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以吉粳88为材料,通过对不同培养基和激素的筛选,确定最佳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NMB培养基为吉粳88最适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通过L9(33)正交实验研究最适激素浓度配比,筛选出吉粳88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激素配比为2.0 mg/L 2,4-D+0.2 mg/L 6-BA+0.10 mg/L NAA。在添加2.0 mg/L 6-BA+0.5 mg/L NAA的NMB基本培养基条件下,吉粳88的分化率最高,成培苗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42.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人工饲料的配方进行了优化,以化蛹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稻叶粉、麦胚粉、玉米粉、干酪素、酵母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发育与化蛹率影响较大,大豆粉的影响不明显。通过统计寻优获得的优化配方为:每135 g人工饲料中,稻叶粉3 g、麦胚粉8 g、玉米粉4 g、干酪素4 g、酵母粉4 g。在温度27℃,相对湿度80%左右,光照L∶D=16∶8的条件下,使用该优化配方饲养稻纵卷叶螟,25.6%的供试初孵幼虫能完成幼虫发育并化蛹,幼虫期平均26.9 d,蛹重1622mg。与以前的研究结果比较,化蛹率与蛹重均有显著提高,而幼虫历期略短。  相似文献   
43.
收集授粉后不同时期报春兜兰栽培品种‘金州报春’的种子,观察种子形态特征和萌发过程,建立了高效快繁体系。试验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RE+O-3nag·L~NAA+0.1mg·L~6-BA+100mL·L-1椰子乳(体积比);授粉162d后的种子萌发率较高并且无白化现象,授粉203d的种子播种后萌发率可达94-33%;分化后的原球茎在壮苗培养基上培养4个月后可得到有5~6片叶、高3~5cm的健壮试管苗。  相似文献   
44.
竹叶菜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叶菜为百合科鹿药属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做菜口感好,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而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野生蔬菜.有关竹叶菜及其同属的组织培养研究均未见报道.本文以竹叶菜的顶芽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初步探索了竹叶菜的组织培养技术,结果表明:芽诱导的合适培养基为:MS +6-BA 1.5 +NAA 0.05+0.6%琼脂+3%蔗糖;芽继代培养的合适培养基为:MS+6-BA 1.2 +NAA 0.05 +0.6%琼脂+3%蔗糖;无菌小苗生根的合适培养基为:MS+ IAA 1.5+ NAA 0.2+ 0.6%琼脂+3%蔗糖.为竹叶菜今后较大规模地栽培或生产提供种苗及技术贮备,为实现竹叶菜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供求信息     
《生物技术通讯》2013,(4):551-551
默克密理博北京清大天一科技有限公现有10L、60L、120L、650L、1200L、4000L等一系列规格的CLAVORUS生物反应器。从2008年至今,已为数家生物制药企业进行工艺技术的研发和优化,并成功地运用到实际生产。CLAVORUS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充分体现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的特点:管道布局简洁,工艺管路上的气动阀门及排放终端均选用进口产品;选材优质,确保反应器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控制系统为液晶触屏显示,预留计算机接口,可实现远程在线监控。公司规模化生产基础细胞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可为客户量身打造个性化培养基。强大的研发团队支持良好的服务,让客户无忧无虑使用CLAVORUS生物反应器。  相似文献   
46.
为了明确土壤污染对中国产桫椤科植物的生殖影响,以探讨中国桫椤类乃至其他濒危蕨类濒危的内在原因。该研究以中国产9种桫椤植物为材料,采用各植物原产地地表土壤培养孢子至配子体成熟,全程比较观察配子体畸变类型,统计畸变率;并分别取3个属的代表种笔筒树、大叶黑桫椤和中华桫椤的孢子,以MS培养基为对照,分别用5mg·kg^-1Pb^2+和1mg·kg^-1Cd^2+单因素胁迫培养配子体,比较观察各组的配子体形态畸变类型,统计畸变率。结果表明:(1)中国产桫椤类9种植物配子体培养过程中共出现17种形态畸变类型,其中4种为分化畸变,7种为假根畸变,4种为细胞畸变,2种为性器畸变。(2)不同培养基——对照组(MS培养基)、原产地土壤、Cd^2+胁迫、Pb^2+胁迫对中国产桫椤科9种植物配子体的平均畸变比例分别是2.28%、12.61%、31.58%和33.58%。(3)9种桫椤的配子体畸变类型及其畸变率均与培养基的胁迫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其配子体发育都受到了产地土壤污染的严重伤害。(4)3种桫椤属植物配子体对土壤环境胁迫的耐受力强弱为黑桫椤属>白桫椤属>桫椤属。(5)桫椤科配子体的形态畸变多样性与胁迫条件之间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7.
