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雄性根田鼠的同胞竞争及其对同性个体的气味识别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两两互作实验并以尿标记来确定共居至成年的2雄性根田鼠同胞在行为竞争上的差异,之后在行为选择箱中分别观察它们对来自熟悉和陌生同性个体的新鲜尿气味的行为反应,以确定气味识别差异。结果表明:①雄性根田鼠两两互作时,尿标记的多少可以作为判断其社会等级的标准;②从属鼠对熟悉气味存在明显偏好,其对熟悉气味的访问时间、接近频次和自我修饰频次都显著高于陌生气味;③优势鼠则优先访问陌生气味,其对陌生气味的访问时间、嗅舔频次、嗅舔时间、自我修饰及反标记均显著高于熟悉气味;④对于陌生气味,优势鼠和从属鼠之间存在明显不同的行为反应模式。本实验结果提示,雄性根田鼠对同性尿气味识别的差异以及对陌生气味的行为反应,可能暗含着其领域防卫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基于交叉抚育的雄性根田鼠对异性同胞尿气味的识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交叉抚育建立室内繁殖种群,在断奶后(80日龄)分别取这些供体的新鲜尿气味作刺激物,在行为观察箱中观察和记录雄性根田鼠对雌鼠气味的行为反应,以研究根田鼠同胞识别的化学通讯机制。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的发育时期(2~70日龄),雄性同巢同胞与异巢同胞的体重没有显著差异。②雄性根田鼠对雌性同巢非同胞气味的接近潜伏期显著长于对异巢非同胞的接近潜伏期(P〈0.05),其对异巢非同胞气味的访问时间和嗅舔时间都显著高于同巢非同胞气味(P〈0.05)。③雄性根田鼠对雌性异巢同胞和异巢非同胞气味的不存在明显偏好。其对两者的接近潜伏期、访问频次、访问时间、嗅舔频次和嗅舔时间等行为响应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些结果表明,80日龄时,雄性根田鼠能够识别熟悉和陌生的无亲属关系雌性尿气味,但不能区分陌生的亲属和非亲属,因此,其异性同胞识别的机制为共生熟悉模式。  相似文献   
3.
棕色田鼠的配偶选择和相关特征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为了确定野外生态研究中对棕色田鼠婚配制度为单配制的预测,在实验室观察记录了棕色田鼠的配偶选择箱内对配偶鼠(与选择鼠交配刚生过仔,雌鼠产后动情)与陌生鼠、熟悉鼠(雌雄田鼠山居一段时间后,开始进行交配)与陌生鼠的选择,发现棕色田鼠访问、追逐、嗅闻、爬胯配偶鼠和熟悉鼠以及与配偶鼠和熟悉鼠交配和相伴的时间明显地多于对 陌生鼠,而且攻击陌生鼠的时间明显多于配偶鼠和熟悉鼠(Wilcoxon检验,P<0.05)。结果表明:雌雄棕色田鼠特异性地选择配偶鼠和熟悉鼠,对陌生鼠表现出较多的排斥,从而在配偶选择上呈现单配制特征。通过统计计算棕色田鼠社会组织特征和室内的个体形态、幼仔发育、交配行为、双亲育幼行为、社交倾向等参数,然后把这些参数和婚配制度较明确的草原田鼠、松田鼠、山地田鼠、草甸田鼠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它与多配制种类差异较大,而与单配制的田鼠各类相似,通过以上实验分析结果推断棕色田鼠的婚配制度可能呈单配制,和野外生态研究的推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DNA甲基化通常是指胞嘧啶第5位碳原子和甲基基团的共价结合,可调节基因表达程度,参与有机体的重要生命过程,是目前研究最为透彻的表观遗传过程之一。环境变化可以诱导DNA甲基化的变异,这可能是有机体适应新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表明,在不同环境下生存的野生动物,其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显著的DNA甲基化差异;同时,相对于遗传多态性水平,野生动物具有更高的表观遗传多态性水平,表明至少有一部分的表观遗传变异独立于遗传变异,这是DNA甲基化具备潜在进化作用的一个先决条件。