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9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果实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实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向电泳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果实由于富含糖、多酚、单宁和有机酸等物质,蛋白质的提取比其它植物组织更加困难。本文主要介绍不同果实蛋白质的提取、等电聚焦系统和凝胶染色技术,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桃、樱桃、苹果、芒果和冬枣等多种果实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匀浆法和酚抽提法提取果实的蛋白质,裂解缓冲液2溶解蛋白质,并用固相pH梯度进行等电聚焦,可以获得背景清晰和分辨率高的凝胶图谱,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可用于果实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固相干胶条与IEF管胶相比,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而不同的染色方法,对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2.
LeETR1反义基因对番茄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番茄果实中提取总RNA,根据GeneBank中LeETR1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及技术克隆了LeETR1基因3’端非编码区313bp的cDNA,经酶切图谱和序列分析鉴定无误后,反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PZP11A中,构建了表达LeETR1反义RNA的双元载体。经农杆菌途径转化番茄品种B1后,通过PCR检测从抗卡那霉素再生植株中筛选到13株阳性植株,Southern blot杂交确证反义基因已经整合到番茄染色体中。对果实乙烯释放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番茄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比对照果实推迟10天,番茄红素的合成受到显抑制,果实不能形成正常的红色。推测LeETR1和番茄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研究得知湘南地区引进沾化冬枣、梨枣和骏枣的枣头一次枝(下简称枣头)伸长生长节律与本地品种鸡蛋枣相似,幼树期枣头有两次明显的伸长生长过程,其间出现生长暂缓期。从枣头年生长量看,三个引进品种均比本地品种鸡蛋枣要小,但秋季生长量比重均比鸡蛋枣还要大。三个引进品种果实均较鸡蛋枣大,果实生长规律均与鸡蛋枣相似。但各个品种果实生育期均长于鸡蛋枣。冬枣果实生育期最长为100天~110天,梨枣与骏枣果实生育较短,梨枣70天~75天,骏枣约85天,而鸡蛋枣只有65天~70天。  相似文献   
44.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对枇杷次生枝果实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了60Coγ射线照射解放钟枇杷枝条,对次生枝果实外观品质和口感品质性状的诱变规律。结果表明:在14.4 Gy~28.8 Gy辐照剂量范围内,对风味品质、果肉颜色、果皮颜色、锈斑、肉质、汁液等有较强的诱变效应(诱变频率0.48%~44.06%);诱变效应为风味>果肉颜色>果皮颜色>肉质>锈斑>汁液,有益诱变效应为:风味>果皮颜色>汁液>肉质;综合比较认为,要改善解放钟枇杷果实外观品质和口感品质,宜选用24.0 Gy左右的辐照剂量。  相似文献   
45.
中国蓼属春蓼组植物果实形态及果皮微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产蓼属春蓼组(Polygonum sect. Persicaria)19种3变种植物的果实形态和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蓼属春蓼组植物的果实形态为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具三棱、双凹或双凸,顶端渐狭,有喙或无喙;果皮微形态可分为7种类型: 洼点、浅洼点,脑纹状纹饰,拟脑纹状纹饰,网状纹饰,不规则褶皱,不规则小疣状颗粒以及密浅网状纹饰。观察结果支持将绵毛酸模叶蓼(P. lapathifolium L. var. salicifolium Sibth.)合并到酸模叶蓼(P. lapathifolium L.),做为酸模叶蓼的异名处理;支持将长鬃蓼(P. longisetum De Br.)作为丛枝蓼(P. posumbu Buch. Ham. ex D.Don)的变种处理的意见;认为密毛酸模叶蓼(P. lapathifolium L. var. lanatum (Roxb.) Stew.)应恢复种级,圆基长鬃蓼(P. longisetum De Br. var. rotunatum A.J.Li)应升为种级;支持平武蓼(Polygonum pingwuense F. Z. Li et Y. T. Hou et S. J. Fan, sp. nov.)新种的成立。  相似文献   
46.
《生命世界》2006,(2):24-25
除了园林观赏、切花、提取精油,玫瑰还是重要的食用和药用植物。玫瑰花可用来薰茶、酿酒、入药、食用、制酱,果实成熟后可制成果酱、罐头,还是提取维生素 C 的重要原料,玫瑰可谓是用途多样的经济花木。酿造露酒“隙地生来千万枝,恰如红豆寄相思。玫瑰花放香如海,正是家家酒熟时。”这首出自清末《平阴县志》中的诗,说的就是玫瑰花开后,平阴的百姓用玫瑰酿造露酒的情形。清代的园艺书籍《花镜》曰:“是园中自有芳香,皆堪采酿”,利用玫瑰花酿制露酒,已是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  相似文献   
47.
