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油酸(OA)构建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3天内的稳定性及血浆炎症因子IL-1、IL-8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实验组(n=24)耳缘静脉注射油酸(0.1mL/kg)建立ARDS模型,对照组(n=6)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检测对照组6h和实验组6h、24h、48h、72h(n=6)动脉血PH值、PaO2、PaO2/FiO2、PaCO2、肺湿/干重比值(W/D),ELISA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1、IL-8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中细胞因子IL-1在6h、24h组升高;细胞因子IL-8在6h组、24h组、48h组升高。6h组、24h组、48h组氧合指数<200mmHg。结论:兔油酸ARDS模型48h内稳定,炎性细胞和IL-1、IL-8可能是导致ARDS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85例外伤致血气胸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VATS手术组(观察组)40例,采用VATS进行治疗;传统开胸手术组(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胸部后外侧切口,经肋间进胸探查并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疗效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开胸手术和VATS手术均有较好疗效,但VATS优势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1.建立犬食管气管瘘动物模型;2.观察食管壁双瓣修补气管缺损术局部组织病理学改变、愈合情况及该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犬16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只)建立犬食管气管瘘动物模型,行食管壁双瓣修补气管缺损术,对照组(4只)正常犬作为空白对照,术后支气管镜检查,术后1,2,8周处死动物,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修补局部的大体改变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气管狭窄指数。结果:成功建立了犬食管气管瘘动物模型;食管双瓣修补术后,实验组动物呛咳症状消失,均存活至预定时间,修补瓣和气管之间愈合良好,修补瓣血供良好,未出现气管狭窄情况,气管通畅度良好。结论:通过手术方式建立食管气管瘘模型方法可靠;食管双瓣修补术治疗TEF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已有超过1/3的NSCLC患者诊断时发生了转移。早期判断肺癌的转移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Tenasein-C(TNC)具有调节细胞发生、增殖、迁移、分化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Tenascin-C(TN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Tenascin-C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nsion法检测70例NSCLC及其正常组织内TNC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肺癌组织中TNC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TNC在NSCLC组织内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TNC在腺癌和鳞癌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C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有无侵及胸膜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其表达与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结果显示TNC的表达与肺癌的分类无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TNC表达与NSCLC的肿瘤的TNM分期、有无胸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但其表达与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无关。故TNC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NSCLC的侵袭和转移有关,其表达可能有助于肿瘤细胞的转移和癌细胞浸润,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判断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大鼠肺组织中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和具有CCCH锌指结构域的蛋白质12d(ZC3H12D)表达水平的变化来讨论二者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LPS注射60 min、120 min和180 min组,获取各组大鼠肺组织,行湿干重比值(W/D)检测、ELISA检测、病理(HE)检测确定肺损伤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blot对NDRG2和ZC3H12D在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各LPS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W/D比值显著升高,180 min组比值最高,为5.68±0.52(P0.05),血清和肺匀浆中TNFα和IL-1β含量明显增加(P0.05);损伤组肺泡壁增宽,炎细胞浸润明显;肺组织NDRG2和ZC3H12D在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都呈相降低后回升的趋势,180 min组NDRG2和ZC3H12D,蛋白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0.37和0.44倍(P0.05)。结论: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可同时下调肺组织中NDRG2和ZC3H12D的表达,并且NDRG2和ZC3H12D具有潜在的相关性,提示两者可能存在互相调节的机制,并通过调节NF-κB通路对肺损伤的大鼠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油酸(OA)构建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3天内的稳定性及血浆炎症因子IL-1、IL-8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实验组(n=24)耳缘静脉注射油酸(0.1mL/kg)建立ARDS模型,对照组(n=6)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检测对照组6h和实验组6h、24h、48h、72h(n=6)动脉血PH值、PaO2、PaO2/FiO2、PaCO2、肺湿/干重比值(W/D),ELISA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1、IL-8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中细胞因子IL-1在6h、24h组升高;细胞因子IL-8在6h组、24h组、48h组升高。6h组、24h组、48h组氧合指数〈200mmHg。结论:兔油酸ARDS模型48h内稳定,炎性细胞和IL-1、IL-8可能是导致ARDS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频及微波消融治疗与单纯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从选择2009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在我科治疗的12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分为三组,A组:射频消融组;B组: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治疗组;C组:单纯化疗。在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1个月,A、B两组所有功能指标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指标仅呼吸困难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组患者体力功能、情绪功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认知功能、总体状况、角色功能及社会功能和治疗前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疲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食欲丧失、腹泻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其余症状指标评分较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所有功能指标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C组患者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食欲丧失的评分仍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A、B组呼吸困难评分仍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射频消融、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过表达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模型,将已转染的过表达NDRG2重组腺病毒经气管滴注的方法使大鼠肺泡上皮细胞NDRG2过表达。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内目的蛋白过表达情况。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检测肺组织的水肿,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的活性,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过表达NDRG2可抑制炎症因子l L-1β、TNF-α以及IL-6的表达,明显减轻肺水肿,抑制NF-κB的活性和病理组织的炎性改变。结论:NDRG2过表达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这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胸部CT不仅可作为一种诊断食管癌的辅助检查方法,而且对肿瘤的外浸程度、与周围器官关系、判断手术切除可能性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弥补上消化道钡透及纤维胃镜检查的不足.随着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术前胸部CT对食管癌的可切除判断的参考价值也越发重要与可靠,我们就术前胸部CT检查对食管癌手术切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射频及微波消融治疗与单纯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从选择2009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在我科治疗的12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分为三组,A组:射频消融组;B组: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治疗组;C组:单纯化疗.在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1个月,A、B两组所有功能指标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指标仅呼吸困难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组患者体力功能、情绪功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认知功能、总体状况、角色功能及社会功能和治疗前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疲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食欲丧失、腹泻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其余症状指标评分较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所有功能指标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C组患者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食欲丧失的评分仍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A、B组呼吸困难评分仍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射频消融、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