本文研究了不同碳源对须糖多孢菌生长以及丁烯基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通过寻找优势碳源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促进须糖多孢菌丁烯基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试验共设11个处理,1个对照,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不同处理组菌体OD600值和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筛选获得最优碳源及其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除可溶性淀粉和木糖外,须糖多孢菌在9种碳源中都能进行生长,对不同构型碳源显示较好的利用率。在以半乳糖、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作为碳源时具有较好的生长速率,而以甘露糖为碳源时能显著促进丁烯基多杀菌素的合成。选择甘露糖最佳添加浓度为5 g/L,须糖多孢菌最高菌体浓度和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分别是初始配方条件的1. 32倍和1. 78倍,显著提高了丁烯基多杀菌素的产量。上述结果为培养基碳源对丁烯基多杀菌素生物合成影响机制的研究及丁烯基多杀菌素大规模工业化发酵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8.
为获得广泛栽培原料和提高栽培菌核生物学效率,开展了桦褐孔菌人工栽培比较试验,并利用桦褐孔菌常规栽培配方筛选人工栽培管理条件。试验获得桦木屑培养料出核最佳条件:菌袋不割口,无棉盖体封口,温度20~25℃,光照200 lx,基质含水量60%。菌丝粗壮,浓密,生长速度快;菌核出现早,数量多,颜色深,产量高。此管理条件下,通过桦木屑、杂木屑+玉米芯的复方栽培基质比较,获得了代用栽培料配方:杂木屑46%,玉米芯40%,麦麸10%,豆粉2%,白糖1%,石膏1%,水分60%,pH自然。菌核产量27.5 g/袋,生物学效率达30.7%,该配方与桦木屑基质菌核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9.
【背景】碱性丝氨酸蛋白酶(Subtilisin)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工业酶制剂。【目的】旨在通过优化启动子、信号肽及培养基组分来提高地衣芽胞杆菌中碱性丝氨酸蛋白酶产量。【方法】以地衣芽胞杆菌BL10为出发菌株,构建了含有4种不同类型启动子(PbacA、P43、PaprE和PsrfA)及4种不同类型信号肽(SPVpr、SPSacB、SPSacC和SPAprE)的碱性丝氨酸蛋白酶表达菌株,并在获得高产菌株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基优化。【结果】4种启动子的表达水平为PbacAPaprEP43PsrfA,4种信号肽的分泌效率为SPAprESPSacCSPSacBSPVpr。其中,菌株BL10/pPbacA-aprE产生最高的碱性丝氨酸蛋白酶酶活(275.21 U/mL),相比于出发菌株BL10/pHY-aprE (167.98 U/mL)提高了64%。随后,通过对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并结合正交优化,获得了一种高产碱性丝氨酸蛋白酶的培养基(g/L):玉米淀粉40.0,豆粕50.0,(NH4)2SO4 4.0,K2HPO4 3.0,CaCO3 1.0。最后,碱性丝氨酸蛋白酶酶活提高到747.37 U/mL,是初始酶活的4.45倍。【结论】为工业化高产碱性丝氨酸蛋白酶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0.
灵芝MP-01菌株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雪梅  宋爱荣  徐群 《菌物研究》2006,4(3):12-14,26
对灵芝MP-01菌株在三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液体发酵过程中的pH值变化、发酵全液的多糖含量变化、菌丝生物量及发酵培养性状等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玉米面培养基是灵芝MP-01菌株液体发酵的适宜培养基,其适宜的终止发酵时间在培养的第6 d,此时发酵液多糖含量达到10.32 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