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植物定植图微机显示与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和数据库技术研究开发的南京中山植物园植物定植图微机显示与管理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目标,系统的实现,应用软件的研制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近年来鸭甲肝病毒3型(DHAV-3)中国分离株VP1基因的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对2012年从山东省分离到的13株DHAV-3的VP1基因分别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序与分析。结果显示,13株DHAV-3的VP1基因均由720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240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6%~99.9%和95.0%~100%。与GenBank中公布的31株DHAV-3的VP1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5%~100%和90.8%~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DHAV-3可分为两个基因型,其中除疫苗毒B63之外所有中国分离株均属于GⅠ型,越南分离毒株主要属于GⅡ型S1亚型,而韩国分离株组成GⅡ型中的S2亚型,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3.
将大鼠脑cDNA库来源的PAM基因片段,经克隆重组,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pSV—PAM,并转染CH0细胞,获得在cHO中稳定表达活性型口α-酰胺化酶的细胞株DGAE。表达产物为双功能酶,分泌至培养基中的酶活力远高于胞内。体外酰胺化加工研究表明,以α—N—acetyl-Tyr-Val-Gly为底物,该酶催化反应的Km为12.Sμmol/L,Vmax为180μmol/mg/h,而且催化反应中表现有最适铜离子浓度和pH值范围。表达的双功能酶可直接用于合成的多肽和基因工程表达产物的酰胺化加工修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alpha联合检查诊断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 年5 月至2014 年10 月收治的胃病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根据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结果,将其分良性胃病组、胃癌组以及健康组,比 较三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铁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alpha水平,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alpha单 独和联合诊断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良性胃病组以及胃癌组的血清PGⅠ/Ⅱ水平较低(P<0.05), 与良性胃病组比较,胃癌组血清PGⅠ/Ⅱ水平较低(P<0.05);与健康组比较,良性胃病组以及胃癌组的血清铁蛋白以及TNF-alpha水 平较高(P<0.05),与良性胃病组比较,胃癌组血清铁蛋白以及TNF-alpha水平较高(P<0.05)。PGⅠ/Ⅱ、铁蛋白以及TNF-alpha联合检测 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88.4%以及83.1%,高于单一检测。结论:血清PGⅠ/Ⅱ、血清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alpha联合 检测诊断胃癌的效能优于单一检测。  相似文献   
5.
我们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建构的学习能力,掌握现代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遗传性疾病诊断的实验方法,培养学员的综合实践能力,启发创造性思维,促进实验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纤突糖蛋白S。方法:根据GenBank中猪TGEV纤突糖蛋白S全基因设计一对引物,并在5'引物和3'引物中引入EcoRⅠ、NotⅠ酶切位点,2.2kb的目的基因S经PCR扩增后克隆于pBS-T载体,再将S基因经双酶切从T载体切下并与穿梭质粒pPIC9k连接,SalⅠ线性化重组穿梭质粒pPIC9k-S,电转化于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G418筛选鉴定阳性重组子,经甲醇诱导,SDS-PAGE检测诱导后上清。结果:对pPIC9k-S重组酵母表达载体的测序证实已成功克隆了猪TGEVS基因;重组酵母菌诱导表达后,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2×103,且S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分泌表达于胞外。结论:利用巴斯德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河北分离株)纤突糖蛋白S。  相似文献   
7.
前期以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活性为指标的研究证明了,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pp38和pp24的同时表达可显著增强基因组中pp38基因与1.8kb mRNA转录子之间双向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本研究又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水平作为pp38基因上游双向启动转录活性的标志,更直观地证明了只有当同一细胞内同时表达pp38和pp24时,该启动子活性才有完整的启动活性.为了证明这两个蛋白能否相结合,分别以单独表达pp38或pp24的重组质粒pcDNA-pp38或pcDNA-pp24及能同时表达这两个基因的重组质粒pBud-pp38-pp24质粒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用pp38特异的单克隆抗体H19对转染细胞的裂解标记物进行免疫沉淀实验.结果表明,H19可沉淀pp38,但pp24只是在pp38同时存在时才被H19沉淀,而在pcDNA-pp24单独转染的处理样品中不能显示pp24的条带.这证明了,pp24是通过与pp38的结合而被共沉淀下来的,显示pp24和pp38在天然状态下可以形成异二聚体或多聚体.上述两个独立的实验结果表明,pp38和pp24是以聚合体的形式结合于该双向启动子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致病型与pp24基因的关系,将Ⅰ型MDV弱毒(mMDV)、强毒(vMDV)、超强毒(vvMDV)、特超强毒(vv MDV)等不同致病型的CVI988、GA、648A、RB1B、Md5和Md11等6个国际参考株,从中国河北、北京、广东和广西等地分离的7个中国分离株和1个中国疫苗毒814株的pp24基因分别做PCR扩增,并将其克隆到pMD-18载体中测序,与国外已发表的BC-1株进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Ⅰ型MDV的pp24基因非常保守,15个毒株中只出现5个碱基的随机变化,并引起相应的4个氨基酸改变,但与致病型无明显相关;pp24基因ORF的第81碱基出现差异,所有中国株为G,所有不同致病型国外参考株为C,但并未引起氨基酸改变,显示这一碱基差异只是作为MDV地域性分布的遗传标志,而与病毒分离的年代及致病型等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致病型与其DNA聚合酶基因的关系,本研究比较了9个不同致病型的该基因的同源性关系,这包括四种不同致病型的国际参考株即弱毒疫苗株CVI988/Ripens株、强毒株GA、超强毒株Md5和特超强毒株648A;中国疫苗株814、中国强毒参考株.Jing-1及3个中国野毒株.结果表明MDV的DNA聚合酶基因非常保守,在比较的9个毒株间,该基因上游约369个碱基的调控序列的同源性在96.7%~100%之间,该基因编码的1220个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9.2%~100%之间.尽管不同毒株在一些位点上出现了氨基酸的变异,但这些变异与病毒的致病型或地域分布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PCR方法,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扩增并克隆进pUC-18质粒多克隆位点(MCS)的EcoR I和Sac I之间,并以BGH基因的多聚腺苷酸序列作为终止子克隆到SphI~HindIII之间,构建成重组质粒pUC-LTR。将GFP基因和REV囊膜糖蛋白gp90基因分别克隆到pUC-LTR载体中,获得质粒pUC-LTR-GFP和质粒pUC-LTR-gp90。重组质粒经转染48h,能够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本研究提示,REVLTR能够作为启动子构建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