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4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5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气候是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由于温室气体的大规模排放, 气候正在快速的发生变化, 对植物的分布影响巨大。研究采用山茶科山茶属尖萼红山茶(Camellia edithae Hance.)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地考察和网上查阅获取其分布数据, 从世界气候网站和兰州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获取环境变量, 结合R语言、Erdas和ArcGIS等软件对其当前和将来(2070)的分布区进行模拟并得出置信度和计算其面积变化和质心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AUC值均大于0.9, 属于非常好的预测, 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子是Bio01(年平均温度)、Bio04(温度季节变化)、Bio15(降水量变异系数)和Bio03(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在四种二氧化碳排放情景下(RCP2.6、RCP4.5、RCP6.0及RCP8.5)所进行的预测均表明尖萼红山茶的分布面积均有收缩, 且收缩面积随着碳排放程度的加剧而增加, 且最大收缩面积占总面积的80%。通过对该物种质心变化的预测中发现, 其总体呈现向北部迁移的趋势。通过本次的预测发现气候变化在未来可能对尖萼红山茶的生存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42.
木霉是一类具有重要生防价值的丝状真菌。文中首先对分离自浙江省绍兴市和广东省佛山市共12株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进行平板拮抗评价,然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检测拮抗性较好的两株菌的挥发性次级代谢产物。结果表明,棘孢木霉ZJSX5003和GDFS1009菌丝生长迅速,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oxysporum抑制率分别达73%和74%。挥发性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是醇类和酮类,其中包含异丁醇、异戊醇、3-甲基-3-丁烯-1-醇、3-羟基-2-丁酮、2,3-丁二醇和6-正戊基-2H-吡喃-2-酮(6-PAP)。进一步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证实6-PAP具有较好的抑制尖孢镰孢菌的效果,为开发以木霉菌代谢产物如6-PAP为主要成分的生防制剂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3.
田玉清  隋晓琳  张婷  李艳梅  李爱荣 《广西植物》2020,40(12):1838-1848
无论在农田还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异质性普遍存在。植物具有感知土壤养分异质性的能力,并通过调节根系生物量分配及空间分布以获取更多资源。了解寄生胁迫在不同养分条件下对寄主生长发育及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对解析寄主应对寄生胁迫和养分胁迫的适应策略,进而指导寄生性杂草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采用分根试验,通过对寄主分根,并控制根室两侧氮供应水平及寄生胁迫程度,考察了氮胁迫及两种寄主依赖程度不同的马先蒿的寄生对寄主长芒棒头草生长发育及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氮水平与马先蒿寄生均可显著影响长芒棒头草生物量及根冠比,并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其中土壤氮水平为主要影响因子。(2)两种马先蒿对长芒棒头草的危害程度不同。在NPK和2NPK 处理时,三色马先蒿的寄生显著降低长芒棒头草生物量(茎叶:37.1%、51.5%; 根系:35.6%、63.6%); 在NPK处理时,大王马先蒿的寄生显著增加长芒棒头草生物量(茎叶:29.9%,根系:61.2%)。(3)长芒棒头草的根系生长和空间分布受氮营养的异质分布和寄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感知养分空间分布及调节根系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44.
[目的]甘肃马先蒿与感染内生真菌的禾草(紫花针茅和麦宾草)建立根寄生关系,有关内生真菌对根寄生危害禾草光合作用调控方面的研究较少。[方法]本研究以紫花针茅和麦宾草带菌(E+)、不带菌(E-)植株为研究对象,研究甘肃马先蒿寄生和未寄生处理对紫花针茅和麦宾草E+、E-植株不同生长阶段光合特性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甘肃马先蒿寄生显著降低紫花针茅和麦宾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利用率却显著增加,这与禾草是否感染内生真菌无关。甘肃马先蒿寄生后E+紫花针茅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高于E-植株,而麦宾草E+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却低于E-植株;同时,根寄生条件下E+紫花针茅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利用率低于E-植株;而E-麦宾草植株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利用率却低于E+植株。[结论]内生真菌侵染影响甘肃马先蒿根寄生危害禾草的光合作用;甘肃马先蒿和内生真菌同时成为禾草营养消耗库时,内生真菌与禾草的共生关系处于一种互惠共生和相互拮抗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5.
根据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定居盖度(0、17%、41%、71%和89%),选择了5个尾矿砂研究样地,并分析了尾矿砂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其与土壤理化特性、重金属含量和植物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五节芒在尾矿砂上的定居,除pH以外,尾矿砂的有机碳、总氮、总磷、NH4+、-N、NO3--N、速效磷的含量、团聚体稳定性和最大持水量均显著性提高,而土壤重金属总量与DTPA可提取量均显著性下降.主分量分析表明,随着五节芒定居,尾矿砂微生物群落总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真菌、放线菌、菌根菌(16:1ω5c和20:3ω3)、藻类脂肪酸含量以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香农-维纳指数)均显著提高,并且与一些土壤理化特性,如NO3--N、速效磷、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全氮和五节芒地上、地下生物量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仅有革兰氏阴性细菌和菌根菌脂肪酸含量分别与DTPA-铜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6.
