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胃病患者胃蛋白酶原(PG)Ⅰ、PG Ⅱ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慢性胃炎组23例、胃溃疡组22例以及胃癌组19例。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清PG Ⅰ与PG Ⅱ水平,采用快速尿激酶法测定各组HP感染情况,分别对比各组研究对象HP感染发生情况,血清PG Ⅰ、PG Ⅱ、PG Ⅰ/PG Ⅱ水平,HP感染情况与血清PG Ⅰ、PG Ⅱ、PG Ⅰ/PG Ⅱ水平关系。结果: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以及胃癌组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60.87%、63.64%、78.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以及胃癌组患者血清PG Ⅰ、PG Ⅰ/PG 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胃癌组低于慢性胃炎组与胃溃疡组(P0.05),慢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血清PG Ⅰ、PG Ⅰ/PG 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PG Ⅱ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研究对象HP阳性血清PG Ⅰ、PG Ⅰ/PG Ⅱ水平均低于HP阴性(P0.05),而PG 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胃癌组HP阳性血清PG Ⅰ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胃癌组低于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P0.05),胃溃疡组、胃癌组HP阳性血清PG Ⅰ/PG Ⅱ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胃癌组低于慢性胃炎组(P0.05)。结论:慢性胃病患者PG Ⅰ、PG Ⅱ水平异常降低,HP阳性患者PG Ⅰ、PG Ⅱ水平降低更为明显,随病变的程度增加,血清PG Ⅰ、PG Ⅰ/PG Ⅱ水平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43例纳入研究,根据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结果,按照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以及胃溃疡分为5组,对照组为57名来我院检查的健康的人群。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PGⅠ、PGⅡ的含量并计算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比较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GⅠ、PGⅡ的含量以及PGR,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清PGⅠ、PGⅡ以及PGR诊断胃癌的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溃疡组PG Ⅰ、PG ⅠⅠ均明显升高,PGR降低(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不典型增生组及胃癌组PGⅠ、PGR均明显降低(P0.05);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比较,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PGR显著降低(P0.05)。手术治疗后,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Ⅱ含量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PGⅠ、PGⅡ以及PGR含量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79、0.920以及0.99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R均明显降低,二者可用于初步筛查胃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1 年5 月至2013年10月 收治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43 例纳入研究,根据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结果,按照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典型 增生以及胃溃疡分为5 组,对照组为57 名来我院检查的健康的人群。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PGI、PGⅡ的含量并计算胃 蛋白酶原比值(PGR),比较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GI、PGⅡ的含量以及PGR,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清PGI、PGⅡ以及 PGR 诊断胃癌的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溃疡组PG I、PG II均明显升高,PGR 降低(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不典型增生 组及胃癌组PGI、PGR均明显降低(P<0.05);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比较,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PGR 显著降低(P<0.05)。手术治疗 后,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Ⅱ含量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PGⅠ、PGⅡ以及PGR含量诊断胃癌的ROC 曲线下面积依 次为0.779、0.920 以及0.99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PGI、PGR均明显降低,二者可用于初步筛查胃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2月至12月门诊及住院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44例(非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47例(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42例(胃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血清PGⅠ、PGⅡ、G-17的水平,同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PGR),比较各组指标间的差异,同时绘制各指标筛查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别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胃癌组及萎缩性胃炎组的血清PGⅠ、PGR水平较非萎缩性胃炎组明显下降,且胃癌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Ⅱ显著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的血清G-17水平较非萎缩性胃炎组及萎缩性胃炎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Ⅰ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为PGⅠ90 ng/m 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5%和51.0%,血清PGR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为PGR8,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9%和54.0%,血清G-17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为G-175 pmol/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1%和64.0%。