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交叉抚育的雄性根田鼠对异性同胞尿气味的识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交叉抚育建立室内繁殖种群,在断奶后(80日龄)分别取这些供体的新鲜尿气味作刺激物,在行为观察箱中观察和记录雄性根田鼠对雌鼠气味的行为反应,以研究根田鼠同胞识别的化学通讯机制。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的发育时期(2~70日龄),雄性同巢同胞与异巢同胞的体重没有显著差异。②雄性根田鼠对雌性同巢非同胞气味的接近潜伏期显著长于对异巢非同胞的接近潜伏期(P〈0.05),其对异巢非同胞气味的访问时间和嗅舔时间都显著高于同巢非同胞气味(P〈0.05)。③雄性根田鼠对雌性异巢同胞和异巢非同胞气味的不存在明显偏好。其对两者的接近潜伏期、访问频次、访问时间、嗅舔频次和嗅舔时间等行为响应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些结果表明,80日龄时,雄性根田鼠能够识别熟悉和陌生的无亲属关系雌性尿气味,但不能区分陌生的亲属和非亲属,因此,其异性同胞识别的机制为共生熟悉模式。  相似文献   
2.
雄性根田鼠的同胞竞争及其对同性个体的气味识别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两两互作实验并以尿标记来确定共居至成年的2雄性根田鼠同胞在行为竞争上的差异,之后在行为选择箱中分别观察它们对来自熟悉和陌生同性个体的新鲜尿气味的行为反应,以确定气味识别差异。结果表明:①雄性根田鼠两两互作时,尿标记的多少可以作为判断其社会等级的标准;②从属鼠对熟悉气味存在明显偏好,其对熟悉气味的访问时间、接近频次和自我修饰频次都显著高于陌生气味;③优势鼠则优先访问陌生气味,其对陌生气味的访问时间、嗅舔频次、嗅舔时间、自我修饰及反标记均显著高于熟悉气味;④对于陌生气味,优势鼠和从属鼠之间存在明显不同的行为反应模式。本实验结果提示,雄性根田鼠对同性尿气味识别的差异以及对陌生气味的行为反应,可能暗含着其领域防卫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笼底类型对肉仔鸡行为的影响及其与胸囊肿发生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笼养肉仔鸡胸囊肿发生的行为学机制,观察比较3种盒式笼(笼底分别由铁丝网、塑料片和竹竿组成)中肉仔鸡从3至6周龄的行为,以及胸囊肿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6周龄时,肉仔鸡在3种笼底上的伏卧行为虽无显著差异,但在行为格局中其比例最高(均在70%以上),而站立、行走和晃动3种行为之和仅占10%左右;竹竿笼底上的肉仔鸡行走频次、晃动频次和比例均显著高于铁丝和塑料笼底上的(均P<0.05),而竹竿笼底上的肉仔鸡胸囊肿发生率显著低于铁丝笼底上的(P<0.05);随着周龄增长,铁丝笼中肉仔鸡行走和晃动频次均减少,伏卧时间延长,胸骨承受的重量增大,这增加了胸部与铁丝网笼底接触及摩擦的几率和时间。实验结果说明,笼养肉仔鸡行为格局趋向静态单一化(动态行为频次降低,静态行为比例占优势)与其胸囊肿发病率的变化相一致,提示两者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这验证了我们提出的假设,即依赖于笼底类型和周龄的肉仔鸡行为趋向静态性是胸囊肿形成的必经环节。  相似文献   
4.
