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CO2激光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82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CO2激光器治疗联合胸腺五肽肌注;对照组32例单纯采用CO2激光器治疗;两组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50例,一次治愈者46例,占92%;二次治愈者4例,占8%。对照组32例,一次治愈者19例,占59.4%;二次治愈者13例,占40.6%。两组一次治愈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局部轻度水肿和疼痛,无需处理1~3天缓解或痊愈。结论:CO2激光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好,并具有治疗简便,术后不良反应少,治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2.
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蛋白,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体外研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植物反应器替代传统表达体系生产单克隆抗体有着巨大的优势,而种子作为天然的蛋白质储藏器官有着诸多的优点.本文将通过对表达策略、内质网定向表达和糖基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利用植物种子表达单克隆抗体的前景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头孢西丁对耐药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研究病原菌耐药性播散的产生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临床分离的63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SHV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质粒接合转移试验采用肉汤接合法。研究不同亚抑菌浓度头孢西丁(0、1、0.5、0.25、0.125μg/ml)和不同作用时间(2、4、6、8、10、12 h)下临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供体菌与受体菌E.coliC600接合转移频率的变化。结果63株临床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有41株扩增出SHV型基因,阳性率为65.08%。随着亚抑菌浓度头孢西丁作用时间的增加,接合转移频率有随之增加的趋势。在相同作用时间下,头孢西丁浓度0.125μg/ml作用下的接合转移频率高于其他亚抑菌浓度的作用。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防止耐药细菌传播。  相似文献   
54.
一株洛菲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洛菲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洛菲不动杆菌B69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性,琼脂对倍稀释法检测B69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PCR扩增OXA、IMP、VI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测序确定耐药基因型别;粗提酶水解亚胺培南纸片试验检测酶活性。结果洛菲不动杆菌B69具有多重耐药性;PCR扩增IMP基因阳性,经测序为IMP-8;粗提酶水解亚胺培南。结论产IMP-8型金属β-内酰胺酶是洛菲不动杆菌B69对碳青霉烯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5.
目的了解调整肠道菌群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后常规治疗加服培菲康,对照组TACE前后按常规治疗,2组TACE前后检测转氨酶和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组血肝功能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血肝功能水平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血内毒素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血内毒素水平比术前升高(P〈0.05);治疗组在TACE后血转氨酶和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结论肝癌TACE后应用微生态制剂,可降低血内毒素水平,改善肝功能状态,对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机体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水平传播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以及耐药性水平传播的实验研究。方法采取双纸片法(K-B)检测细菌的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为供体菌,耐利福平大肠埃希菌(对其他抗生素敏感)作为受体菌进行接合实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整合子和耐药基因。结果30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46.7%;接合培养后,接合菌携带23kb和25kb大质粒,而无供体菌中一系列小质粒;供体菌和接合菌均携带I型整合子。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严重,且呈多重耐药性;产ESBLs菌株可通过质粒和整合子将耐药基因转移给敏感菌,导致耐药性传播。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肺部感染的耐药性特点及其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基因的携带状况。方法回顾性调查了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医院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肺部感染患者132例,对其体外药敏试验进行分析;并利用多重PCR检测其PVL基因,应用多位点基因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对PVL基因阳性的菌株进行序列分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SCCmec基因分型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结果致肺部感染的13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象较为严重,仅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及复方新诺明等药物的敏感率较高;其中经多重PCR筛选出10株携带PVL基因的金葡菌,全部为MRSA菌株,3株为ST239-SCCⅢ,2株为ST398-SCCmecⅢ,2株为ST398-SCCmecⅣ,ST25-SCCmecⅢ、ST59-SCCmecⅠ和ST88-SCCmecⅢ各1株。结论肺部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呈多重耐药性;其携带PVL基因占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58.
达克宁栓配伍定君生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定君生辅助达克宁栓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07年10月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240例VV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20例,采用达克宁栓辅以定君生治疗;对照组120例,仅采用达克宁栓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治疗后复发率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定君生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应用达克宁栓抗真菌治疗的同时,辅以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定君生调整阴道菌群失调,可有效的降低VVC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9.
目的克隆发生长片段缺失的乙肝病毒核心蛋白基因(HBV-C),并对其进行DNA序列和蛋白质结构分析。方法通过PCR从1株乙型肝炎病毒中扩增得到发生长片段缺失的HBV-C基因,利用TA克隆将PCR产物克隆人pUCm—T载体并进行测序、同源性比较和蛋白质结构分析。结果PCR扩增出的HBV-C基因经序列分析表明长度为454bp,其核苷酸序列缺失了220—317bp之间的98个碱基,造成从74个氨基酸起发生移码突变。结论成功克隆发生长片段缺失的HBV-C基因,为表达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受体(urotensinⅡreceptor,UT)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不同低氧(高二氧化碳)时间(1周、2周、4周)大鼠,放射性配基结合法检测肺动脉质膜UT结合位点,组织原位杂交测定各级肺小动脉UT及尾加压素Ⅱ(UⅡ)mRNA的表达。结果: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 S)的重量比:1周组(1HH)较对照组(NC)分别增高26.2%和21.6%、2周组(2HH)较1HH增高22.5%和14.1%、4HH组与2HH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②肺主动脉质膜UT最大结合位点(Bmax),1HH组比NC组高38.8%(P<0.01),2HH组比1HH组高23.2%(P<0.01),4HH组比2HH组高7.3%(P<0.05),随低氧时间延长有渐升的趋势;UⅡ受体亲和力(Kd值)各组间无差别。③三级肺小动脉UⅡmRNA相对含量的变化:2HH、4HH组明显高于NC组(P均<0.01);2HH组较1HH组分别高5.9%(P>0.05)、16.4%和9.1%(P均<0.01);4HH组与2HH组间无明显差异。④三级肺小动脉UT mRNA相对含量的变化:各低氧高二氧化碳组均高于NC组(P均<0.01),以1HH组后2级肺小动脉的表达最强,而4HH组与2HH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⑤肺小动脉显微结构的变化:4HH组各级血管均有显著重构,1HH组无明显变化,2HH组介于两者之间。结论:UT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内的动态变化与肺动脉高压、肺血管改建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