采后红毛丹(品种‘粉红’)果实贮于10℃下时呼吸速率下降、细胞膜透性减小、多酚氧化酶活性(PPO)下降、病害少;4℃下贮藏至第4天时即发生冷害;采后用3%抗坏血酸溶液、2%柠檬酸溶液和1%NaCl处理的红毛丹果实中含糖量和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均不减小,其中以10℃下用化学药品处理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48.
豚草叶片和果实气体交换特性与11种土壤重金属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样地中Cu、Pb、Zn、Mn、Cr、Co、Ni、Cd、As、Sb和Hg11种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样地内豚草叶片和果实气体交换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样地内豚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1·88~9·41μmol·m-2·s-1,而果实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可达2·81μmol·m-2·s-1.叶片的呼吸速率、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81μmol·m-2·s-1、75·7mmol·m-2·s-1、6·05μmol·m-2·s-1和4·72μmol·mmol-1,分别是果实的5·26、0·64、1·31和1·69倍,说明非同化器官幼嫩果实具有与叶片相当,甚至更强的呼吸、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地点重金属Ni达到轻微污染水平,其它重金属含量都接近或者显著低于重金属污染的阈值.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大部分土壤重金属(如Cu、Pb、Zn、Cd、As、Sb和Hg)含量的高低对豚草气体交换特性没有显著影响,仅部分重金属含量与豚草的叶片、果实气体交换特性密切相关,如Ni和Cr对豚草叶片、果实的气孔导度及水分利用效率显著相关;Cr与豚草叶片饱和光合速率显著相关;而As与豚草果实的气孔导度显著相关.表明大部分土壤重金属对叶片和球果的气体交换没有直接影响,而Ni、Cr和As可以在轻微污染甚至没有达到污染水平时影响豚草的气体交换特性.  相似文献   
49.
中国伞形科5个引种栽培的模式种果实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中国伞形科中长期引种栽培的旱芹(Apium graveolens L.)、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er)、欧当归(Levisticum of ficinale Koch)、欧防风(Pastinaca sativa L.)和莳萝(Anethum graveolens L.)5个模式种的果实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详细描述了各种类分生果的解剖结构及主要特征,并从分生果横切面的轮廓形状、果棱、维管束、油管和合生面等解剖学性状系统分析了各种类的异同,提出果体腹面及合生面的长度及其比值、果棱间距离及其比值、果体侧面与腹面间的角度、侧棱与腹面间的角度、果体长宽比等新的数量化的伞形科解剖性状特征,并按果体压扁程度将5个种类分成几不压扁(旱芹)、轻度压扁(茴香)、中度压扁(莳萝和欧当归)和高度压扁(欧防风)4大类,同时探讨了果实解剖特征与它们的演化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0.
对伞形科(Apiaceae)中国特有单型属种类川明参(Chuanminshen violaceum Sheh et Shan)幼果发育阶段(包含幼果期Ⅰ、幼果期Ⅱ和幼果期Ⅲ)、中果发育阶段(包含中果期Ⅰ、中果期Ⅱ和中果期Ⅲ)和熟果发育阶段(包含熟果期Ⅰ、熟果期Ⅱ和熟果期Ⅲ)果实横切面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观察结果表明,川明参果实在果壁细胞层数和形态、果棱和维管束、油管、胚乳以及分生果横切面大小和形状等特征均有明显的变化。川明参分生果果壁由厚变薄且外果壁、中果壁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内果壁细胞消失;果实中油管分布在果实的背面、侧面和合生面,油管不断向外扩大,在成熟果实中油管往往皱缩。川明参果实中胚乳逐渐增大,从近球形变化为桃形、肾形直至月牙形,背部呈山丘状隆起;分生果横切面的形状由近五边状圆形变化至梭形,背腹极度压扁。通过对果实发育形态解剖观察发现,果实发育前期,果形的变化主要依靠维管束的发育,从而造成果棱的改变,来改变果实外部结构。到了熟果期,胚乳显现,形体变大,它的形状变化开始改变分生果的外部形态,并且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