DNA甲基化变异可能促进了野生动物种群表型多样化,且一些变异的DNA甲基化模式和水平可跨代遗传,可使其快速适应新环境,有助于种群的扩散和进化。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野生动物种群中非遗传分歧诱导的一些可遗传的表型现象,洞察野生动物种群环境适应性的表观遗传机制,以及DNA甲基化在物种进化中具有的潜在作用,同时我们也对野生动物种群DNA甲基化研究工作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为野生动物种群的表观遗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田鼠的熟悉性及其自然动情下的配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在室内雌鼠自然动情条件下根田鼠两性个体配偶选择的 3种熟悉性效应的 5组实验结果 ,包括雌性对熟悉和陌生雄鼠、配偶和陌生雄鼠、配偶和熟悉雄鼠的择偶行为实验 ,雄性对熟悉和陌生雌鼠、配偶和陌生雌鼠的择偶行为实验。在实验前 ,将 1对性成熟的雌雄鼠 (非亲缘关系 )每天关养8h共 8d建立熟悉性 ;配对雌雄鼠至少生育 1胎则为配偶关系。在Y形迷宫内的 30min实验中 ,两个被选择鼠分别以项链拴在横跨选择箱顶端中央的一根铁丝上 ,限制它们在各自箱内活动 ;而允许异性选择鼠从中立箱自由进入两个选择箱。记录选择鼠对异性被选择鼠的访问、社会探究、攻击、交配和友好行为的频次和时间。经Wilcoxon关联样本T检验发现 ,除交配行为不显著外 ,雌性根田鼠均选择熟悉性较高的雄鼠 ;而雄鼠不具这种选择性。该结果提示雌雄根田鼠的不同择偶行为也许就是反映该种婚配制度特征的直接行为过程。因此 ,在择偶行为中 ,雌性根田鼠表现的单配性倾向和雄鼠的多配性倾向 ,只能以其婚配制度为一雄多雌制的假设来解释。我们的实验还说明在多配制田鼠中 ,一雄多雌制与混交制在雌鼠择偶行为上是不同的 ,而与单配制的相似或相近 ,故简单地比较多配制与单配制则不能反映田鼠亚科动物婚配制度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赵亚军  王廷正 《兽类学报》1997,17(3):197-203
本文分析了豫西农业生态系统中鼠类群落局部空间尺度的短期动态格局。在区域尺度上,该群落为棕色田鼠+大仓鼠型,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均匀度都有显著的正相关,丰富度的作用大于均匀度的作用。由于资源分布的斑块性,群落优势种和次优势种对环境变异的季节性反应不同,故群落的时空格局具有明显的变化。在农田中,群落在秋季分化为棕色田鼠+大仓鼠亚群落型和大仓鼠+棕色田鼠型,后者的生境斑块为单一的玉米田和油葵田;在作物轮作的格局下,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均匀度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在果园中,无论果树树龄和季节的变化,棕色田鼠的多度总是大于大仓鼠,即群落格局是不变的,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多度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然而,灌溉可使大仓鼠与棕色田鼠的数量关系发生逆转,因此灌溉不仅影响果园中鼠类群落格局的分化,而且也将影响到农田中的这种分化。在一年弃耕地中,群落格局从夏季开始由棕色田鼠+大仓鼠亚群落型转化为大仓鼠+棕色田鼠亚群落型;在第3年末演替结束时,多年生植物取代一年生植物成为优势种,大仓鼠+棕色田鼠群落格局则趋于稳定。在此过程中,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与均匀度均无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异质性可导致农作区鼠类群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夏季舍饲散养环境下三个发育期小尾寒羊的行为差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提高规模化舍饲养羊系统中舍内环境和动物福利水平,有必要建立动物行为量化指标体系作为一种良好操作性的反馈评价工具。