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池塘养殖是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主要养殖方式,但关于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雄体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规律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定点连续采样,首先系统研究池塘养殖过程中三疣梭子蟹雄体的生长和成熟雄体生殖系统的外观及组成的变化,其次研究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雄体性腺发育过程中性腺各部分组织学特征及其指数的变化,以及不同月份雄体性腺发育的情况和比例。结果表明:(1)三疣梭子蟹雄体的体重和壳宽增长率及特定增长率均在8月份最高,且体重与壳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三疣梭子蟹成熟雄体的生殖系统由体外(阴茎、交接器)和体内(精巢、输精管)两部分构成。(3)根据精巢和输精管的外观、组织学特征及其指数的变化,可将三疣梭子蟹雄体性腺发育分为3期。精子发生期,即精巢内主要细胞类型是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精巢指数为0.07%~0.16%,此时输精管呈透明状,肉眼很难发现;精荚形成期,精巢内主要细胞类型为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精巢指数为0.10%~0.51%,输精管内有大量精荚和分泌物,输精管指数为0.01%~0.41%;成熟期,精巢内主要细胞类型是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精巢指数为0.10%~0.41%,输精管进一步膨大,输精管指数为0.20%~0.65%。(4)在雄体性腺发育期间,性腺指数和输精管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而精巢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统计分析发现性腺指数与肝胰腺指数无明显的相关性。(5)池塘养殖雄体性腺发育不同步,7月份主要处于精子发生期,8月底,有76%的雄体性腺发育达到精荚形成期,至9月底,达到成熟期雄体的比例为47%,此后雄体性腺发育趋于成熟,10月中下旬至12月份池塘养殖雄体均主要处于成熟期。  相似文献   
22.
用DME∶Ham sF12(1∶1)培养液,添加3个水平的EGF和2个水平的胰岛素,组合成6种培养体系(CS)分别培养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对细胞生长速度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率进行测定,测得在添加10μg/ml的胰岛素和40 ng/ml的表皮生长因子的培养体系中,以1.673±0.185×105/ml密度接种细胞,经3.5天,密度达到6.890×105/ml,其生长速度最快;染色体数目为二倍体的百分率为75.77%。综合衡量,CS-5在本研究中更适合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3.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P(microsomaltriglyceridetransferprotein ,MTP)首先是从牛的肝细胞微粒体碎片中分离获得的 ,其作用是加速甘油三脂 (triglyceride ,TG)、胆固醇 (cholesterylester ,CE)和磷脂酰胆碱 (phos phatidylcholine ,PC)的转运和细胞或亚细胞膜的生物合成。它后来在肝细胞和小肠的微粒体膜中发现[1 ] ,由于它的位置及其转运TG可以推测与血浆脂蛋白中极低密度脂蛋白 (verylowdensitylipoprotein ,VLDL)和乳糜微粒 (chylomi crons ,CM)的组装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4.
芽孢杆菌植酸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源于芽孢杆菌的中性植酸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适合作为消化道呈中性鲤科鱼类的饲料添加剂。该植酸酶晶体具有独特的螺旋桨样空间结构,钙离子在其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的结构功能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表现出特有的催化机理。该基因与已知植酸酶基因的结构有所不同,是一种新的植酸酶。目前主要采用多种原核表达系统对其进行表达。比较表明,芽孢杆菌表达系统和酵母表达系统是实现芽孢杆菌植酸酶规模化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5.
植酸酶phyAm基因结构延伸突变改善酶的热稳定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来源于黑曲霉N25的植酸酶基因phyA^m重组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0b(+),以重组表达载体pET30b-FphyA^e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结构延伸突变植酸酶基因phyA^m(在植酸酶基因C端增加了来源于pET-30b-FphyA^m载体上13氨基酸残基)。含突变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PIC9k-phyA^e在GS115酵母中表达。纯化的突变酶pp-NP^e与野生型酶PP-NP^m-8相比:PP-NPA^e的最适反应温度上升了3气,75℃处理10min,热稳定性提高21%,比活力略有提高。最适反应pH为5.6,有效pH范围pH4,6到pH6.6。比未突变酶扩大了0.4单位。  相似文献   
26.
