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2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83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究黑土团聚体内土壤有机碳(SOC)的“分馏”特征, 揭示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团聚体的固碳机制, 该文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综合研究站内不同植被覆盖(草地、农田和裸地)长期定位实验的土样为研究对象, 利用团聚体湿筛分组、有机碳物理和化学分组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黑土团聚体及其内部的碳密度和腐殖质组分的碳分配特征。研究发现, 黑土经过不同植被覆盖31年后, 长期草地覆盖使土壤表层SOC、全氮(TN)含量显著增加, 农田和无植被覆盖的裸地SOC含量减少, 且在裸地显著降低。3种处理中, 2-0.25 mm (含2 mm, 下同)粒级团聚体均为优粒级。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顺序为草地>农田>裸地。草地覆盖使土壤大团聚体的比例和有机碳库增加, 微团聚体和粉黏粒所占比例和碳库均减少, 说明草地覆盖促进了土壤大团聚体形成, 土壤固碳能力显著增强。而农田和裸地因外源碳投入少, 有机碳含量均是微团聚体>大团聚体>粉黏粒, SOC主要分布在微团聚体中。不同植被覆盖处理对土壤团聚体内密度组分和腐殖质各组分碳的富集“分馏”作用很明显, 与农田和裸地相比, 长期草地植被覆盖处理>2 mm和2-0.25 mm粒级团聚体中轻组碳含量富集的较多, 2-0.25 mm粒级团聚体中富里酸、胡敏酸和胡敏素的碳富集均最高, 而农田和裸地促进了微团聚体内腐殖质碳的富集。草地覆盖显著增加了大团聚体内活性有机碳组分, 来源于植物的碳首先进入到大粒径的团聚体中, 使土壤团聚结构显著改善, 农田和无植被覆盖的裸地土壤中轻组碳含量显著降低, 团聚体内有机碳以重组碳和胡敏素为主, 稳定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宝乐安联合金酸萍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和酒泉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间诊治的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金酸萍颗粒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金酸萍颗粒联合宝乐安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3%和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5,P0.05)。试验组患儿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以及黄疸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宝乐安与金酸萍颗粒联合用药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金酸萍颗粒,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索不同酸水解酪蛋白对W135群与Y群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产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NaCl质量分数为37%和14%的酸水解酪蛋白作为有机氮源配制改良半综合高盐培养基和低盐培养基,利用全自动细菌发酵罐分别在两种培养基里培养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比较这两种菌株在两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时间、收获液菌密度( A 600 nm 值)、收获液去菌体后与去复合多糖后上清中的荚膜多糖含量,以及纯化后的精糖产量;比较高盐培养基收获液及其2倍稀释液中不同终含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溶液对多糖沉淀效果的影响。结果 W135群与Y群脑膜炎球菌在两种培养基中的培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高盐培养基收获液的菌密度、收获液去菌体后上清液中的多糖含量均高于低盐培养基收获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而高盐培养基收获液纯化后的精糖产量低于低盐培养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高盐培养液2倍稀释后,在CTAB终体积分数为0.04%时,W135群与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全部沉淀,而未稀释高盐培养液即使CTAB终体积分数提高到0.14%,依然也不能完全沉淀 W135群与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论 不同酸水解酪蛋白对W135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的生长密度和荚膜多糖产量有影响,用CTAB溶液沉淀荚膜多糖时需控制收获液盐含量。  相似文献   
44.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Daphne giraldii Nitsch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a search for structurally interesting substance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eight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an ethanolic extract of the stem bark of Daphne giraldii Nitsche. On the basis of one- and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mass spectrometry data, and chemical methods,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to be 2H-1-benzopyran-2-one-8-hydroxy-7-O-β-D-glucopyranosyl-5-(2-oxo- 2H-1-benzopyran-7-hydroxy-8-yloxy) (compound 1), 1-pentanone, 1-(4-hydroxyphenyl)-5-phenyl (compound 2), octadecyl caffeate (compound 3), (+)syringaresinol-4,4'-diglycoside (compound 4), daphnetin-8-O-β-D- glucopyranoside (compound 5), p-hydroxybenzoic acid (compound 6), 7,7'-dihydroxy-[6, 8'-bi-2H-benzopyran]- 2, 2'-dione (compound 7), and daphnorin (compound 8), respectively. Of the compounds isolated, compounds 1 and 2, which we named daphnolin and daphnolon, respectively, were new, and the others were obtain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45.
Artemisinin is a novel effective antimalarial drug extracted from the medicinal plant Artemisia annua L. Owing to the tight market and low yield of artemisinin, there is great interest in enhancing the production of artemisinin. In the present study, farnesyi diphosphate synthase (FPS) was overexpressed in high-yield A. annua to Increase the artemisinin content. The FPS activity in transgenic A. ennue was twoto threefold greater than that In non-transgenic A. annua. The highest artemisinin content in transgenic A. annua was approximately 0.9% (dry weight), which was 34.4% higher than that in non-transgenic A. annu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regulatory role of FPS in artemisinin biosynthesis.  相似文献   
46.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源于紫穗槐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基因、反义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基因以及两者的双价基因分别转移至烟草中。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烟草基因组中。测定全纤维素和Klason木质素含量的结果显示,增强UGPase基因的表达可提高转基因植株的纤维素含量,但对木质素含量没有影响;抑制4CL基因的表达可显著降低转基因植株的木质素含量,但对纤维素含量没有影响;转移双价基因的转基因植株中纤维素含量增加而木质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47.
丙烯对柿果实采后细胞壁物质代谢和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丙烯处理的柿果实,其软化进程显著加快,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高峰提前,且峰值升高,细胞壁各组分的代谢速度加快,柿果实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Cx)活性提高,且高峰提前。  相似文献   
48.
甘草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综述了近年来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类物质、甘草多糖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49.
松针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采自四川夹江的马尾松叶(Pinus massonianaLams.)中分离得到二个化合物,经IR1、H NMR1、3C NMR、2D-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为ent-8,13-epoxylabd-14-en-19-oic acid(1)和槲皮素(2)。均为首次从马尾松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0.
栽培藏药材麻花艽中四种苦苷类成分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栽培藏药材麻花艽根中龙胆苦苷、落干酸、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四种苦苷类成分的含量及其在不同生长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四种苦苷类成分随植物的发育节律而波动。龙胆苦苷的含量是评价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龙胆苦苷的含量虽然在7月有个积累的高峰期,但7月为花期,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考虑,不宜定为采收期,到9月含量又有所增加,故而确定栽培藏药麻花艽根的适宜采收期应在9~10月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