2003年夏季,在内蒙古赤峰市郊区一个规模化舍饲养羊场,对小尾寒羊3个生理发育期(羔羊、怀孕母羊和哺乳母羊)的个体行为作了连续观察和记录。结果表明:(1)小尾寒羊个体行为谱主要由饮食、反刍、休息和运动4种行为构成,各占总观察时间的29·18%、28·37%、31·51%和10·21%,而其他行为合计时间仅占0·71%。3个发育期小尾寒羊饮食、反刍、休息和运动的持续时间均有极显著差异(Kruskal-WallisHtests,P<0·001)。(2)3个发育期小尾寒羊反刍和休息时有躺卧和站立两种姿势,选择躺卧姿势的时间显著多于站立姿势(Wilcoxontest,P<0·001)。(3)怀孕母羊在一天中温度明显变化(21~23、25~27、29~31℃)时,选择躺卧行为的比例分别是31·03%、75·00%、97·13%,三者差异显著(Friedmantest,P<0·05)。(4)日温在27~31℃(12:00~17:00)时,怀孕母羊在通风较好、且无室外阳光照射的区域躺卧的比例从66%上升到83%,选择其他区域躺卧的比例从31%下降到14%,两个区域躺卧个体数差异显著(McNemartest,P<0·0001)。以上结果说明,不同生理阶段小尾寒羊的个体行为时间分配具有明显差异;夏日环境温度对小尾寒羊的行为及其姿势选择有显著效应,而且影响怀孕母羊对躺卧区选择的喜好。提示,小尾寒羊舍饲散养系统提供的分异环境是导致羔羊与成体羊显现不同行为时间格局的原因之一,怀孕母羊作出高温回避的自然反应的前提是要有适宜容量的个体空间,这是设施养殖生产管理者应该考虑的。  相似文献   
8.
青春期雌性根田鼠初次择偶行为与雄性优势等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性刚成熟的雌性根田鼠对一对互为同胎同胞的以体重划分为优势和从势的雄性个体的择偶行为,目的在于检验雄性社会等级是否影响其配偶选择。结果发现:(1)根田鼠存在显著的偏雄性二型,而雄性动物优势度与体重大小成正比;(2)在Y字型迷宫中,初次发情雌鼠对优势雄鼠的访问时间、社会探究频次和友好频次等显著大于从属雄鼠;(3)在随后24h的一雌二雄共居中,优势雄优先交配;从属雄的干扰不能中断优势雄鼠的交配。这些结果说明,体重差异可以作为划分雄性优势的指标,社会等级可以作为择偶行为的一个依据。优势雄鼠与处于从属地位的同胞相比,能获得优先交配机会。同胎同胞虽具有遗传相似性,但雄性竞争的结果表现在体重和社会等级上具有显著差异,表明配偶选择在发挥着作用。根田鼠是一雄多雌制,而且具有较大的偏雄性二型,提示社会等级、雌性选择和婚配制度有密切关联[动物学报49(3):303—309,2003]。  相似文献   
9.
甘肃鼢鼠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金钢  王廷正  李金铭  赵亚军 《兽类学报》1999,19(2):158-159,131
啮齿动物种群动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害鼠预测预报的基础。国内曾对大林姬鼠、子午沙鼠、大仓鼠、布氏田鼠、黑线仓鼠、小家鼠等种群动态及影响因素进行过研究。作者于1992~1994年,在延安树木园和富县牛武林场对甘肃鼢鼠种群动态及影响因素做了研究,现将结果报...  相似文献   
10.
棕色田鼠种群繁殖特征及密度制约调节(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1994年在河南灵宝市郊黄土高源农作区春夏秋逐月捕获并解剖棕色田鼠1757只(雌性961只,雄性796只),总性比为1.2073。全年都有繁殖鼠出现,但怀孕率、胎仔数、性比、繁殖指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年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不同年龄组的性比、怀孕率、胎仔数、繁殖指数、睾丸下降率不同。种群密度对繁殖特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高密度年份的棕色田鼠的性比、怀孕率和繁殖指数低于低密度年份。高密度区种群的繁殖强度受到抑制,雌鼠怀孕率、睾丸下降率低于低密度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