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从青海和甘肃采集高原型藏羊(Ovis aries)和小尾寒羊睾丸各20枚,用血管铸型技术和扫描电镜方法,研究两品种绵羊睾丸小叶及附睾微动脉的超微形态特征。结果显示,两品种绵羊的睾丸小叶及附睾微动脉走形呈一定程度的弯曲,其中睾丸小叶内离心动脉、离心小动脉及向心小动脉均呈"树枝"状分布。研究发现,与低海拔地区的小尾寒羊相比,高原型藏羊睾丸的绳结状动脉具有更密集的螺旋状排布,小动脉分支也较多,并且向心动脉、绳结状动脉、离心动脉、附睾头微动脉的管径也较粗。此外,高原型藏羊睾丸小叶和附睾头微动脉表面的"梭形"压痕较浅,而小尾寒羊的则较深;高原型藏羊睾丸小叶毛细血管前微动脉的表面缢痕较多且密集,而小尾寒羊的则相对少而稀疏。研究认为,高原型藏羊睾丸小叶及附睾微动脉的超微形态特征,有利于血管的收缩、睾丸供血及高原环境下精子的成熟,是睾丸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绵羊(Ovis aries)的两个品种,生活于高海拔(4500 m)地区的藏绵羊与相对低海拔(2080m)地区小尾寒羊雄性生殖器官的组织结构特征,以探讨哺乳动物生殖器官适应高原环境的组织结构基础。采集成年藏绵羊与小尾寒羊的睾丸、附睾、输精管,运用大体解剖、石蜡切片及常规H.E,染色方法,比较二者生殖器官的组织结构差异。结果显示,藏绵羊附睾头和附睾体管腔内的纤毛较长,而附睾尾管腔内的纤毛较短,呈清晰的刷状缘结构,输精管平滑肌细胞较多,固有膜和黏膜层粘连紧密,且形成较明显的不规则皱襞。与小尾寒羊相比,藏绵羊曲细精管的横切面直径、面积和生精上皮的厚度均显著降低(P<0.05);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的直径及面积显著降低(P<0.05),且支持细胞数也显著减少(P<0.05);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的管腔内径和外径及纤毛长度均显著减小(P<0.05);附睾体的柱状上皮厚度显著增高(P<0.05),而输精管管腔直径、平滑肌厚度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认为,藏绵羊在高海拔低氧环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其生殖器官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定的适应性改变,可能与其在高原环境下正常繁殖性能的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3.
夏季舍饲散养环境下三个发育期小尾寒羊的行为差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提高规模化舍饲养羊系统中舍内环境和动物福利水平,有必要建立动物行为量化指标体系作为一种良好操作性的反馈评价工具。2003年夏季,在内蒙古赤峰市郊区一个规模化舍饲养羊场,对小尾寒羊3个生理发育期(羔羊、怀孕母羊和哺乳母羊)的个体行为作了连续观察和记录。结果表明:(1)小尾寒羊个体行为谱主要由饮食、反刍、休息和运动4种行为构成,各占总观察时间的29·18%、28·37%、31·51%和10·21%,而其他行为合计时间仅占0·71%。3个发育期小尾寒羊饮食、反刍、休息和运动的持续时间均有极显著差异(Kruskal-WallisHtests,P<0·001)。(2)3个发育期小尾寒羊反刍和休息时有躺卧和站立两种姿势,选择躺卧姿势的时间显著多于站立姿势(Wilcoxontest,P<0·001)。(3)怀孕母羊在一天中温度明显变化(21~23、25~27、29~31℃)时,选择躺卧行为的比例分别是31·03%、75·00%、97·13%,三者差异显著(Friedmantest,P<0·05)。(4)日温在27~31℃(12:00~17:00)时,怀孕母羊在通风较好、且无室外阳光照射的区域躺卧的比例从66%上升到83%,选择其他区域躺卧的比例从31%下降到14%,两个区域躺卧个体数差异显著(McNemartest,P<0·0001)。以上结果说明,不同生理阶段小尾寒羊的个体行为时间分配具有明显差异;夏日环境温度对小尾寒羊的行为及其姿势选择有显著效应,而且影响怀孕母羊对躺卧区选择的喜好。提示,小尾寒羊舍饲散养系统提供的分异环境是导致羔羊与成体羊显现不同行为时间格局的原因之一,怀孕母羊作出高温回避的自然反应的前提是要有适宜容量的个体空间,这是设施养殖生产管理者应该考虑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羊毛是高档纺织原料,羊毛的物理性质直接关系到羊毛品质。本研究旨在挖掘影响羊毛性状的基因,探索影响羊毛性状的复杂分子机制。方法 本研究选取萨福克羊和小尾寒羊各3只作为试验样本,取背部皮肤组织,采用转录组学(RNA-seq)和蛋白质组学测序分析造成羊毛性状差异的基因、蛋白质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 转录组测序表明:测序完成后,共得到230 406 674个原始数据和222 049 370个干净数据,其中Q20碱基百分比为99.9%以上,Q30碱基百分比为98%以上。以差异倍数FC≥1.4或FC≤0.714且P<0.05作为标准,由此筛选出1 21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萨福克羊与小尾寒羊相比,上调基因有644个,下调基因有569个。GO富集发现中间丝、钙离子结合、角蛋白丝显著富集,表明其可能与羊毛性状相关。KEGG富集发现,影响羊毛性状的信号通路可能是ECM-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组测序表明:以差异倍数FC≥1.4或FC≤0.714且P<0.05作为标准,由此筛选出99个差异表达蛋白(DEPs),其中萨福克羊与小尾寒羊相比,上调蛋白有47个,下调蛋白有52个。GO富集...  相似文献   
