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2篇
  免费   471篇
  国内免费   3219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533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小叶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的生态和水分调节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对锦鸡儿属羽状叶类群的代表植物——小叶锦鸡儿和假掌状叶类群的代表植物——狭叶锦鸡儿的地理分布、生长发育、形态结构、渗透调节和水分代谢进行了比较研究。小叶锦鸡儿在内蒙古高原分布于东起呼伦贝尔 (1 2 4 .0 0°E)西至达茂旗(1 1 0 .4 3°E)的半湿润至半干旱地区 ,生长发育最适地区是锡林浩特 ;狭叶锦鸡儿在内蒙古高原分布于东起锡林浩特 (1 1 6 .0 7°E)西至阿拉善 (98°E)的半干旱至极干旱地区 ,生长发育最适地区是阿拉善。这种分布格局和生长发育适应性说明 ,狭叶锦鸡儿比小叶锦鸡儿更适宜干旱环境。小叶锦鸡儿叶片平展、被绿色柔毛 ,有时上面近无毛 ,狭叶锦鸡儿叶片呈瓦状、被粉白色柔毛 ;狭叶锦鸡儿叶片厚度 /面积比值和长 /宽比值大于小叶锦鸡儿 ,叶片生物量小于小叶锦鸡儿。这些特性使狭叶锦鸡儿比小叶锦鸡儿保水能力强。由于狭叶锦鸡儿的渗透调节物质浓度大于小叶锦鸡儿 ,导致细胞渗透势低于小叶锦鸡儿 ;狭叶锦鸡儿叶含水量低于小叶锦鸡儿 ,束缚水 /自由水比值大于小叶锦鸡儿 ;狭叶锦鸡儿叶水势低于小叶锦鸡儿。这些特性表明狭叶锦鸡儿比小叶锦鸡儿渗透调节能力强。狭叶锦鸡儿的蒸腾速率和日蒸腾积累值均小于小叶锦鸡儿 ,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小叶锦鸡儿。由于叶形态变异、良好的渗透调节功  相似文献   
992.
以黑桫椤分布在海南和广东 9个种群为材料 ,通过 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后再测序的方法测定了叶绿体 DNA(cp DNA) trn L- F非编码区序列。序列长度介于 10 17bp至 10 2 1bp;碱基组成 A T含量较高 ,百分比值为 6 0 .4 3%~ 6 2 .2 6 %。根据序列的核苷酸变异共鉴定出 15个单倍型。黑桫椤具高水平单倍型多样性 (h=0 .880 )和较高水平核苷酸多样性 (Dij=0 .0 0 342 ) ,其悠长的进化历史可能增加了遗传变异在谱系内的积累。单倍型最小生成网图和邻接树、种群间分化度 (FST=0 .12 6 4 5 )和基因流 (N m=3.4 9)、AMOVA分析 (地区间遗传变异占 11.91% ,p>0 .0 5 )以及 DNA歧义度结果一致显示 ,黑桫椤分布在海南和广东的种群彼此间不存在遗传分化。黑桫椤单倍型的系统发育地理式样具“星状”特征 ,提示种群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扩张 ,扩张后的种群还未能获得足够时间去建立更加复杂的结构  相似文献   
993.
人乳低寡糖的结构及其特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黎  雷玉林 《生命的化学》2004,24(3):232-235
人乳低寡糖(HMO)由D-葡萄、D-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胺、L-岩藻糖和N-乙酰神经氨酸等5种基本结构构成。基本结构又以不同比例和特殊连接方式形成9种核心结构,再经过多种变化构成人乳中100多种低寡糖。HMO有维护肠道生态平衡、抗御肠道感染、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癌症发生,防止慢发性结肠炎和促进新生儿大脑发育等功能。  相似文献   
994.
隐半马氏模型在3′剪接位点识别中的应用(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的基因识别软件比先前的软件有着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外显子水平上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然不十分令人满意.这是因为已有软件对于剪接位点,翻译起始等生物信号位点的识别还不够有效.如果能够分别提高这些生物信号位点的识别效果,就能够提高整体的基因识别效率.隐半马氏模型能够很好地刻画3′剪接位点(acceptor)的结构.据此开发的一套对acceptor进行识别的算法在Burset/Guigo的数据集上经过检验,获得了比已有算法更好的识别率.该模型的成功还使得我们对剪接点上游的分支位点和嘧啶富含区的概貌有了一定的认识,加深了人们对于acceptor的结构和剪接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5.