夏季舍饲散养环境下三个发育期小尾寒羊的行为差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提高规模化舍饲养羊系统中舍内环境和动物福利水平,有必要建立动物行为量化指标体系作为一种良好操作性的反馈评价工具。2003年夏季,在内蒙古赤峰市郊区一个规模化舍饲养羊场,对小尾寒羊3个生理发育期(羔羊、怀孕母羊和哺乳母羊)的个体行为作了连续观察和记录。结果表明:(1)小尾寒羊个体行为谱主要由饮食、反刍、休息和运动4种行为构成,各占总观察时间的29·18%、28·37%、31·51%和10·21%,而其他行为合计时间仅占0·71%。3个发育期小尾寒羊饮食、反刍、休息和运动的持续时间均有极显著差异(Kruskal-WallisHtests,P<0·001)。(2)3个发育期小尾寒羊反刍和休息时有躺卧和站立两种姿势,选择躺卧姿势的时间显著多于站立姿势(Wilcoxontest,P<0·001)。(3)怀孕母羊在一天中温度明显变化(21~23、25~27、29~31℃)时,选择躺卧行为的比例分别是31·03%、75·00%、97·13%,三者差异显著(Friedmantest,P<0·05)。(4)日温在27~31℃(12:00~17:00)时,怀孕母羊在通风较好、且无室外阳光照射的区域躺卧的比例从66%上升到83%,选择其他区域躺卧的比例从31%下降到14%,两个区域躺卧个体数差异显著(McNemartest,P<0·0001)。以上结果说明,不同生理阶段小尾寒羊的个体行为时间分配具有明显差异;夏日环境温度对小尾寒羊的行为及其姿势选择有显著效应,而且影响怀孕母羊对躺卧区选择的喜好。提示,小尾寒羊舍饲散养系统提供的分异环境是导致羔羊与成体羊显现不同行为时间格局的原因之一,怀孕母羊作出高温回避的自然反应的前提是要有适宜容量的个体空间,这是设施养殖生产管理者应该考虑的。  相似文献   
5.
青春期雌性根田鼠初次择偶行为与雄性优势等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性刚成熟的雌性根田鼠对一对互为同胎同胞的以体重划分为优势和从势的雄性个体的择偶行为,目的在于检验雄性社会等级是否影响其配偶选择。结果发现:(1)根田鼠存在显著的偏雄性二型,而雄性动物优势度与体重大小成正比;(2)在Y字型迷宫中,初次发情雌鼠对优势雄鼠的访问时间、社会探究频次和友好频次等显著大于从属雄鼠;(3)在随后24h的一雌二雄共居中,优势雄优先交配;从属雄的干扰不能中断优势雄鼠的交配。这些结果说明,体重差异可以作为划分雄性优势的指标,社会等级可以作为择偶行为的一个依据。优势雄鼠与处于从属地位的同胞相比,能获得优先交配机会。同胎同胞虽具有遗传相似性,但雄性竞争的结果表现在体重和社会等级上具有显著差异,表明配偶选择在发挥着作用。根田鼠是一雄多雌制,而且具有较大的偏雄性二型,提示社会等级、雌性选择和婚配制度有密切关联[动物学报49(3):303—309,2003]。  相似文献   
6.
熟悉性对棕色田鼠和根田鼠择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两性配对共居至交配或生仔作不同熟悉处理,在Y字型选择箱中分别观察棕色田鼠,根田鼠的择偶行为和配偶识别。结果如下:(1)棕色田鼠雌雄两性均表现出对熟悉异性或配偶的喜好倾向;(2)在根 中,只有雌性表现出对熟悉雄鼠或配偶的选择倾向,雄鼠无明显的选择取向;(3)每种雌性田鼠对2种熟悉性不同的同种雄性的嗅舔时间均有显著差异性,而每种雄性田鼠对2种熟悉性不同的同种雌性的嗅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性。这些结果表明:(1)熟悉性对棕色田鼠择偶行为的影响大于对根田鼠的影响;(2)嗅舔时间差别可反映不同田鼠的配偶识别能力,熟悉性对棕色田鼠配偶识别能力的影响大于对根田鼠的影响;(3)2种田鼠配偶识别的性别差异的一致性,提示这2种田鼠的雌性配偶识别能力均强于雄性田鼠,而雌鼠的配偶识别能力可能取决于雌鼠受酱或分娩刺激的生理状态;(4)棕色田鼠室内所表现的择偶行为的两性熟悉性特征与其单配制有关,根田鼠所表现的择偶行为的雌性熟悉性特征与其一雄多雌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用行为录像记录分析仪(TheObserverVideo-Pro,Noldus)观察和测定肉种鸡在产蛋期行为的变化。对两种不同饲养密度(或者空间供给单鸡笼组,1600cm2/只;双鸡笼组,800cm2/只)及鸡笼后部局部遮光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单鸡笼组肉种鸡的转身、挠头等行为均显著多于双鸡笼组,而展翅行为显著少于双鸡笼组;遮光组的肉种鸡采食行为显著多于未遮光组;遮光单鸡笼组肉种鸡,其产蛋行为趋向选择暗光区域。研究提示,虽然密度对蛋鸡行为的效应大于遮光的效应,但是局部遮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盒式笼养鸡的环境丰富度,降低密度增大引起的拥挤效应,可能缓解其较差的福利状态。  相似文献   
8.