将来源于黑曲霉N25的植酸酶基因phyAm重组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0b(+),以重组表达载体pET30b-F-phyAm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结构延伸突变植酸酶基因phyAe(在植酸酶基因C端增加了来源于pET-30b-F-phyAm载体上13氨基酸残基)。含突变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PIC9k-phyAe在GS115酵母中表达。纯化的突变酶PP-NP-e与野生型酶PP-NP-m8相比:PP-NPAe的最适反应温度上升了3℃,75℃处理10min,热稳定性提高21%,比活力略有提高。最适反应pH为5.6,有效pH范围pH4.6到pH6.6。比未突变酶扩大了0.4单位。  相似文献   
27.
F43Y及I354M,L358F定点突变对植酸酶热稳定性及酶活性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组酵母PPNPm8的植酸酶phyAm基因进行PCR介导的定点突变,即将植酸酶43位的苯丙氨酸替换为酪氨酸(F43Y),将其354、358位的异亮氨酸、亮氨酸分别替换为甲硫氨酸和苯丙氨酸(I354M,L358F),得到了2个突变体PPNPm-1(F43Y)及PPNPm-2(I354M,L358F).含突变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PIC9kphyAm-1,pPIC9kphyAm-2在毕赤酵母GS115中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酶活性测定及热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突变体PPNPm-1最适反应温度比未突变体PPNPm8上升了3℃,75℃处理10min,热稳定性提高15%,比活力提高11%;PPNPm-2最适反应温度未改变,热稳定性比PPNPm8仅提高3%,比活力降低6.5%.对突变前后的植酸酶空间结构进行比较预测,发现突变氨基酸Tyr43与空间位置相邻的Asn416之间形成氢键,增强了酶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8.
应用超薄切片及电镜观察发现,人工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gosling new type viral enteritis virus,NGVEV)后不同时间宰杀的及发病的雏鹅,其心、肝及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质)中均有典型腺病毒粒子.病毒侵害的靶器官主要是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以上皮细胞微绒毛断裂、脱落开始,进一步发展为上皮细胞核畸形,固缩,核仁消失,核膜模糊和胞核崩解;胞浆严重空化,形成含有很多病毒粒子的"封入体";粗面内质网严重扩张呈囊状,其上的核蛋白体严重脱落;线粒体外膜破裂或嵴断裂及空化,部分受到损害的线粒体充满大量的病毒粒子;形成肠道栓子的外层假膜由大量的病毒粒子、细菌以及坏死的肠上皮细胞组成.肝和心的损害主要发生于感染早期,其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出现类似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变化.病毒在细胞核复制和装配,通过芽生或核膜的破裂而进入胞质,病毒于胞浆中主要是以"封入体"的形式存在,此外还有少量游离病毒.病毒释出细胞外可通过细胞膜芽生或破裂方式,也可通过与核外膜紧密联系的特殊膜性管道将病毒由胞核运至胞外.还讨论了小鹅瘟与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在超微结构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29.
两种脂肪细胞内脂滴染色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油红O染色法和尼罗红染色法对脂肪细胞内脂滴染色的优劣,探讨科研工作中更优的脂滴染色方法。方法采用经典的"鸡尾酒"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诱导分化8d后,对细胞内脂滴进行油红O染色和尼罗红染色,观察脂滴形态并测定甘油三酯含量。结果两种染色方法中甘油三酯的测定结果一致。但油红O染色过程较为繁琐、耗时较长,染料不易清洗干净,导致染料残留,从而引入实验误差,影响测定结果;而尼罗红荧光染色操作简单、耗时短以及背景更洁净。结论尼罗红荧光染色法应用于脂肪细胞内脂滴的鉴定和定量测定更加简单、便捷。  相似文献   
30.
中华绒螯蟹肠道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2种染色方法对中华绒螯蟹肠道肥大细胞进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甲苯胺蓝(TB)和阿尔新兰-藏红染色(AB/SO)对中肠,后肠和之间的肠球进行了染色。结果 TB和AB/SO两种染色均能不同程度的显示中华绒螯蟹肠道肥大细胞,且TB更为适合。肠道粘膜上皮肥大细胞的形态主要为椭圆形或者圆形。中肠的前段和中段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粘膜层的上皮细胞、基膜及外膜的结缔组织中;后肠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粘膜下层的结缔组织颗粒和肠腺中;肠球中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肠球边缘少数存在的嗜酸性颗粒和嗜碱性颗粒中。结论中华绒螯蟹肠道肥大细胞具有与其他动物有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自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