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5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间斑寇蛛Latrodectus tredecimguttatus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毒腺外组织甚至卵粒中也存在毒性成分。研究毒腺外的毒素不但可以加深对蜘蛛毒素的了解,而且可以发现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型毒素分子。为了探究间斑寇蛛卵粒中低丰度表达的蛋白质类毒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间斑寇蛛卵粒转录组中挖掘出一条编码多肽毒素的基因序列,利用基于3′-RACE和巢式PCR的策略成功克隆并异源表达了该基因。表达的多肽毒素命名为间斑寇蛛卵粒毒素-Ⅵ(Latroeggtoxin-Ⅵ,LETX-Ⅵ)。生物学活性鉴定结果表明,LETX-Ⅵ能抑制ND7/23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电流和促进PC12细胞多巴胺的释放,但对美洲蜚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细菌和真菌不显示明显的毒性,说明LETX-Ⅵ是一种哺乳动物特异的神经毒素,在神经生物学研究工具试剂和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目的采用液相悬浮芯片系统同时测定实验兔圆小囊中IL-1β、IL-1R1、IL=8、IL-8RA和IL=15各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利用Affymetrix的Panomics QuantiGene Plex2.0Assay中bDNA信号放大和多磁珠分析技术,来同时检测两种实验兔圆小囊中多重mRNA并定量。建立实验兔免疫相关白介素基因的液相悬浮芯片检测方法。结果可同时检测IL-1β、IL=1R1、IL-8、IL=8RA和IL-15各基因的含量,并发现WHBE兔IL-1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JW兔(P〈0.05),IL-1R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JW兔(P〈0.01),IL-8RA基因在WHBE兔中的相对表达量也高于JW兔(P〈0.05)。结论建立了实验兔白介素基因的液相悬浮芯片检测方法,WHBE兔的IL-15、IL-1R1和IL-8RA基因表达量较高,可能与WHBE兔独特的免疫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43.
驱动蛋白(kinesin)是以微管为轨道的分子马达, 其催化ATP水解为ADP, 将贮藏在ATP分子中的化学能高效地转化为机械能, 在细胞形态建成、细胞分裂、细胞运动、胞内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等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植物驱动蛋白的研究落后于动物和真菌, 其原因不仅由于植物进化出独有的驱动蛋白家族, 而且其家族成员数量远多于动物驱动蛋白。该文主要总结了驱动蛋白在微管阵列动态组织, 包括周质微管和有丝分裂早前期微管带、纺锤体及成膜体中的角色和功能, 以及其对植物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同时对重要经济作物大豆(Glycine max)中的驱动蛋白进行了系统分析、分类及功能预测, 发现大豆驱动蛋白数量庞大。结合公共数据库中大豆转录组数据, 对部分大豆驱动蛋白进行功能预测, 以期对大豆及其它作物驱动蛋白功能研究提供线索和启示。  相似文献   
44.
利用cDNA芯片技术从含有2,952个克隆的杨树芯片中筛选出1,160个受杨盘二孢菌诱导的基因。功能分析表明,该1,160个基因分别属于11个功能类别,除了功能未知基因外,参与新陈代谢、防御反应、信号传导及转录调控的基因最多,这4大类基因约占基因总数的42%。1,160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926个基因被定位于19条染色体上,其中被定位于第Ⅱ条染色体上的差异基因最多,共102个(11.0%),其次是第Ⅰ条染色体,共93个(10%),被定位到第ⅩⅦ条染色体上的差异基因最少,仅有11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则表现为在部分染色体的末端区域存在大量的聚集,在中间区段则相对较少和排列稀疏,基因的这种分布情况与植物抗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
陆地棉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陆地棉‘CRI36'的叶片为材料,使用RACE技术克隆到了棉花叶绿体Cu/Zn-SOD酶基因。基因序列全长共1 043 bp,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含有叶绿体信号肽,和已知植物的叶绿体Cu/Zn-SOD酶蛋白的氨基酸残基的同源性在66%~74%之间。基因的表达谱分析显示:棉花叶绿体Cu/Zn-SOD酶基因主要在叶片、茎中表达,根、花和下胚轴中没有检测到信号,即基因的表达主要在棉花的绿色组织。不同生育期的表达谱结果证实:该基因主要在苗期表达,以后表达逐渐减少。用pET-21a(+)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的表达结果显示:表达后得到一个29.0 kD的新蛋白,其分子量与预期目标一致。对SOD酶活性的分析证实,重组菌的酶活性显著增加,证明克隆的基因具有活性。  相似文献   
46.
