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牙斑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胃炎组、胃炎治疗组分别进行牙斑和胃黏膜幽门螺杆菌培养和比较。结果牙斑细菌培养:胃炎组阳性14例,阳性率为12.8%;治疗组阳性11例,阳性率为10.1%。胃黏膜细菌培养:胃炎组阳性47例,阳性率为43.1%;治疗组阳性19例,阳性率为17.4%。治疗前后比较牙斑标本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黏膜标本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牙斑中确实存在着幽门螺杆菌,而且是胃内反复感染的源泉,以致慢性胃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相似文献   
2.
锌指蛋白能够特异性识别目标DNA序列,常被作为分子靶向因子用于定点核酸编辑以及定点转录调控等方面,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常规采用的实验方法得到的锌指蛋白通常结合的目标DNA序列较短,结合能力不强,因而一直难以高效运用在核酸序列与调控蛋白在基因组上的原位互作等方面的研究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一个高通量筛选系统,利用N4噬菌体gp8毒蛋白和LacZ作为报告基因,以300 bp以上的DNA长片段为靶标,来筛选能够结合多位点的锌指蛋白组合,提高锌指蛋白应用的精确度以及效率.该系统针对小鼠Nrxn-1?启动子区域进行了锌指蛋白文库筛选,得到了具有序列选择特异性的混合锌指蛋白库,并对筛选结果进行了初步功能验证.研究表明,本系统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不仅大幅度缩短了筛选时间,而且减少了因靶标序列DNA片段较长而不得不反复设计多位点结合锌指蛋白造成的成本浪费;筛选得到的锌指蛋白库具有较高的长片段DNA靶标结合能力和一定的序列特异性,并且能够在真核细胞内特异地结合目标DNA序列.因此,本研究建立的新型锌指筛选系统不仅可以广泛应用于高通量筛选,而且在DNA-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严谨,可以确保安全。一是,我国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且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体系,涵盖了转基因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许可以及产品强制标识等各环节。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制定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4个配套规章,国家质检总局施行  相似文献   
4.
正事件1:"广西大学男生精液质量异常"事件概述:从2010年2月起,一篇题为《广西抽检男生一半精液异常,传言早已种植转基因玉米》、署名为张宏良的帖子在网络上传播甚广。帖子中提到了两件事,一是"广西已经和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从2001年至今在广西推广了上千万亩‘迪卡’系列转基因玉米。广西广大农民在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获得在昆虫细胞中有效表达脊髓灰质炎病毒P1基因和3CD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为制备脊髓灰质炎病毒样颗粒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将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Mahoney株)的P1基因和3CD基因构建到供体质粒中,通过flash BAC ULTRATM系统制备重组杆状病毒;将Mahoney株的P1基因与Sabin株Ⅲ型的3CD基因组合,用同样方法构建重组杆状病毒。通过接种昆虫细胞草地贪夜蛾细胞(sf-9细胞)对两种病毒进行扩增,再接种昆虫细胞粉纹夜蛾细胞(High five细胞)扩大培养,并通过定量PCR对P1和3CD基因的表达进行验证,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1蛋白的表达及被3CD蛋白酶剪切的情况。结果获得了两株稳定表达脊髓灰质炎病毒P1和3CD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其中,重组杆状病毒(Bac U-Mahoney-P1-3CD)在感染细胞后,3CD蛋白酶表达量较低,不能有效剪切P1前体蛋白;而重组杆状病毒(Bac U-Mahoney-P1-Sabin PV3 3CD)感染细胞后,3CD蛋白酶的表达量和对P1前体蛋白的剪切效力都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Mahoney株P1基因和Sabin株Ⅲ型的3CD基因的组合构建重组杆状病毒,可有效地在昆虫细胞中表达P1和3CD基因,并且Sabin株Ⅲ型的3CD蛋白酶可有效地剪切Mahoney株的P1前体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类型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史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结果分为ACI组(n=70)和非急性脑梗死(NACI)组(n=30),对两组患者间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按照梗死类型以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不同对ACI组进行分组,探究梗死类型与斑块性质与反应性充血指数(RHI)的相关性。结果:ACI组纤维蛋白原(Fbg)、低密度脂蛋白(LDL)、大内皮素-1(big 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高于NACI组,RHI水平低于N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中心源性栓塞型(CE)、小血管闭塞或腔隙性梗死型(SAA)、不明原因型(SUE)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测得RHI水平逐渐上升,hs-CRP水平和big ET-1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斑块性质发现无斑块组、硬斑块组、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的VEGF水平逐渐升高,RHI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HI与斑块性质、hs-CRP以及big ET-1之间呈现负相关(r=-0.672,-0.402,-0.512,P0.05)。结论:血管内皮功能与急性脑梗死类型和颈动脉斑块性质有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梗死类型和斑块性质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藤黄生孢链霉菌NRRL 2401的遗传操作系统和基因文库,以便筛选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方法】利用大肠杆菌和链霉菌的属间接合转移的方法,以整合型载体pPM927、pSET152和复制型载体pJTU1278构建链霉菌遗传操作系统。以pCClFOS^(TM)载体,大肠杆菌EP1300^(TM)-T1~R为宿主菌构建Fosmid文库。随后,设计引物,利用"板池-行池-单克隆"的三级PCR方法对文库进行快速筛选。【结果】pPM927、pSET152和pJTU1278均成功转入藤黄生孢链霉菌NRRL 2401,其中pSET152载体的转化效率最高。构建了稳定高效的藤黄生孢链霉菌NRRL 2401的基因文库,含2880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大小约为35 kb,空载率小于1%,文库覆盖率为99.99%,覆盖基因组16.5倍。同时,初步筛选出可能含有吲哚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9个阳性克隆。【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高效的藤黄生孢链霉菌NRRL 2401遗传操作系统和高质量的基因文库,为克隆该菌中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以及进一步遗传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水平传播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以及耐药性水平传播的实验研究。方法采取双纸片法(K-B)检测细菌的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为供体菌,耐利福平大肠埃希菌(对其他抗生素敏感)作为受体菌进行接合实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整合子和耐药基因。结果30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46.7%;接合培养后,接合菌携带23kb和25kb大质粒,而无供体菌中一系列小质粒;供体菌和接合菌均携带I型整合子。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严重,且呈多重耐药性;产ESBLs菌株可通过质粒和整合子将耐药基因转移给敏感菌,导致耐药性传播。  相似文献   
9.
二苯并呋喃(DF)是研究二英类化合物生物降解的模式化合物之一。本文报道了一种降解菌Janibacter sp.对活性污泥降解二苯并呋喃的强化作用,以及对其降解基因的分析结果。向反应器中添加5%的降解菌,与活性污泥共同作用,可在48h内将约56mg/L剂量的DF几乎完全降解,提高降解率28%以上。利用PCR方法,克隆和测序分析证明有DF降解基因丛的存在,并且发现以丰富培养基在高温下培养可去除该基因丛;丢失该基因丛的突变株同时失去利用DF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的能力,显示其很可能位于一个大质粒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手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9例(123眼),按照房角粘连状况和眼压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房角粘连≤180°、眼压≤30 mm Hg的58例(65眼)患者为A组,采用房角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粘连180°、眼压30 mm Hg的51例(58眼)患者为B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的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术后7 d、1、3、6个月的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按照患者房角粘连状况和眼压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