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耳聋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 迄今已定位了5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autosomal dominant non-syndrom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DFNA)基因位点, 20个DFNA相关基因被克隆。文章收集了一个DFNA巨大家系, 家系中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共170人, 对73名家族成员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调查、全身检查和耳科学检查, 提示39人有不同程度的迟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未见前庭及其他系统的异常。应用ABI公司382个常染色体微卫星多态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 将该家系致聋基因定位于14q12-13处D14S1021-D14S70之间约7.6 cM (3.18 Mb)的区域, 最大LOD值为6.69 (D14S1040), 与已知DFNA9位点有4.7 cM (2.57 Mb)的重叠区, DFNA9致病基因COCH位于重叠区域内。下一步拟进行COCH基因的突变筛查, 以揭示该家系耳聋的分子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不良孕产夫妇着丝粒—动粒复合体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焦海燕  陈银涛  彭亮  于黎明  张翠霞 《遗传》2001,23(4):344-346
为研究不良孕产夫妇着丝粒-动粒复合体(centromere kinetochore complex,CKC)变异与不良孕产的相关性,探索不良孕产中非整倍体表成的细胞遗传学基础,应用改良的着丝粒点-核仁组织区(Cd-NOR)同步银染技术,分别对53对不明原因的不良孕产夫妇和57对已生育正常儿的正常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CKC变异类型及频率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现,不良孕产夫妇其小Cd,Cd消失、Cd迟滞和Cd-NOR融合频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相比有显性差异(P<0.05)。CKC变异频率增高可能是导致不良孕产非整倍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良孕产夫妇染色体着丝粒-动粒复合体(centromerekinetochorecomplex,CKC)变异与不良孕产的相关性,探索不良孕产中非整倍体形成的细胞遗传学基础,应用改良的着丝粒点-核仁组织区(Cd-NOR)同步银染技术,分别对53对不明原因的不良孕产夫妇和57对已生育正常儿的正常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CKC变异类型及频率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现,不良孕产夫妇其小Cd、Cd消失、Cd迟滞和Cd-NOR融合频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KC变异频率增高可能是导致不良孕产非整倍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Abstract:To search the cytogenctic mechanism of adverse pregnancy,a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110 couples,57 of them with unexplained adverse pregnancy and 57 served as a control.A technique for the simultaneous staining of both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and kinetochores of human chromosomes with silver was u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s of chromosomal centromere kinetochore complex (CKC) in couples with adverse pregnanc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 than of the control.The variations of CKC may b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hromosomal nondisjunction during meiosis that is attributed to the adverse pregnancy.  相似文献   
4.
辽宁锡伯族苯硫脲尝味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88年5月对辽宁锡伯族的苯硫脲(PTC)尝味能力进行了检测。检测的群体是沈阳市新城子区黄家锡伯族乡,兴隆台锡伯族乡的其父母为同一民族的锡伯族中、小学生及村民,年龄在7—60岁之间,一共检测了765人,其中男402人,女363人,采用李璞等(1965)所报道的方法——阈值法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88 年,月对辽宁锡伯族的苯硫睬(PTC)尝味能力进行了检测。检测的群体是沈阳市新城子区黄家锡伯族乡,兴隆台锡伯族乡的其父母为同一民族的锡伯族中、小学生及村民,年龄在7-60 岁之间,一共检测了765 人,其中男402 人,女363 人,采用李璞等(1965)所报道的方法—阂值法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6.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致病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聋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 迄今已定位了5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autosomal dominant non-syndrom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DFNA)基因位点, 20个DFNA相关基因被克隆.文章收集了一个DFNA巨大家系, 家系中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共170人, 对73名家族成员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调查、全身检查和耳科学检查, 提示39人有不同程度的迟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未见前庭及其他系统的异常.应用ABI公司382个常染色体微卫星多态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 将该家系致聋基因定位于14q12-13处D14S1021-D14S70之间约7.6 cM (3.18 Mb)的区域, 最大LOD值为6.69 (D14S1040), 与已知DFNA9位点有4.7 cM (2.57 Mb)的重叠区, DFNA9致病基因COCH位于重叠区域内.下一步拟进行COCH基因的突变筛查, 以揭示该家系耳聋的分子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用外耳道慢性电极植入法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记录到清醒豚鼠的耳蜗电位(CAP和CM)。正常豚鼠的CAP(N_1)最大振幅平均达70—80μV。CAP(N_1)的潜伏期、阈值和最大振幅在4个月内均较稳定。因此用此法能远期观察清醒豚鼠耳蜗听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