血清PGⅠ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值为PGⅠ73 ng/m 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0%和74.9%;血清PGR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值为PGR3,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和62.5%;血清G-17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值为G-174 pmol/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5%和61.3%。结论:胃癌及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R水平下降明显,且胃癌患者的血清G-17异常升高,血清PG联合GS-17测定可用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连素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及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Hp)阴性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Hp阳性的患者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观察组联合复方黄连素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PGⅠ、PGⅡ、PGR、Hp阳性率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PGⅠ、PGR水平以及H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GⅡ较治疗前均未有显著改变(P0.05);且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Hp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GⅠ、PG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有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黄连素可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改善患者血清VEGF、PGⅠ、PG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的效果及对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的 影响。方法:将2012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我院收治124 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 例。对照组给予 常规抗感染、对症支持、脏器保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7 天记 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脓毒症休克率、死亡率、好转率、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 吸入氧浓度 (FiO2))、血清IL-6、TNF-alpha水平以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结果:经7 天治疗后,两组MODS 发生率、IL-6、 TNF-alpha水平以及APACHE Ⅱ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aO2 /FiO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治疗组脓毒症休克率较 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MODS 发生率、脓毒症休克率、死亡率、IL-6、TNF-琢水平以及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 照组,好转率以及PaO2 /Fi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能维护多 器官功能、降低MODS及脓毒症休克发生率,提高动脉血气氧合指数等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P)联合胃癌抗原(CA72-4)、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03例)为胃癌组,包括早期胃癌患者30例,中晚期患者73例;同期就诊于我院的良性胃病患者为良性胃病组(61例),另选择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人群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CRP)、CA72-4、CEA、CA19-9水平,并探讨其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早期胃癌组、良性胃病组患者的血清CRP、肿瘤标志物CA72-4、CEA、CA19-9的表达水平及阳性检测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早期胃癌组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良性胃病组(P0.05)。肿瘤分化程度低、发生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胃癌患者的血清CRP、CA72-4、CEA、CA19-9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肿瘤高分化、未发生转移、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血清CRP、CA72-4、CEA、CA19-9联合检测胃癌的敏感度92.23%,特异度为90.85%,联合检测敏感度显著高于CRP(68.93%)、CA72-4(71.84%)、CEA(77.67%)、CA19-9(59.22%)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CRP、CA72-4、CEA、CA19-9水平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有利于胃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G-17)、胸苷激酶1(TK1)、菱形结构域蛋白1(RHBDD1)联合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对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2例早期胃癌患者,记作胃癌组。另选取同期萎缩性胃炎和健康体检志愿者各200例,记作萎缩性胃炎组及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R、G-17、TK1、RHBDD1水平以及HP-IgG阳性率。比较早期胃癌HP-IgG阳性及阴性患者血清PGⅠ、PGⅡ、PGR、G-17、TK1、RHBDD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GR、G-17、TK1、RHBDD1水平联合HP-IgG鉴别早期胃癌与萎缩性胃炎的效能。结果:胃癌组血清PGⅠ、PGR水平均低于萎缩性胃炎组及对照组,且萎缩性胃炎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胃癌组血清PGⅡ、G-17、TK1、RHBDD1水平以及HP-IgG阳性率均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及对照组,且萎缩性胃炎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早期胃癌HP-IgG阳性患者血清PGⅠ、PGR均低于HP-IgG阴性患者,而血清PGⅡ、G-17、TK1、RHBDD1水平均高于HP-IgG阴性患者(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PGR、G-17、TK1、RHBDD1水平以及HP-IgG抗体联合鉴别早期胃癌与萎缩性胃炎的效能优于上述五项指标单独鉴别。