5.
小尾寒羊4个微卫星座位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 ,具有极高的繁殖力 ,平均每胎产羔 2 6只。利用与Booroola绵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 FecB连锁的 4个微卫星座位 OarAE10 1、OarHH35、BM14 3和BMS2 5 0 8对小尾寒羊、多赛特羊、多赛特公羊×小尾寒羊母羊杂一代羔羊 3个绵羊群体 15 9只绵羊进行了遗传检测 ,证实了微卫星DNA的共显性遗传特性。用非变性 (中性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的PCR扩增产物。对小尾寒羊 4个微卫星座位 6个克隆的PCR扩增片段测序获得的序列已被GenBank接受 ,登录号分别为AF394 4 4 5、AF394 4 4 6、AF394 4 4 7、AF394 4 4 8、AF394 4 4 9、AF394 4 5 0。本研究中小尾寒羊微卫星OarAE10 1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的绵羊OarAE10 1序列的同源性为 98% ,小尾寒羊微卫星OarHH35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的绵羊OarHH35序列的同源性为 99% ,小尾寒羊微卫星BM14 3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的牛BM14 3序列的同源性为 95 % ,小尾寒羊微卫星BMS2 5 0 8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的牛BMS2 5 0 8序列的同源性为 95 %。测得的小尾寒羊微卫星OarAE10 1、OarHH35、BM14 3和BMS2 5 0 8均为完全的微卫星 (TG) n。这些结果可为小尾寒羊种质特性研究提供分子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小尾寒羊五个微卫星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60,自引:5,他引:55  
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具有极高的繁殖力,平均每胎产羔2.6只。利用与绵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Fec^B和FecX^1连锁的5个微卫星标记(OarAE101,BM1329,BMS2508,TGLA54t TGLA68)对244小尾寒羊母羊进行了遗传检测。用非变性(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同卫星的PCR扩增产物,计算了5个同卫星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基因纯合度和杂合度。在小尾寒羊中检测到BM1329有6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160-180bp,164bp等位基因频率最高(0.6320);检测到OarAE101有9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97-135bp,97bp等位基因频率最高(0.7930);检测到TGLA54有5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116-136bp,134bp等位基因频率最高(0.8500);检测到TGLA68有2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98-100bp,2个等位基因频率相近,检测到BMS2508有6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93-115bp,99bp等位基因频率最高(0.4795)。BM1329,OarAE101,TGLA54,TGLA68,BMS2508的多态信息含量/基因纯合度/杂合度分别为0.4481/0.4840.0.5160,0.3516/0.6375/0.3625,0.2528/0.7326/0.2674,0.3733/0.5034/0.4966,0.5809/0.3581/0.6419。可见BMS2508的遗传变异最大,TGLA54的遗传变异最小。