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9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中国伞形科5个引种栽培的模式种果实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中国伞形科中长期引种栽培的旱芹(Apium graveolens L.)、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er)、欧当归(Levisticum of ficinale Koch)、欧防风(Pastinaca sativa L.)和莳萝(Anethum graveolens L.)5个模式种的果实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详细描述了各种类分生果的解剖结构及主要特征,并从分生果横切面的轮廓形状、果棱、维管束、油管和合生面等解剖学性状系统分析了各种类的异同,提出果体腹面及合生面的长度及其比值、果棱间距离及其比值、果体侧面与腹面间的角度、侧棱与腹面间的角度、果体长宽比等新的数量化的伞形科解剖性状特征,并按果体压扁程度将5个种类分成几不压扁(旱芹)、轻度压扁(茴香)、中度压扁(莳萝和欧当归)和高度压扁(欧防风)4大类,同时探讨了果实解剖特征与它们的演化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
研究得知湘南地区引进沾化冬枣、梨枣和骏枣的枣头一次枝(下简称枣头)伸长生长节律与本地品种鸡蛋枣相似,幼树期枣头有两次明显的伸长生长过程,其间出现生长暂缓期。从枣头年生长量看,三个引进品种均比本地品种鸡蛋枣要小,但秋季生长量比重均比鸡蛋枣还要大。三个引进品种果实均较鸡蛋枣大,果实生长规律均与鸡蛋枣相似。但各个品种果实生育期均长于鸡蛋枣。冬枣果实生育期最长为100天~110天,梨枣与骏枣果实生育较短,梨枣70天~75天,骏枣约85天,而鸡蛋枣只有65天~70天。  相似文献   
24.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对枇杷次生枝果实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了60Coγ射线照射解放钟枇杷枝条,对次生枝果实外观品质和口感品质性状的诱变规律。结果表明:在14.4 Gy~28.8 Gy辐照剂量范围内,对风味品质、果肉颜色、果皮颜色、锈斑、肉质、汁液等有较强的诱变效应(诱变频率0.48%~44.06%);诱变效应为风味>果肉颜色>果皮颜色>肉质>锈斑>汁液,有益诱变效应为:风味>果皮颜色>汁液>肉质;综合比较认为,要改善解放钟枇杷果实外观品质和口感品质,宜选用24.0 Gy左右的辐照剂量。  相似文献   
25.
徐臣善 《广西植物》2013,(5):685-690
以“长富2号”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Red Fuji',Nagafu No. 2)为母本,9个授粉品种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研究授粉处理对红富士苹果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构建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函数。结果表明:果实的花青苷、单果重、维生素C、固酸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等主要经济性状,各授粉处理间差异较大,果形指数、硬度差异较小; 主成分分析提取6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6.02%,根据主成分得分和方差相对贡献率构建综合评价函数,由综合评价函数确定9个授粉处理果实的综合品质由高到低的排序为雪球、美红、火焰、红星、道格、全家红、绚丽、荷红、粉芽。  相似文献   
26.
为了分析不同肉色类型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成分的变化特点及其颜色差异形成的因素,选择‘半斤桃’(红肉)、‘图八德’(黄肉)、‘正姬’(白肉)桃品种为试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桃果实类胡萝卜素及其组分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桃果实的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为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2)随着果实的发育,‘半斤桃’和‘正姬’的类胡萝卜素总含量逐渐降低,而‘图八德’则是先降低后上升,且明显高于前二者;3种类型桃果实的叶黄素均逐渐降低,果实成熟时接近0;玉米黄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果实成熟时达到最大值;‘半斤桃’和‘正姬’的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图八德’的β-隐黄质含量先升后微降最后上升、α-胡萝卜素和p-胡萝卜素含量则逐渐增加,且均在果实成熟时达到最大值.(3)‘图八德’成熟果实中的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达到最大值,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占5个成分之和的75.99%.研究表明,桃果实肉色形成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与成分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其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27.
