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白刺幼苗生物量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以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对白刺幼苗进行处理,研究了其植株干重及其K 、Na 、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5%PEG胁迫下白刺幼苗的生物量最高,丙二醛含量最低,且二者与对照的差异均显著;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K 含量逐渐降低并与对照差异显著,Na 含量先减少后增加而其总积累量无显著变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而显著增加.因此,轻度水分胁迫有利于白刺幼苗的生长,有机溶质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是白刺适应干旱环境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2.
阿拉善主要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4  
以阿拉善左旗境内贺兰山中段 (西坡 )及其山前地带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 (SOC)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植被特征和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 ,其垂直分异规律是 :山地荒漠草原沿土壤剖面依次降低 ,高山草甸、草原化荒漠和沙砾质草原化荒漠 0~ 2 0 cm与 2 0~ 4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 ,但高于 40~ 60 cm土层。 0~ 2 0 cm和 2 0~ 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年降水量、植被盖度、草地生产力、土壤含水量和<0 .0 5mm颗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年均温、土壤 p 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 (P<0 .0 0 1)。偏相关分析显示 ,影响 0~ 2 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植被盖度、草地生产力和年降水量 ,而影响 2 0~ 4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的最主要因素是草地生产力和植被盖度。放牧与围封对荒漠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影响 ,在重度放牧下 0~ 2 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低于轻、中度放牧处理 (P<0 .0 5) ;重度退化草地围封 3 a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比自由放牧草地显著增加。研究区沙砾质草原化荒漠区 0~ 2 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 15a持续过度放牧后下降了 2 5.2 %。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阿拉善荒漠飞播建植的不同密度人工白沙蒿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种群的生长、繁殖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主要结果是 :(1)不同密度白沙蒿人工种群的生长与繁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它反映在白沙蒿单株地上生物量、根量、生殖枝数和种子产量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2 )不同密度白沙蒿种群的存活率明显不同 ,当种群密度超过 3.1株 /m2时 ,个体植物生长发育不良 ,并出现密度制约死亡 (自疏 )现象 ,植株死亡率急剧上升。(3)不同密度白沙蒿草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存在明显差异 ,特别是 0~ 2 0和 2 0~ 4 0 cm两个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显著下降 ,与水资源容量相适应的白沙蒿种群密度约为 2 .1株 /m2 ,在该密度下土壤水分含量基本上能够满足白沙蒿的生理生态需水。 (4 )回归分析显示 ,白沙蒿单株地上生物量与0~ 2 0和 2 0~ 4 0 cm的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 4 0 cm以下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无显著相关性 ,表明白沙蒿种群的生长主要受 0~ 4 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白沙蒿肌动蛋白基因核心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荒漠植物白沙蒿总RNA为模板,运用RT-PCR方法扩增出肌动蛋白基因核心序列.将获得的片段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白沙蒿肌动蛋白基因核心片段长599 bp,编码198个氨基酸.将该序列在GenBank中注册,并与多种植物肌动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该片段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在75%以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5%以上,具有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5.
刘小莉  张洪荣  傅华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2):2507-2513
采用上下桶分根法,通过下桶施肥研究施肥对沙打旺根系提水作用能力及上桶土壤养分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沙打旺根系提水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上桶不浇水的情况下,高肥处理组上桶伴生的浅根植物早熟禾在干旱胁迫时间较短时较对照组生长正常;根系提水量最大时,高肥和低肥处理的上桶土壤呼吸速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4.9%和51.4%,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17.8%、19.6%,速效磷分别增加13.9%、33.2%,速效钾分别增加20.4%和22.8%.研究表明,施肥促进了沙打旺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加了下桶根系吸水和上桶释水量,有效地缓解了上桶土壤的旱情,显著提高了上桶土壤养分的活化程度和有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6.
7.
植物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研究方法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再分配是根-土界面根系对水分在垂直或水平方向的输导过程,对水分再分配的研究最早是在实验室盆栽条件下进行的,而盆栽测定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分根法。实验室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测定包括γ射线密度法、称量法、烘干法和时域反射仪(TDR)等。野外条件下,对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的研究基本上有4种方法,利用热电隅干湿球温度计测定土壤水势的昼夜及季节波动、氢同位素示踪法、根木质部液流的测量和TDR测定土壤体积含水量。影响水分再分配的因素主要有土壤水分、土壤质地、植物种类及蒸腾作用等。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加强对植物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发生条件的研究,明确各影响因素与水分再分配发生的频率和数量的关系,从而为更好地利用其水分调节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用静态箱法于2012年生长季(5~10月)对黄土高原围封草地常见半灌木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灌丛内外土壤呼吸速率和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速率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实地观测,并对草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以揭示铁杆蒿灌丛内外碳交换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铁杆蒿灌丛内的土壤呼吸和净生态系统CO2交换的日交换速率均显著高于灌丛外;灌丛内外土壤呼吸速率和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速率的峰值出现时间一致,且灌丛内显著高于灌丛外;土壤呼吸速率的峰值出现在8月份,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速率的峰值出现在9月份。(2)灌丛内外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均呈"单峰型"变化趋势,生长季平均值都接近5月份观测值,分别为(5.49±0.18)和(2.93±0.04)g·m-2·d-1;灌丛内外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速率日动态均以"S"型变化趋势为主,在水分亏缺时期表现为微弱的"双峰"型趋势。(3)灌丛内生长季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速率平均值为(-3.86±0.09)g·m-2·d-1,是灌丛外草地(-1.19±0.07)g·m-2·d-1的3.2倍,灌丛内外均表现为碳汇。研究表明,铁杆蒿灌丛存在"肥岛"现象,有助于该区草地生态系统有机碳的积累,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是影响灌丛内外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素,而灌丛内外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速率主要受土壤水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亚明  傅华  张荣  万长贵 《生态学报》2004,24(5):1040-1047
对根 -土界面水分再分配的研究背景 (概念、发现及证据 )、普遍性与再分配的水量及其生理生态学意义 (对相邻植物利用水分、根际活动、土壤 -植物 -大气系统水分传输和根系可塑性发育的促进效应 )等进行了深入论述 ,对水分再分配的认识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霸王水分生理特征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年生霸王为试验材料,用盆栽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研究不同梯度土壤水分条件对霸王水分生理特征、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充足供水对照(土壤重量含水量为23%)相比,在严重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3%)20 d和45 d时,霸王叶水势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显著降低70.87%和45.54%、26.81%和12.66%;相应的叶片MDA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分别显著增加33.81%和21.78%、17.51%和14.98%;严重干旱胁迫30 d使得霸王叶片保水力显著下降;同时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霸王日蒸腾耗水量持续下降,且严重干旱胁迫处理的蒸腾耗水量日变化为水平直线型,其余处理均为单峰型.研究发现,严重干旱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霸王叶水势和叶片相对含水量有增加趋势,而叶片MDA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则有减小趋势,它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逐渐改善叶片水分状况,降低细胞膜伤害程度,从而适应严重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