这些结果可为小尾寒羊种质特性研究提供分子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尾寒羊朊病毒蛋白基因的基因型属于PrP^ARH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小尾寒羊血液分离的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用PCR反应扩增出羊的正常朊病毒蛋白(OvPrP^c)基因,将其克隆到质粒pUC19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克隆里含有771bp的OvPrP^c基因,其中有7个碱基与已报道的OvPrP^c基因不同,并导致了3个氨基酸的改变,基因型属于PrP^ARH,这3个密码子的多态性可能与羊对羊瘙痒病的敏感性或抵抗力有关。将编码成熟蛋白质的朊病毒蛋白基因插入质粒pET30a,在大肠杆菌表达了约23kD的PrP25-231蛋白,并用洗涤包涵体、离子交换层析、反相层析纯化PrP25-231蛋白,经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得到纯化的蛋白质是PrP25-231。  相似文献   
8.
小尾寒羊微卫星与RAPD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杜立新  曹顶国 《遗传学报》2003,30(11):1041-1044
小尾寒羊是世界上具有非季节性发情和多胎特性的高繁殖率绵羊品种之一。选择4个位于绵羊6号染色体上且与FecB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对小尾寒羊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后,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各等位基因片段对产羔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等位基因OarJIA-5、OarJIA-10、BM143-12和OarHH55-11可以作为小尾寒羊多胎位点的分子标记。从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8条引物,对小尾寒羊、大尾寒羊、洼地绵羊、滩羊等4个绵羊品种和鲁北山羊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46条带,其中94条表现出多态性,占64.60%,同时扩增出每个品种的特异性条带。采用Nei氏标准距离和NJ聚类分析对不同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绵羊品种亲缘关系很近,提示它们可能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  相似文献   
9.
BMPR-IB和BMP15基因作为小尾寒羊多胎性能候选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以控制BooroolaMerino羊多胎性能的BMPR IB基因 ,以及影响Invedale和Hanna羊排卵数的BMP15基因作为候选基因 ,从分子水平上对小尾寒羊的多胎机制进行研究 ,分析突变位点的特性 ,并通过大规模的群体检测统计推断其遗传效应。实验结果表明 :多胎品种小尾寒羊在BMPR IB基因的相应位置上发生了与BooroolaMerino羊相同的突变 (A74 6G) ,该基因的BB基因型在小尾寒羊群体内为优势基因型 ,且小尾寒羊初产和经产母羊的BB基因型比 ++基因型分别多产 0 97羔 (P <0 0 5 )和 1 5羔 (P <0 0 1) ,推测BMPR IB基因与控制小尾寒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存在紧密的遗传连锁。而BMP15基因在小尾寒羊中不存在V31D或Q2 3Ter突变 ,说明小尾寒羊的多胎遗传机制与Romney羊不同 ,因此排除了BMP15突变影响小尾寒羊排卵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小尾寒羊的经济特性和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尾寒羊是我国肉裘兼用的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南部、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南以及皖北和苏北一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 ,其中以山东鲁西南地区小尾寒羊数量最多 ,质量最好。据考证 ,小尾寒羊原属蒙古羊 ,随着历代人民的迁移 ,小尾寒羊被引入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原地区 ,经长期的选择和培育而成为地方优良品种。近年来随着国内肉羊业的兴起 ,小尾寒羊以体格大、生长发育快、成熟早、四季发情、多胎多产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全国已有 2 0多个省、区、市的一些县引入小尾寒羊作为纯种繁殖或作为肉用杂交母本 ,生产羔羊肉。小尾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