用行为录像记录分析仪(The Observer Video-Pro,Noldus)观察和测定肉种鸡在产蛋期行为的变化。对两种不同饲养密度(或者空间供给:单鸡笼组,1 600 cm2/只;双鸡笼组,800 cm2/只)及鸡笼后部局部遮光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单鸡笼组肉种鸡的转身、挠头等行为均显著多于双鸡笼组,而展翅行为显著少于双鸡笼组;遮光组的肉种鸡采食行为显著多于未遮光组;遮光单鸡笼组肉种鸡,其产蛋行为趋向选择暗光区域。研究提示,虽然密度对蛋鸡行为的效应大于遮光的效应,但是局部遮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盒式笼养鸡的环境丰富度,降低密度增大引起的拥挤效应,可能缓解其较差的福利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笼养肉仔鸡胸囊肿发生的行为学机制,观察比较3种盒式笼(笼底分别由铁丝网、塑料片和竹竿组成)中肉仔鸡从3至6周龄的行为, 以及胸囊肿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6周龄时,肉仔鸡在3种笼底上的伏卧行为虽无显著差异,但在行为格局中其比例最高(均在70%以上),而站立、行走和晃动3种行为之和仅占10%左右;竹竿笼底上的肉仔鸡行走频次、晃动频次和比例均显著高于铁丝和塑料笼底上的(均P<0.05),而竹竿笼底上的肉仔鸡胸囊肿发生率显著低于铁丝笼底上的(P<0.05);随着周龄增长,铁丝笼中肉仔鸡行走和晃动频次均减少,伏卧时间延长,胸骨承受的重量增大,这增加了胸部与铁丝网笼底接触及摩擦的几率和时间。实验结果说明,笼养肉仔鸡行为格局趋向静态单一化(动态行为频次降低,静态行为比例占优势)与其胸囊肿发病率的变化相一致,提示两者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这验证了我们提出的假设,即依赖于笼底类型和周龄的肉仔鸡行为趋向静态性是胸囊肿形成的必经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运输对断奶仔猪行为与生产性能的影响,针对北京至邯郸的实际仔猪运输,设计两种运输空间容量(0.09 m 2/头和0.15 m 2/头),对运输过程断奶仔猪的躺卧、站立行为进行观察,并对运输前后仔猪体重和体表受损程度进行测定,其结果表明:(1)在试验运输条件下,运输温度与仔猪躺卧行为呈明显的负相关(Pearson Correlation Test,R=-0.324,P<0.01);(2)两种运输空间容量下,仔猪站立行为(Mann-Whitney U Test,P>0.05)及运输过程中仔猪的活动激烈程度无显著差异(Chi-square Test,P>0.05),但仔猪的躺卧行为有显著差异(Mann-Whitney U Test,P<0.05);(3)不同运输时间持续段上,仔猪的站立和躺卧行为所占比例(Friedman Test,P<0.001)和仔猪的活动激烈程度有显著差异(Chi-square Test,P<0.01);(4)两种运输空间容量下,仔猪体表受损程度(Mann-Whitney U Test,P>0.05)和仔猪体重变化无显著差异(t Test,P>0.05)。这些结果提示,将运输空间容量降低到仔猪趴卧时所需的空间容量,对断奶仔猪的躺卧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仔猪的站立行为、体表受损及体重变化无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仔猪趴卧的面积并不是仔猪运输空间的最低阈值,这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