结论:早期胃癌患者血清PGR存在异常低表达,而血清G-17、TK1、RHBDD1以及HP-IgG抗体存在异常高表达,联合上述五项指标鉴别早期胃癌与萎缩性胃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功能三项联合幽门螺杆菌(Hp)抗体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到2017年8月收治的胃癌患者34例(胃癌组)、癌前病变患者46例(癌前病变组),抽取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血清胃蛋白酶原-II(PG-II),并计算PG-I/PG-II(PGR)值,采用胶体金法或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HP抗体,比较两组胃功能三项及HP抗体阳性率差异,分析胃功能三项联合HP抗体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胃癌组血清PG-Ⅰ和PGR水平低于癌前病变组(P0.05),胃癌组与癌前病变组血清PG-Ⅱ水平、H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HP抗体阳性者和阴性者血清PG-Ⅰ、PG-Ⅱ、PG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前病变组HP抗体阳性者血清PG-Ⅰ水平明显低于HP抗体阴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联检查胃癌和癌前病变的准确度分别为67.6%(23/34)、43.5%(20/46),高于串联的14.7%(5/34)、6.5%(3/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能导致PG-Ⅰ降低,具有癌前病变风险,再降低可能具有胃癌风险,临床上根据胃功能三项筛检早期胃癌并且辅助HP检测可早期诊断胃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者干扰素-r、白细胞介素-6 和肿瘤坏死因子-alpha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确诊 为肺炎的患者103 例,根据病情不同,将其分为重症肺炎组52 例及普通肺炎组51 例,同时选取同期参加健康体检人群50 例,为 对照组。比较三组成员不同时间段干扰素-r、白细胞介素-6 和肿瘤坏死因子-alpha含量,重症肺炎组患者存活与死亡组上述因子含 量情况。结果:入院6 h 后,与对照组比较,重症肺炎及普通肺炎组干扰素-r、白细胞介素-6 及肿瘤坏子因子-琢含量较高P< 0.05,与普通肺炎组比较,重症肺炎组重症肺炎组干扰素-r、白细胞介素-6 及肿瘤坏子因子-alpha含量较高P<0.05;入院24 h后,与 对照组比较,重症肺炎组干扰素-r、白细胞介素-6 及肿瘤坏子因子-alpha含量较高P<0.05,普通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 0.05;重症肺炎死亡组患者干扰素-r、白细胞介素-6 及肿瘤坏子因子-alpha含量较高P<0.05。结论:干扰素-r、白细胞介素-6 以及 肿瘤坏死因子-alpha参与患者的免疫调节,可间接提示患者的病程发展,可作为判断病情程度的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胃癌前病变中医证型和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胃泌素-17(gastrin-17,G-17)、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叶酸水平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为胃癌前病变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以80例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PLGC)患者研究组,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G、G-17、CEA和叶酸进行测定比较。结果:研究组PLGC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不均匀,差异显著(P<0.05),由多到少依次为湿热蕴胃并/兼脾胃虚寒证>胃络瘀阻并/兼气阴两虚证>痰湿中阻并/兼脾胃气虚证>肝胃气滞并/兼气阴两虚证>肝胃气滞并/兼脾胃虚寒证>湿热蕴胃并/兼胃阴不足证。PLGC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PG I和PG II水平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证型PG I水平均显著降低,PG II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湿热蕴胃并/兼脾胃虚寒证和胃络瘀阻并/兼气阴两虚证的PG I水平显著低于其他证候,血清PG II水平显著高于其他(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不同证候的G-17、CEA水平显著升高,叶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中湿热蕴胃并/兼脾胃虚寒证和胃络瘀阻并/兼气阴两虚证G-17、CEA显著高于其他证候,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其他证候(P<0.05)。结论:胃癌前病变不同中医证型血清PG、G-17、CEA和叶酸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以及维生素B12在胃癌及癌前疾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及10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包括41例胃炎、34例胃溃疡、25例胃息肉(癌前病变组),并于同期随机选择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三组的血清Hcy,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癌前病变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且胃癌组血清Hcy水平高于癌前病变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低于癌前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胃癌患者Hcy水平高于Ⅰ+Ⅱ期,进展期患者Hcy水平高于早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Hcy水平高于无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表达与性别、年龄、病变位置以及分化程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维生素B12的表达在胃癌患者中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病变位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在胃癌患者中呈高水平表达,而叶酸及维生素B12呈低水平表达,联合检测三种指标有助于早期区分胃癌及癌前病变,同时血清Hcy还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Hcy、叶酸及维生素B12可作为早期鉴别诊断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联合检测血清糖类抗原(CA)19-9和CA72-4水平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2例胰腺癌患者作为胰腺癌组,以同期住院的68例良性胰腺病患者作为良性胰腺疾病组,同时纳入6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人群血清CA19-9和CA72-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评估各单项检测指标及联合检测指标对胰腺癌特异性诊断的价值。结果:胰腺癌组患者血清CA19-9和CA72-4水平分别为(137.69±25.32)U/mL和(6.96±1.25)U/mL,显著高于良性胰腺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CA19-9和CA72-4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AUC高于其单独检测(P0.05),CA19-9和CA72-4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6.94 U/m L和4.23 U/m L,此时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95.2%。