章黎黎  李兴武 《西北植物学报》2013,33(11):2346-2350
为了简便而快速制作适用于光学显微镜观测的苹果属植物果实表皮标本,采用7种方法分别对小金海棠果实表皮进行整体制片后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比较制片效果。结果表明:用离析刮片法、指甲油印迹法、刮片法和煮沸剥离刮片法制备的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均呈现出清晰结构,其中煮沸剥离刮片法的制片效果最佳。因此,煮沸剥离刮片法最适用于苹果属植物果实表皮整体制片,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效率高。  相似文献   
28.
方伟伟  于顺利 《生态学杂志》2013,32(8):2238-2244
总结了果实生态学的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对国内外的果实生态学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这些研究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科学问题.迄今为止,果实生态学在果实与种子的关系、果实颜色与环境、果实化学成分与环境、群落果实构成式样的地理分布特征、果实及食果动物的协同进化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若干进展.果实重量谱等物理性状的空间分异格局及机理、果实化学成分的时空变异格局、果实类型的组成式样及大尺度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机制的探讨、果实传播与食果动物的协同进化等是未来亟待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29.
以3个黑莓(Rubus spp.)品种‘Arapaho’、‘Boysenberry’和‘Kiowa’的成熟果实为实验材料,对果实的形状指标以及硬度进行了测定,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3个品种果实的解剖结构以及外果皮及果肉的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在此基础上,对果实结构与果实硬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品种‘Arapaho’果实的硬度值(0.79 lb·mm-2)大于品种‘Boysenberry’和‘Kiowa’果实的硬度值(0 lb·mm-2):品种‘Arapaho’果实的纵径、横径和单果质量均极显著小于‘Boysenberry’和‘Kiowa’果实.石蜡切片观察结果显示:3个品种的外果皮均较薄且无角质层覆盖,由1~2层表皮细胞组成;其中,品种‘Arapaho’果实的表皮细胞1层、短小且排列紧密,品种‘Boysenberry’果实的表皮细胞2层、细长且排列疏松整齐,品种‘Kiowa’果实的表皮细胞2层、胞壁有褶皱且果面局部凹陷.品种‘Arapaho’的中果皮由大量较完整的薄壁细胞组成并包含没有解体的维管束,而品种‘Boysenberry’和‘Kiowa’的中果皮内均匀分布着解体的薄壁细胞.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品种‘Boysenberry’外果皮具浅波状纹饰、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并具稀疏的表皮毛和片状分泌物;品种‘Kiowa’外果皮表面有明显的不规则波纹状纹饰;品种‘Arapaho’外果皮表面纹理紧凑致密、表皮细胞轮廓清晰且形状规则.3个品种的果肉细胞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解体现象,但品种‘Arapaho’的果肉细胞中分布有没有解体的胶状物质.根据观察结果推测:黑莓果实果皮和果肉的解剖结构以及微形态特征与其硬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地下芽地下结实是指由植株地下芽分化形成的具长管状花被的花伸出地表开放、而子房在地下发育成果实的一种特殊结实现象。白番红花(Crocus alatavicus)是生长于天山西部亚高山带、具地下芽地下结实特性的多年生早春短命植物。本文采用野外观测和控制实验方法,对该物种地下子房和幼果的发育特点与种子扩散特性及其适应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番红花从开花到地下果实露出地表的发育时间约需35 d,地下果实在花梗的伸长生长作用下露出地面开裂并扩散种子,且种子具有油质体等典型蚁传植物种子的特征。蚁类是白番红花种子的主要传播者。在搬运种子的Formica pressilabris、栗色林蚁和黑褐蚁中,F.pressilabris出现的频率最高,但栗色林蚁搬运的速度最快、距离最远。3种蚂蚁搬运白番红花种子的平均距离为62.4±1.7 cm。Formica pressilabris将白番红花种子搬运至蚁穴中后取食油质体,且有超过50%的种子被储藏在蚁穴中。啮齿类和鸟类不传播白番红花种子,但水媒和风媒对种子的短距离散布具有一定作用。这些结果说明:白番红花的地下结实及蚁传特性不仅可保护发育中的子房及果实躲避地表草食动物的取食,避免自然火灾对地上果实的伤害,以及延长果实和种子的发育时间以保障其安全成熟,还可避免真菌和其他病原体的侵扰、减少同胞之间以及母株与子代间的竞争,使种子在适宜环境中萌发并建立新的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