延安地区5种灌木叶旱性结构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第一层栅栏组织细胞密集度,侧维管束密度,主脉厚度作为叶片旱生结构指标,对比观测了5种灌木的抗旱性能。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种灌木角质层厚度、侧维管束密度和主脉厚度均具极显著差异,多重比较显示5种灌木主脉厚度两两间差异均显著,白刺花、沙棘和文冠果叶子的角质层厚度差异不明显,黄刺玫与虎榛子之间角质层厚度差异明显;而白刺花、沙棘、文冠果与黄刺玫和虎榛子之间差异显著。用非加权指数法对树种抗旱性能大小排序结果为:白刺花>文冠果>沙棘>虎榛子>黄刺玫。  相似文献   
996.
石菖蒲与马蹄莲幼苗结构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菖蒲属的分类和系统地位近两个世纪以来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以菖蒲属的石菖蒲及马蹄莲属的马蹄莲为代表进行幼苗的比较解剖学研究,从幼苗结构的视角为菖蒲属独特的分类及系统地位提供证据。研究发现石菖蒲幼苗的子叶节区下部为较原始的“工”字形中始式的单中柱,而马蹄莲为散生中柱;石菖蒲根的维管柱为2—8原型星状中柱,马蹄莲为2—5原型星状中柱。石菖蒲根的内皮层细胞壁为马蹄形五面加厚;而马蹄莲为凯氏带四面加厚。石菖蒲细胞内的晶体为柱状晶,而马蹄莲为针晶。此外在子叶吸器的结构和其它贮藏物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据此认为菖蒲属应从天南星科中分出并单独成科;同时支持菖蒲属位于单子叶植物基部较孤立的系统地位。  相似文献   
997.
桃不同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RAPD技术,利用从200个随机引物筛选的22个十碱基引物对桃10个类群180个样品的DNA进行扩增,得到180个位点。通过对所得的数据统计分析,在类群的遗传多样度上表现为:黄肉桃类>蜜桃类>蟠桃类>红叶桃类>硬肉桃类>碧桃类>水蜜桃类>油桃类>寿星桃类>垂枝桃类。在180个位点中检验出多样度范围在0.4以上的位点分布在桃总群体中的有37个,而在桃类群间的则有13个。聚类分析的结果是:桃食用栽培品种的类群聚为一组;其它非食用桃类群各为一组。对桃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结构分析,为桃的品种资源保存和利用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根据在吉林省蛟河实验管理局1 hm2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调查结果,对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树木种群的种间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木种群优势程度不明显;乔木、灌木、草本的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都较低.对5个主要乔木种群的空间格局均呈现聚集分布;15个主要树种之间有14个种对存在着显著的种间关联,一个种独立;树种之间正关联的种对少,关联强度低,而负关联多且较高,群落结构组成不稳定,处于软阔叶林向硬阔叶林直至红松阔叶林过渡的阶段.  相似文献   
999.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翅果油树营养器官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系统研究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营养器官的结构,结果表明:根表皮外有2.4~36.7μm的粘液质层,对着韧皮部的内皮层细胞含有黑色物质,与粘液质层的形成有关.茎的皮层中有一层排列整齐紧密的椭圆形细胞,类似于内皮层.髓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針晶.次生木质部为典型的环孔材,具有多列同型射线.栅栏组织发达,叶细胞含有大量針晶,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比为1.96,具有旱生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000.
濒危植物七子花繁殖器官的形态及其变异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国家2级保护植物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的繁殖器官的形态及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种群A的生境恶劣,花枝的开花数少,结实状况不及种群B,但因仅开基轮花的花序比例低和开三轮花的花序比例高,果实和种子的变异较大;而种群B的生境条件好,开花结实有明显的改善,但成熟种子的胚发育也不完全,且种子的最大值(由花序Ⅰ产生)不及种群A.说明七子花更适合于生境恶劣的条件下生长.另外,整枝疏花可以改善其结实状况,但效果不显著,说明七子花自身的营养调节能力差.因此,有性生殖障碍是七子花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要消除这种障碍必须研究种群的生态适应机制和种质的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