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斌  陈瑜  李春花  叶尤松  代解杰 《四川动物》2006,25(4):730-735,F0004
目的 对一例不同寻常的白变猕猴进行病因研究,以探讨其色素病变的分子机理。方法 利用DH—PLC分析及测序技术对酪氨酸酶基因进行突变研究。并检测了毛发黑色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等;结果 白猴血液指标无异常变化,酪氨酸酶基因发生多处杂合突变。白猴黑色素含量仅为正常猴的67%,同时Fe元素含量高于正常值。结论 白猴色素变化与酪氨酶基因的多态杂合突变有关,又与血液中Fe元素含量升高有关,但二者之间是否有联系,有何种联系却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2.
树鼩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性病毒严重危害树鼩(treeshrew,Tupaia)生命健康,但却鲜见有关树鼩自然感染病毒的报道。该研究采集6份因腹泻死亡的野生树鼩粪便,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72h后细胞发生病变,特征为颗粒增多、破碎、变圆固缩、拉网及脱落等;电镜观察显示该病毒为球形,双层衣壳,完整直径~75nm。纯化病毒经核酸PAGE电泳后呈现10个核酸节段,并为典型的3:3:4排列。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L1基因保守区RT-PCR检测、序列分析及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该病毒株属于MRV,且与来源于蝙蝠的呼肠孤病毒分离株(T3/Bat/Germany/342/08)同源性最高。MRV是人兽共患病病毒,该实验首次从树鼩体内成功分离到MRV,对今后研究制定实验树鼩病毒学控制标准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为有效预防该病毒在树鼩与人类之间传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3.
猴B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检测猴血B病毒的PCR方法。方法 根据MakotoH报道的引物 ,用PCR方法直接扩增猴血B病毒及扩增经Vero细胞培养后的猴血B病毒 ,扩增产物连于pGEM T载体。结果 这四对引物可同时对猴血B病毒及经Vero细胞培养后的猴血B病毒进行扩增 ,扩增结果一致 ,对扩增片段克隆测序的结果证实 ,其与美国猴B病毒E2 4 90株同源性为 10 0 %。结论 建立了从血样中直接检测猴B病毒DNA的PCR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人工繁殖恒河猴婴猴生长发育指标的标准数据库。方法随机对90只人工饲养繁殖的恒河猴(从100d至1周岁)进行体重、身长、尾长、前肢长、后肢长发育指标测定。结果测定后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和绘制生长曲线图,发现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恒河猴(1周岁前),其生长发育指标基本均匀一致,只有个别出现发育迟缓或发育不良现象。随时间推移,雄性生长速度要快于雌性。结论所建立的恒河猴婴猴正常生长发育生理指标,为提高人工饲养繁育恒河猴技术和不断改善恒河猴营养与发育健康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65.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在我国,病毒性肝炎高度流行,其中又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危害较大。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感染与发病机制,进行药物与疫苗研究的必要工具。目前病毒性肝炎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集中于病毒在动物体内的感染特性及发病规律方面。本文仅就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尤其乙型、丙型肝炎树鼩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建模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6.
HIV-Tat蛋白是由HIV-1病毒感染细胞后分泌的反式转录激活因子,在HIV感染神经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引起艾滋病相关脑病的重要致病因子。自噬即自我吞噬,主要作用是供给机体营养,但异常自噬则引起细胞死亡。HIV-Tat蛋白可以诱导神经细胞自噬,从而使细胞死亡,但引起自噬的机制及信号转导通路不清楚。本文主要从HIV-Tat蛋白诱导神经细胞自噬的机制、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HIV-Tat蛋白与细胞自噬的关系及寻找新的治疗药物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建立树鼩永生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MECs),明确D-半乳糖对BMECs衰老的影响,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 用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BMECs,传至50代后进行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以及免疫荧光和核型鉴定;再用不同浓度D-半乳糖(D-galactose, D-gal)诱导BMECs,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确定最适诱导条件,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分析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的表达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氧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永生化的细胞生长状态较好,不同代次的细胞形态一致,单个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整体呈典型的铺路石状;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细胞数量在第2~5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在第6天时达到高峰,之后缓慢增长进入平台期;免疫荧光显示该细胞特异蛋白vWF和CD31及永生化基因SV40T为阳性;细胞核型结果显示永生化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滇西亚种树鼩的染色体数量相符;D-gal诱导BMECs抑制细胞增殖,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实验组,即浓度为10 g/L的D...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建立树鼩视网膜来源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技术以及永生化细胞株,为体外利用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材料。方法 利用Ⅱ型胶原酶、分散酶和DNase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出原代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利用差速消化法纯化内皮细胞,然后利用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再挑取单克隆后进行传代培养。对传至50代以上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鉴定以及核型鉴定。结果 采用混合酶消化法能够分离获得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化后的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和梭形。经慢病毒转染后的细胞传代培养后细胞形态一致,到第50代时细胞形态结构仍较好。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标志性蛋白VWF、CD34、Claudin1、ZO-1和永生化SV40T表达阳性。生长曲线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旺盛,第2~4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第4天进入平台期。细胞核型结果显示:染色体数与树鼩染色体相同,即所获取的细胞为永生化的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成功建立的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永生化细胞株具有较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为视网膜病变及眼科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