以来自哈尔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强毒株(Harbin 毒株,H) 的基因组RNA为模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 的方法得到了其A 节段的全长cDNA 片段,分5'端(1 659bp) 和3'端(1 444bp) 上下两段分别克隆到pGEMB○R - T 载体上,测定了其核苷酸顺序,在长为3 101 bp 中含有两个阅读框ORFA1 和ORFA2 ,分别编码1 012 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VP2 - 4 -3) 和145 个氨基酸的VP5,ORFA1 和ORFA2 有部分的重叠。将核苷酸序列及推测出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IBDV 血清Ⅰ型和Ⅱ型毒株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 毒株与其它血清Ⅰ型毒株之间,在核苷酸水平上存在25bp - 267bp 的差异;在氨基酸水平上存在17 ~40 个氨基酸的差异。在VP2 - 4 - 3 内比较显示,H 毒株与P2 、Cu- 1 之间氨基酸的差异最小为1 .7% ,H 毒株与UK661 之间氨基酸的差异最大为3 .9 % 。变异主要发生在VP2 的可变区(206 - 350 位氨基酸) ,在H 毒株所特有的12 个氨基酸当中,该区就占5 个,代表1 .76 % 的变异。VP4、VP3 和VP5区各有  相似文献   
47.
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的分析和克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GM-U74A基因芯片分别检测了正常对照组(db/m小鼠)、糖尿病肾病组(db/db小鼠)、大黄酸治疗组(大黄酸150 mg/kg治疗12周)肾脏基因表达谱.发现在12 437个基因(包括表达序列标签)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有1 085个基因表达下调,37个基因表达上调,其中变化幅度大于2倍,表达下调的有166个和表达上调的有29个.与糖尿病肾病组相比,大黄酸治疗组有384个基因表达下调,155个表达上调,其中变化幅度大于2倍,表达下调的有47个和表达上调的有30个.在此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个差异表达的表达序列标签(EST)进行了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它是一个未知功能基因——“REKEN cDNA 0610006H10”基因的一部分.在用RT-PCR进一步验证了其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后,对“REKEN cDNA 0610006H10”基因进行了克隆.  相似文献   
48.
中华绒螯蟹卵巢RACE 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 ,已经获得了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为了进一步获得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 ,运用SMART技术 ,成功构建了中华绒螯蟹卵巢 (Ⅲ期 )RACEcDNA文库。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 ,文库所含全长cDNA的长度主要集中在 5 0 0~ 2 0 0 0bp之间 ,RACEPCR结果表明 ,所用基因特异性引物与接头引物皆能扩增出产物 ,说明所构文库的质量较好 ,适于用RACE方法从中分离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相关基因的全长cDNA。  相似文献   
49.
紫杉醇合成代谢途径中紫杉烯合成酶cDNA的克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紫杉烯合成酶(Taxadienesynthase)被认为在紫杉醇合成代谢途径中起着限速酶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紫杉烯合成酶的作用机理和紫杉醇生物合成代谢调控机制,采用RTPCR技术从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愈伤组织中获得了紫杉烯合成酶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在载体pGEMTEasyVector上,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中,经EcoRI酶切检测,Southernblotting及部分cDNA序列分析证实该片段确为紫杉烯合成酶基因,与国外报道的从太平洋红豆杉(Taxus.brevifolia)幼茎中得到的紫杉烯合成酶基因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50.
B→O血型转变工具酶α-半乳糖苷酶cDNA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α-半乳糖苷酶是实现 B→O血型转变、制备通用型血的关键工具酶 .利用反转录 PCR方法从中国海南 Catimor咖啡豆中克隆α-半乳糖苷酶 c DNA,插入嗜甲基酵母 P.pastoris分泌表达载体 p PIC9K中 ,转化 P.pastoris GS1 1 5,筛选高表达重组菌株 .经甲醇诱导表达 7d后 ,发酵液总蛋白分泌量约 1 .2 mg/ml,SDS- PAGE呈现约 41 k D特异表达带 ,与专一性底物对 -硝基 -苯基 -α- D-吡喃半乳糖苷反应证明 ,表达产物具有 α-半乳糖苷酶活性 ,最高达到 1 8U/ml.初步实验表明 ,表达的 α-半乳糖苷酶可酶解 B型红细胞 ,成功实现 B→O血型转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