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早期断奶会使仔猪产生心理、环境和营养应激反应,引起仔猪腹泻、营养不良和生长迟滞等。本试验通过在日粮中添加刺五加提取物,饲喂21日龄断奶仔猪,观察其生长性能、腹泻指数、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参数等指标的变化,为开发绿色防病促生长剂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刺五加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降低料肉比,显著防治早期断奶仔猪腹泻(P<0.05),其作用强于粘杆菌素;刺五加提取物组第1周的α-淀粉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大于对照组(P>0.05),第2周的尿素氮含量极显著大于抗生素组和对照组(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第4周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刺五加提取物能够缓解仔猪的早期断奶应激,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72.
鲜红  侯蓉  郑鸿培 《四川动物》2006,25(1):55-58
在2004年度2~5月大熊猫繁殖季节,对5只不同年龄雄性大熊猫的精液使用酶免法检测精清中的PAF-AH含量,并初步探讨了其含量高低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所有受检样品中均检测到PAF-AH活性的存在,浓度最低仅12.96 mmol/min.mL,最高达275.42 mmol/min.mL,大熊猫年龄不同、采精时间不同,精清PAF-AH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同时PAF-AH的含量表现出与精子活力呈极显著负相关(R=-0.73,P<0.001),与精子运动状态呈显著负相关(R=-0.58,P<0.05);与精子形态完整性也有一定相关性但差异不显著(R=-0.42,P>0.05)。结果表明,大熊猫精清中含有PAF-AH,其含量高低与大熊猫年龄、采精季节及精液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73.
从发生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斑点叉尾NFDA5肝、肾分离到一高致病性的菌株(CCF00024),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对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为非发酵型,严格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极生多鞭毛,对除麦芽糖和甘露糖以外的多种糖类不能利用产酸,氧化酶阴性,DNA酶、蛋白酶、脲酶、赖氨酸脱羧酶阳性,MR阴性。在以该菌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Y970826)和GenBank及RDP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CCF00024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聚在一簇,特别是与S. maltophilia M51的同源性最高,其序列相似性达99.6%,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将其鉴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相似文献   
74.
最新研究表明,核受体LXR是糖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LXR在肌肉和脂肪组织中通过葡糖转运蛋白(GLUT)使葡萄糖上调控,在肝脏中通过抑制重要的糖合成酶的表达来抑制糖合成。  相似文献   
75.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小熊猫巢域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2年5~11月,在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6只小熊猫的巢域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6只戴颈圈个体M1、M2、M3、F1、F2、F3的巢域面积分别为330·26hm~2、135·18hm~2、190·67hm~2、98·23hm~2、141·60hm~2、204·80hm~2;雄性个体平均巢域面积为218·70hm~2,雌性个体为148·21hm~2。小熊猫个体间巢域重叠普遍,平均重叠率达25·33%,其中雄性个体之间为26·00%,雌性个体之间为23·67%,两性个体之间为25·67%。可能受人为干扰的影响,M1在6只监测个体中巢域面积、日均移动距离均为最大。  相似文献   
76.
基因工程酵母产植酸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重组基因工程酵母(PP-NP-1)进行诱导培养,然后对诱导表达物进行饱和硫酸铵分级沉淀,再对沉淀进行Western印迹,证实其为特异的植酸酶,再对基因工程菌所产植酸酶进行纯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测得其分子量为70.2kD;酶作用最适温度为55℃;在pH2.5-5.6范围内植酸酶均具较高的酶活性,最适pH为4.6,另外Ca^2 ,牛血清白蛋白,Mn^2 ,Mg^2 对酶有激活作用,而HPO4^2-,SDS,Cu^2 ,Fe^2 对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7.
有益芽孢杆菌受体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茚三酮法测定了30株有益芽胞杆菌的赖氨酸产量,然后在不同的溶菌酶浓度下,对赖氨酸产量超过0.07g/L的21株菌进行原生质体转化质粒pUB110,测定原生质体形成率、原生质体再生率及转化频率,结果6103,6104,6120,6129四株菌的转化频率较高。最后,采用经典遗传学方法选育AEC抗性突变株,使赖氨酸积累提高。其中,B.licheniformis 6104诱变菌株610401能积累赖氨酸2.91g/L ,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7倍左右,转化率也提高了一个数量级。通过质粒的再转化试验及传代稳定性试验,进一步证实B.licheniformis 6104及其 突变菌株610401是较好的受体菌,尤其是用于赖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8.
采用酸性茚三酮法测定了30株有益芽胞杆菌的赖氨酸产量,然后在不同的溶菌酶浓度下,对赖氨酸产量超过0.07g/L的21株菌进行原生质体转化质粒pUB110,测定原生质体形成率、原生质体再生率及转化频率,结果6103,6104,6120,6129四株菌的转化频率较高。然后,采用经典遗传学方法选育AEC抗性突变株,使赖氨酸积累提高。其中,B. licheniformis 6104诱变菌株610401能积累赖氨酸2.91 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7倍左右,转化率也提高了一个数量级。通过质粒的再转化试验及传代稳定性试验,进一步证实B.licheniformis 6104及其突变菌株610401是较好的受体菌,尤其是用于赖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9.
【目的】本试验测定了两个奶牛场健康乳汁和乳房炎乳汁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以揭示不同奶牛场之乳汁菌群的异同,评估其对乳汁代谢的影响是否相同。【方法】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测定两个奶牛场6头健康奶牛和6头乳房炎奶牛乳汁中微生物16S rRNA V4区序列,并对菌群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场内及场间的乳汁菌群差异。【结果】四组乳汁样本共获得4013234条原始序列,经过滤后获得2887024条优化序列。Alpha多样性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Beta多样性四组样本均分别聚类;在场1和场2中,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优势菌属分别是克雷伯氏菌属和埃希氏菌属;在2个奶牛场的健康乳汁中,场2的埃希氏菌属、葡萄球菌属的丰度显著高于场1;在2个奶牛场的乳房炎乳汁中,场2的埃希氏菌属、乳球菌属的丰度显著高于场1;2个奶牛场健康乳汁中的嗜冷菌总丰度分别为31.87%和38.72%;关联分析及功能预测分析表明,2个奶牛场健康乳汁与乳房炎乳汁优势物种之间的关系差异较大;场1无论是Level 1还是Level 2水平,均发现显著性差异的代谢通路,而场2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的代谢通路。【结论】本试验研究了两个奶牛场健康乳汁和乳房炎乳汁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异同,为两个奶牛场在乳房炎的预防工作以及原料奶在冷链运输过程中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亚精胺(spermidine)是含有3个胺基的低分子量脂肪族碳化物,是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的天然多胺之一。自噬(autophagy)对于降解细胞内受损蛋白质和细胞器是必需的。外源性亚精胺可作为自噬的天然诱导剂,并且是安全和无毒的。新近研究表明,亚精胺可通过AKT/AMPK-FoxO3-Atg途径诱导自噬,还能促进组蛋白脱乙酰基酶4(histone deacetylase 4,HDAC4)向细胞核转运,降低细胞质HDAC4含量,进而增强微管相关蛋白1S(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S,MAP1S)乙酰化和稳定性以激活自噬。此外,亚精胺可作为乙酰转移酶抑制剂调节EP300活性,进而改变Atg5、Atg7、LC3和Atg12的乙酰化状态。同时,还可通过诱导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去磷酸化,激活ULK1/2-Atg13-FIP200复合物参与调控动物机体内的自噬过程。本文就自噬概念和亚精胺诱导自噬作用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