延长,叶组织逐步失水;细胞的呼吸速率逐渐降低;内源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提高;游离态香气的含量增加,摊放4h最高,此后下降并稳定在这个相对低的水平上;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较鲜茶叶上升,特别是在摊放0-8h期间,后期有所下降,在摊放10h后与鲜茶叶中的含量相当。  相似文献   
10.
根据加工过程的不同,茶叶可以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绿茶是典型的不发酵茶,加工过程中,由于高温湿热作用,破坏了茶叶中酶的活性,阻止了茶叶中主要成分的酶性氧化,因此绿茶中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不仅赋予了茶叶独有的色、香、味品质,而且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为了建立绿茶水提物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合物标准库,本文利用Amberlite XAD-2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技术对绿茶水提物中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采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从绿茶的水提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是咖啡碱、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山柰酚-3-葡萄糖苷、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和没食子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