连续年龄序列桉树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养分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漳州地区,对连续年龄序列(2、3、4、5、6年生)的尾巨桉(Eucalyptus grandis ×E.urophylla)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其养分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2、3、4、5和6年生)的年凋落物总量分别为2796.65、3098.10、4489.13、4200.72和3692.40 kg·hm-2,呈现先期增加,4年生后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各年龄段林分凋落物量均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动态,其中3、4和6年生林分呈单峰型,前二者出现在6月,后者出现在4月;而2和5年生林分则出现2个峰值,前一个峰值出现在4月,后一峰值出现在6月.在凋落物的组成中,落叶占总凋落物量的84.86%~90.04%,其次分别为碎屑物(5.01%~6.70%)、落枝(2.95%~4.52%)、树皮(2.64%~3.62%)和落果(0.30%~0.55%).凋落物各组分中,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N>Ca>K>Mg>P.各龄级桉树人工林凋落物中5种元素的年通量的大小顺序表现为:4年生(133.20 kg·hm-2)>5年生(124.98 kg·hm-2)>6年生(97.56 kg·hm-2)>3年生(90.51 kg·hm-2)>2年生(86.01 kg·hm-2).  相似文献   
47.
收割对穗花狐尾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深为24 cm的桶中,以6、12和18 cm等3个收割强度对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进行了连续4次收割实验,研究了收割强度、收割频次及收割季节对穗花狐尾藻生长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下旬第1次收割18 cm后,植物在41 d恢复,但产生分枝较少,影响了植物的无性繁殖;9月下旬之前,前2次收割6 cm或12 cm后,穗花狐尾藻在55 d恢复,并能产生较多的分枝,而且条枝总长有明显的增加,表明穗花狐尾藻的无性繁殖没有受到抑制;10月初第2次收割18 cm,或11月下旬前第3次收割6或12 cm后,植物均能安全越冬,恢复时间至少4个月以上;各次收割后,穗花狐尾藻的新生枝条主要从切割处萌发(至少40%以上),其次是从基部萌发(0~41.3%);随着收割次数增加,干质量的相对增长率下降,而根冠比增加。  相似文献   
48.
拟康氏木霉胞壁多糖对黄瓜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全面地认识拟康氏木霉菌(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SDTP1)的抗病机理,为该菌的开发和科学的施用提供依据,通过灌根处理和人工接病的方式研究了拟康氏木霉菌胞壁多糖(TPWS)对黄瓜幼苗抗病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用浓度为200mg/L的TPWS处理后对人工接种尖镰孢分生孢子悬液的黄瓜幼苗的保护作用达到53.8%,浓度进一步提高保护作用升高不明显;用200mg/L的TPWS处理后,黄瓜幼苗下胚轴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OD)的活性及木质素的含量分别于6、30、30h后开始迅速升高,最高值时分别是对照的2.2、3.1、4.4倍;用200mg/L的TPWS处理后需要4d黄瓜幼苗才能表现出抗病性,不仅降低了伤根接种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悬液幼苗的枯萎病发病率,也能降低在茎部和叶面穿刺接种灰葡萄孢分生孢子悬液幼苗的灰霉病发病率。而TPWS在体外对两种病原菌无抑制作用,我们认为经处理的幼苗枯萎病和灰霉病发病率的降低与TPWS诱导了幼苗的抗病性有关,且这种抗性是系统的、非特异性的。抗病性可能与木质素含量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9.
以来源于重庆、广西、湖南、广东、江苏、陕西等省区的72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产地与类型及采收方法对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的影响,为良种的选育和药材的采收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1)早熟型与中、晚熟型青蒿素含量的差异显著,其顺序为:中熟型>晚熟型>早熟型;(2)在同一管理条件下不同茎秆颜色的青蒿素含量之间差异显著,其顺序为:白杆型>黄绿秆型>紫秆型>绿秆型;(3)不同产地的黄花蒿青蒿素含量动态变化规律一致,青蒿素含量最高时期为孕蕾期,是最佳采收期;(4)不同部位之间青蒿素含量差异显著,以叶片的青蒿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0.
饥饿对小规格斑点叉尾鮰体重及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80尾初始体重为(41.9 ± 0.5)g的斑点叉尾鮰放养于18个室内容积为300L的水族箱中进行饥饿处理12周,每箱放10尾,每2周取样一次,研究长期饥饿胁迫下斑点叉尾鮰生长和鱼体生化组成的变化,尤其是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的体重、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和脂体比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 < 0.05);饥饿过程中全鱼的蛋白质、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 < 0.05),水分含量显著增加(p< 0.05),而灰分含量变化不大;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前6周变化不显著(p > 0.05),而6周后显著降低(p < 0.05),脂肪、糖原和灰分含量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 < 0.05),水分含量显著增加(p < 0.05);肝脏中的蛋白质和水分含量随饥饿时间的延长显著上升(p < 0.05),粗脂肪和糖原的含量则显著下降(p < 0.05);在12周的饥饿时间内,总的必需氨基酸所占的百分比变化不显著(p > 0.05),而总的必需氨基酸和总的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显著增加(p < 0.05);斑点叉尾鮰肌肉中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和n-6 系列脂肪酸的百分含量显著下降(p < 0.05),而总的n-3系列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p < 0.05)。n-3/n-6脂肪酸的比值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 < 0.05)。以上结果说明:斑点叉尾鮰在饥饿条件下优先动用机体的贮存性物质(脂肪和糖原)作为能源的供给物,而后才被迫动用组织或器官中的功能性物质蛋白质;长期饥饿胁迫下斑点叉尾鮰优先保留必需氨基酸及EPA、DH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