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9-9和CA72-4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明显优于其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s of helminth infection on humoral IgG responses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gastric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re unknown. IgG and IgG subclass responses to H. pylori and serum pepsinogen I/II ratio, a marker of gastric atrophy, were investigated in a Schistosoma japonicum prevalent Chinese population. H. pylori, CagA and IgG subclass responses were assayed by ELISA. Serum pepsinogen I and pepsinogen II were assayed by ELISA and the pepsinogen I/II ratio determined. In 150 subjects, infection with S. japonicum and H. pylori was 55.3% and 51.3%, respectively. H. pylori IgG titres and CagA seroposi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in co-infected subjects, and differences in H. pylori IgG isotype responses were evident. In H. pylori positive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pepsinogen I/II ratio was observed in co-infected subjec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 japonicum positive and negative subjects was only evident in H. pylori CagA seronegative subjects. In conclusion, S. japonicum co-infection with H. pylori is associated with alterations in IgG responses to H. pylori and less gastric atrophy.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研究经直肠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TRSWE)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前列腺病变患者,根据病理检查分为前列腺癌组(47例)和前列腺良性病变组(43例)。对所有前列腺病变患者均行TRSWE检查,分析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图像差异以及弹性模量最大值(Emax)、弹性模量平均值(Emean)。检测所有前列腺病变患者的血清CEA、PSA、FPSA水平并进行对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明确Emax值、Emean值以及血清CEA、PSA、FPSA水平联合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前列腺癌组Emax值、Emean值均高于前列腺良性病变组(均P<0.05)。前列腺癌组血清CEA、PSA及FPSA水平均高于前列腺良性病变组(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Emax值、Emean值以及血清CEA、PSA、FPSA水平联合检测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优于上述5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TRSWE联合血清CEA、PSA、FPSA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提升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可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肿块型乳腺癌的超声造影(CEUS)特征及定量参数与可溶性E-钙黏蛋白(sE-cad)、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sTNFR-P55)相关性研究,并探讨其对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诊治并行CEUS检查的162例乳腺肿块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肿块型乳腺癌组(82例)和良性组(80例),另选取本院体检健康的80例女性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行血清sE-cad、sTNFR-P55水平检测。比较肿块型乳腺癌组与良性组CEUS特征及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肿块型乳腺癌患者CEUS定量参数与血清sE-cad、sTNFR-P55水平的相关性。对CEUS、血清sE-cad、sTNFR-P55水平单独或三者联合诊断的方式采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指标表达。结果:肿块型乳腺癌组大部分表现为增强后形态不规则、高增强、向心性灌注、造影剂分布不均匀以及呈慢出型的强化方式,且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与良性组相比,肿块型乳腺癌组CEUS定量参数TTP、G显著降低(P<0.05),而PI、K显著升高(P<0.05)。肿块型乳腺癌组血清sE-cad、sTNFR-P55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对照组(P<0.05),且良性组血清sE-cad、sTNFR-P55水平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CEUS定量参数TTP、G与血清sE-cad、sTNFR-P55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PI、k与血清sE-cad、sTNFR-P55水平呈正相关(P<0.05)。CEUS联合血清sE-cad、sTNFR-P55水平诊断肿块型乳腺癌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最高。结论:CEUS特征及定量参数对肿块型乳腺癌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而且CEUS定量参数与血清sE-cad、sTNFR-P55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CEUS定量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乳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同时CEUS联合血清sE-cad、sTNFR-P55水平检测有助于提高对肿块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进一步为临床医生的定性判断提供更加科学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及癌胚抗原(CEA)在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及同期96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病组)和8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NSE、SCCA及CE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上指标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血清NSE、SCCA、CEA水平高于肺良性病组及对照组,肺良性病组血清NSE、SCCA、CE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Ⅲ+Ⅳ组血清NSE、SCCA及CEA水平高于Ⅰ+Ⅱ组(P<0.05)。小细胞肺癌组血清NSE水平高于鳞癌组、腺癌组,鳞癌组血清SCCA水平高于腺癌组及小细胞肺癌组,腺癌组血清CEA水平高于鳞癌组及小细胞肺癌组(P<0.05)。NSE<16.0μg/L者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长于NSE≥16.0μg/L,SCCA<1.5μg/L者平均PFS长于SCCA≥1.5μg/L,CEA<5.0μg/L平均PFS长于CEA≥5.0μg/L(P<0.05)。NSE、SCCA和CEA及三者联合诊断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0.651、0.830及0.937,NSE+SCCA+CEA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个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血清NSE、SCCA及CEA对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且有利于肺癌的分期、分型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