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熊超科的分子系统发生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张亚平 《遗传学报》1997,24(1):15-22
有关熊超科的系统发生与演化存在很多争议。本工作测定了黑足鼬、南方海狮和非洲猎犬线粒体细胞色素b、12SrRNA、tRNAthr和tRNAPro基因片段的DNA序列。结合我们过去确定的熊超科其他动物的DNA序列,我们采用简约法和距离法构建了较为系统的熊超科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浣熊科与鼬科、熊科与大熊猫科分别具有较近的共同祖先;鳍脚类不是一个独立的目,它们应归入熊超科;鳍脚类可能是单起源的,它们与浣熊科和鼬科的关系较与其他科更紧密;小熊猫科与其他科的关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72.
从线粒体细胞色素b探讨长臀鲃属三个种分类与进化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研究测定了长臀属(MystacoleucusG櫣nther)中的3个种 :月斑长臀(M.chilopterusFowler)、长臀[M.marginatus(CuvieretValenciennes)]和细尾长臀(M.lepturusHuang)共22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部分基因片段 ,其序列为408bp,并选用亚科(Acheilognathinae)中华(RhodeussinensisG櫣nther)及亚科(Barbinae)中的云南倒刺(Spinibarbus.denticulatusyunnanensisTsu)作为外群。结果表明 :细尾长臀与月斑长臀、长臀间存在遗传分化 ,分化程度与鲤科其它鱼类相似 ;而月斑长臀和长臀却无法分开。结果提示 ,月斑长臀和长臀很可能为同一个种。此外 ,长臀属与云南倒刺的亲缘关系较近 ,表明有争议的长臀属归入亚科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3.
云南绵羊线粒体DNA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研究用12种识别六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对来自云南省3个地方绵羊品种11个样本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结果表明,云南绵羊群体平均核苷歧异度为0.086%,平均遗传距离为0.00 4,说明mtDNA变异度很低,遗传多样性贫乏,提示云南绵羊可能起源于同一个共同祖先;昭通绵羊与德钦绵羊距离较远,大约分歧于30万年前,德钦绵羊与腾冲绵羊大约分歧于11万年前,而腾冲绵羊与昭通绵羊也于18万年前发生分歧。 Abstract:mtDNA from 11 sheeps samples of Deqin,Zhaotong and Tengchong in Yunnan province was analyzed with 12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14 restriction types were observed which could sorted into 3 haplotypes.The estimated number of nucleotide substitutions per site(π)in Yunnan sheep was 0.086% and the mean genetic distance(P) was 0.004.This results might show a pattern of single origin of Yunnan sheep.Divergencetime of the native sheep flocks from three districts of Yunnan were estimated on the mean rate of sequence divergence of 0.01 per million years in mtDNA.  相似文献   
74.
对蝮亚科(蛇岛蝮Gloydius shedaoensis Zhao、黑眉蝮Gloydius saxatilis Emelianov、乌苏里蝮Gloydius ussurriensis Emelianov、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chmidt 和分别来自不同地区的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 Guenther、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 Stejneger各两条)6种蛇共8个个体测定、分析了约370bp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以游蛇科链蛇属半棱鳞链蛇Dinodon semicarinatus 序列为外群构建分子系统树.分子数据结果支持尖吻蝮形态学的属级分类地位;提示蛇岛蝮位于黑眉蝮的蛇岛亚种分类地位,同时探讨了蛇岛蝮的起源问题;并提示短尾蝮和乌苏里蝮同位于种级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75.
正"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互联互通。在此过程中,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科学技术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历史上看,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我国西南地区一直与东南亚国家保持着包括科技交流在内的友好合作关系。按照"一带一路"倡议的构想,这一区域正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分支以及中孟印缅经济走廊,当然也会成为  相似文献   
76.
植被过滤带的定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植被过滤带(VFS)因其能有效地滞缓径流、沉降泥沙、控制非点源污染,在美国已作为重要的最佳管理措施(BMP)得到应用.本文在简述国外植被过滤带设计方面的有关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3种典型的过滤带带宽的计算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比较与讨论.最后,指出了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motilin,ghrelin是一对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多肽类荷尔蒙.尽管彼此有所区别,二者都在胃肠消化道行使功能,参与调控能量动态平衡和生长激素的释放.研究发现,编码这两种荷尔蒙前体的基因在哺乳动物进化的早期经历了插曲式的快速进化,期间积累了许多改变氨基酸性质(电荷、极性、及空间容量)的非同义替换.值得注意的是,有功能活性的obestatin多肽荷尔蒙很可能是这一插曲式快速进化后才演化出现的.在哺乳动物进化的早期,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观察到在相关过程中承担重要功能的motilin,ghrelin基因编码区经历了插曲式的快速进化,提示这可能对世系特异的适应性变化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78.
系统发育研究中“长枝吸引”现象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一苇  于黎  张亚平 《遗传》2007,29(6):659-667
系统发育研究(phylogeny)不仅有助于重建地球所有生物体的进化历史, 而且还可以揭示进化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清晰了解各生物物种进化历程及不同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是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生物学其他学科的基础。但是现今广泛应用的所有系统发育分析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消除各种误差, 从而不能客观地处理和分析数据, 也就不能成功重建生物进化历程, 真实反映物种进化关系。系统发育研究中, “长枝吸引” (Long-branch Attraction, LBA)假象是最为困扰研究者的问题。文章从“长枝吸引”问题的产生原由、检测方法以及消除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详尽概述, 并通过列举典型实例, 阐述了解决“长枝吸引”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9.
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和健康挑战,开发有效技术以减少其负面影响对维护土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生物炭具有高碳含量、大表面积、良好的吸附性能和经济优势,可能是一种非常合适的阻控材料。其对ARGs的阻控作用可能归因于以下3种机制: 1) 吸附某些污染物,如抗生素和重金属,减弱ARGs的共选择性压力;2) 通过改变土壤理化特性影响微生物种群结构,从而限制细菌之间ARGs的水平转移;3) 通过吸附或破坏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等水平转移载体,直接减弱基因水平转移能力。但生物炭对ARGs的阻控效果取决于生物炭的物料来源、热解工艺和添加水平等。此外,生物炭的老化可能会降低其阻控ARGs的效果。生物炭的内源性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和重金属,也可能导致环境中特定抗生素抗性细菌的富集或诱导水平基因转移。在后续研究中,应根据土壤环境选择合适的生物炭种类,并采取生物炭老化控制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生物炭对ARGs的阻控作用。  相似文献   
80.
刘少军  罗静  柴静  任力  张亚平 《遗传》2016,38(3):271-272
正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多倍化植物,在有花植物中,大约70%都是多倍体。而在现生脊椎动物中仅有部分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中存在多倍体现象。为何多倍体脊椎动物数目远比多倍体植物较少至今仍是个谜。传统的解释有性别决定障碍、生理和发育限制(特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因素)、基因组休克或者剧烈的基因组重新构建等原因。杂交及多倍化会引发大量的遗传水平的基因组失衡现象,如非正常的四价染色体、剂量补偿失衡、高频率的DNA突变和重组,以及非孟德尔式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