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建立卷尾猴正常月经周期卵泡生长发育变化规律及排卵的超声监测(ultrasound examination,US)技术。方法采用阴道细胞涂片及超声监测技术,对5只卷尾猴连续3个周期检查阴道细胞变化,对卵泡生长发育进行超声监测。结果阴道脱落细胞在生殖周期内呈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为(21.13±2)d。阴道细胞学涂片显示卷尾猴的月经周期分为以下各期:月经期(menstrual phase,M)、滤泡期(follicular phase,F)、排卵前期(pre-ovulationphase,Po),黄体期(luteal phase,L)。US技术在滤泡期及排卵前期可观测到直径约3~9 mm的优势卵泡(dominantfollicle,DF)的生长过程。当DF较前一天至少小10%,轮廓不规则,回声较以前强,阴道细胞涂片显示淋巴细胞出现,提示排卵已发生,黄体开始形成。结论B型超声技术能实时监测卷尾猴的卵泡生长发育过程,预知优势卵泡排卵时间。  相似文献   
52.
用B958细胞株产生的EB病毒,转化棉顶狨猴外周血淋巴细胞,获得KMT3细胞株。该细胞株能产生高滴度的EB病毒。含EB病毒衣壳抗原的自然阳性细胞率为3~5%,激活后达50~60%,其培养上清液可直接转化人淋巴细胞得到传代细胞系。KMT3细胞染色体数2n=46条  相似文献   
53.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类似,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潜能的细胞, 并且能诱导分化为机体各胚层所有类型的细胞。因iPSCs来源于机体本身,规避了ESCs的免疫排斥和医学伦理等问题,具有极大的研究前景及应用潜能。大量研究表明,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肝样细胞(iPS-derived hepatocyte-like cells,iHLCs)已广泛运用于HCV体内外感染模型的建立,并用于研究HCV的发病机制、宿主基因在HCV致病机制和筛选新型抗HCV药物及疫苗的研发。主要对iPSCs的来源、从不同策略诱导iPSCs成为功能性肝细胞的研究方法及其在HCV感染模型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4.
目的建立树鼩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遗传标记分析方法,了解中缅树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PCR技术对40条随机引物进行优化,筛选出能有效用于树鼩群体遗传分析的RAPD位点,对48只树鼩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应用Popgene 1.32与RAPDistance Package Version 1.04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树鼩的群体遗传特性。结果20个RAPD引物共检测到113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5.6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69个(占61.1%)。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8307,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9-0.27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693。雄性群体的遗传多态度(H0)(0.1864)略高于雌性群体(0.1470),平均遗传多态度(Hpop)为0.1667;树鼩遗传多态度所占的比例在群体内为48.29%,而雌、雄群体间为51.71%。NJ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T15、T33和T47号树鼩个体聚类成一大类,其余45只树鼩个体聚成另一大类,雌、雄个体呈相互交叉现象。结论实验所筛选的随机引物可有效用于中缅树鼩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本树鼩群体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5.
临床症状是诊断疾病的基础资料,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出发点和重要根据。在兽医临床中,由于非人灵长类动物不能用语言表达自身感觉,需要根据客观的临床症状观察来发现。所以兽医给动物诊断疾病,必须熟练掌握其各种常见临床症状与疾病的关系,以便根据症状的提示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本文根据多年从事非人灵长类动物兽医临床工作的实践经验,从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造血、肌肉、骨骼、皮肤、代谢及中毒等方面,总结了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常见的临床症状和相应疾病初步诊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56.
目的建立猴外周血单核细胞SV40DNA的PCR检测方法,对猕猴SV40T抗原基因进行检测。方法使用PCR方法对分别来自野外(云南宁蒗71只、景东60只)及笼养猕猴(64只)的SV40大T抗原基因进行检测,同时对扩增出的阳性结果进行测序。结果在195份样本中,有4只来自野生猴样本扩增出SV40大T抗原基因(3.1%,4/131),1只来自笼养猴样本扩增出SV40大T抗原基因(1.6%,1/64)。测序结果显示:猴血样本扩增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的SV40大T抗原C-末端的基因序列片段有15个核苷酸不同(3.3%差异),与SV40.776标准株的序列基本一致,但SV40—776在nt3020处有一缺口。结论云南野生及笼养猕猴猴群均能检出SV40T抗原基因。因此建立SV40病毒的DNA检测技术,对用于科研及疫苗生产的实验猕猴的病毒学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建立猕猴结核分枝杆菌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全基因序列,针对其中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所特有的保守区域ESAT-6设计一对引物进行TouchdownPCR反应,利用此方法对100份野生来源猕猴全血标本进行检测,并与传统的PPD实验和咽拭子抗酸染色实验结果作比对。结果抽取33份野生来源猕猴的外周血,提取DNA进行扩增,扩增片段经纯化、回收克隆测序后用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对比,与GenBank中报道的序列基本相同,检测标本中有4份(4/33)为阳性,其中3份(3/33)标本与结核菌素试验和咽拭子抗酸染色试验结果相符合。结论建立了从猴全血中直接检测猴结核分枝杆菌DNA的TouchdownPCR方法,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且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58.
血细胞分离机大量采集实验猕猴外周血单核细胞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使用COBE Spectra血液成分分离机大量采集实验猕猴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继而可从中分离得到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为进一步利用猕猴开展免疫学研究、基因治疗提供足够的目的细胞,探讨采集的关键技术,建立安全、有效的采集方法。方法体重为4~5 kg的实验猕猴5只,采集前一个月内分3次进行自体或异体血液于4℃储备共120 mL,用于采集时填充管路。5只猴采集前接受rhGM-CSF 20μg/kg皮下注射动员4~5 d,麻醉动物后行股动脉穿刺,选择自动外周血干细胞收集程序(Auto-PBSC)进行采集。采集结束后管路中血液以10 mL/min回输给动物3~5 min。结果生长因子连续注射第4天外周血白细胞数增至最高,收获细胞数量随循环血量和采集次数增加而增多。经动员的所有猴能够采集到需要的PBMC,最多达9.9×108,采集次数1~3次,循环血量达750~1420 mL,实验结束后1只猕猴因心脏衰竭死亡。结论人用血细胞分离机可用于4~5 kg实验猕猴PBMC的大量采集。由于动物不同于人体,为保证采集成功需要选用适合于猕猴的程序,采集前做好储血和生长因子动员准备,稳定的麻醉保定,提高抗凝剂比例,积极处理并发症是关键。  相似文献   
59.
根据树鼩的生物学特性并参考有关实验动物饲料标准为树鼩设计和加工生产一种实验饲育饲料。结果表明该饲料能满足树鼩的健康生长、饲养繁殖和实验树鼩的营养需求。该饲料的营养成分和混合均匀度均符合地方标准,生产和饲喂方便,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0.
目的设计研究一种满足于树鼩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实验生物安全要求的独立换气专用隔离笼具。方法根据树驹的生物学特性、实验生物安全要求及有关实验动物笼具标准进行设计。结果该笼舍完全适用于感染性疾病实验树鼢的饲养和实验操作。结论该笼具能达到维护实验动物福利,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保障人身健康,保护环境的要求,对于使用树鼩开展人类重大传染病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