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己酮可可碱在哺乳动物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的应用情况.概括了己酮可可碱在精子细胞浆内注射、人工授精、体外处理精液和口服使用对生殖细胞的改善作用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后概述了己酮可可碱对生殖细胞可能生生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设计带有BsmBI、BsaI或AarI酶切位点的引物,用RT-PCR扩增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8个基因全长片段,克隆入双向转录/表达载体pHW2000,并在PB2、PB1和NA基因中共引入了3个沉默突变标签。将其2个表面基因(HA和NA基因)加上任意1个内部基因,而其它5个内部基因来自A/WSN/33,进行了6种3 5组合形式的基因重排,把相应组合的转录/表达质粒共转染COS-1细胞,均产生了预期组合、有感染性的H9N2亚型流感病毒,表明亲缘关系遥远的流感病毒可以互相获取基因片段产生重组病毒,提示表面结构基因和单个内部基因不足以限制H9N2AIV在哺乳动物细胞上的宿主范围,同时也验证了构建的8个转录/表达载体均能有效工作,为进一步研究H9N2亚型AIV基因结构与功能、AIV与宿主之间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用DME∶Ham sF12(1∶1)培养液,添加3个水平的EGF和2个水平的胰岛素,组合成6种培养体系(CS)分别培养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对细胞生长速度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率进行测定,测得在添加10μg/ml的胰岛素和40 ng/ml的表皮生长因子的培养体系中,以1.673±0.185×105/ml密度接种细胞,经3.5天,密度达到6.890×105/ml,其生长速度最快;染色体数目为二倍体的百分率为75.77%。综合衡量,CS-5在本研究中更适合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褪黑素通过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内分泌轴使季节性繁殖动物在适宜的季节进行繁殖活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春季集中繁殖。为探究雄性大熊猫褪黑素和睾酮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本研究选取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3只成年雄性大熊猫作为实验对象,在自然光照下对这3只大熊猫进行每周1次为期1年(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的尿液样品采集。依据当地气候情况,将3至5月作为春季,6和7月为夏季,8至11月为秋季,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尿样中褪黑素和睾酮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ANOVA)及独立样本T检验对四个季节激素水平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褪黑素水平在冬季分别极显著高于秋季、春季及夏季(P<0.01),秋季、春季以及夏季三个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睾酮水平在冬季分别极显著高于秋季与夏季(P<0.01),春季亦分别极显著高于秋季与夏季(P<0.01),但冬季与春季差异不显著(P>0.05),秋季与夏季亦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雄性大熊猫褪黑素和睾酮分泌水平呈现出季节性变化,从秋季到冬季,雄性大熊猫褪黑素和睾酮水平同步升高,从冬季到春季繁殖季节,褪黑素水平极显著下降,但睾酮仍处在高位水平。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褪黑素对大熊猫季节性繁殖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尿液在大熊猫化学通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大熊猫尿液中化学成分的检测是揭示大熊猫尿液中化学物质组成及其功能的关键.本实验通过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对大熊猫尿液样品进行前期处理,继而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大熊猫尿液中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共检测到56个峰,通过在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and Technology)质谱库中进行检索,初步推定出其中的38种物质.除此之外,还对HS-SPME萃取头的净化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应用于大熊猫尿液中挥发性与半挥发性化合物的检测,并且能够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为揭示大熊猫化学通讯机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和冷冻保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建系过程和冷冻保存。在研究中,采用200IU/ml的胶原蛋白酶Ⅰ酶在4℃下解离皮肤组织。在DME/Ham’sF12和M199两种培养液中添加100Iu,ml青链霉素、5pg,ml两性霉素B、5pg/ml M-Plasmocin^TM、2mmol/L L-Glu、10μg/ml的胰岛素、40ng/ml EGF和20%(原代)或10%(传代)FBS组成培养液,分别用于细胞的贴壁培养和植块培养,均获得培养成功。用PBS添加0.4%BSA、0.1mol/L蔗糖和10%DMSO组成的冷冻保存液对细胞进行冷冻保存,解冻后获得93.258%的活率,解冻细胞再次培养能正常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建系和冷冻保存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刘玉良  郑术芝 《植物学报》2017,52(1):113-121
水稻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养育了1/3的世界人口。现代栽培稻(Oryza sativa)由野生稻(O.rufipogon)驯化而来,产量是驯化筛选的关键性状之一。株型、穗型和种子大小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性状,这些性状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均受到了定向筛选。该文以水稻产量性状为核心,综述了株型、穗型和种子大小等性状的驯化分子机理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产量驯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驯化性状和相关基因的研究前景,以期为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驯化机理研究和水稻育种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抗蓟马特性的苜蓿品系,于不同蓟马虫口密度下测定苜蓿水杨酸含量和虫害程度,以明确苜蓿叶片水杨酸含量与其抗蓟马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苜蓿叶片游离态、结合态水杨酸含量均与苜蓿抗蓟马特性密切相关;高抗品系(抗蓟马品系)的水杨酸初始含量(0.539 mg·g-1)高于低抗品系(0.403 mg·g-1);与较低抗品系相比,高抗品系受害器官(叶)水杨酸含量随虫口密度和危害点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相对缓慢,而随危害指数的增大而增加较快(3.84倍).可见,水杨酸主要是间接增强苜蓿对蓟马的抗性;高抗蓟马苜蓿品系能通过快速获得较高水杨酸含量来阻碍被危害伤口的扩大,降低其受危害程度,促使自身产量和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9.
RNA病毒“拯救”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RNA病毒拯救技术体系建立的简要过程、拯救成功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拯救体系的主要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分子病毒学研究和疾病防制中的重要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鹅源新城疫病毒ZJ1株微型基因组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获得鹅源新城疫病毒ZJ1株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取代鹅源新城疫病毒ZJ1株整个编码区,只保留与病毒复制、转录和病毒粒子包装相关的调控序列,将其反向克隆入转录载体TVT7R(0.0)中,构建了该毒株的微型基因组。当转染用辅助病毒ZJ1株感染的Hep_2细胞时报告基因得到表达,表明此微型 基因组RNA可被辅助病毒提供的NP、P和L蛋白翻译。同时将该病毒NP、P和L蛋白基因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_neo中,构建了表达该病毒NP、P与L蛋白的辅助质粒,用此微型基因组对辅助质粒的表达产物进行了功能鉴定并对该病毒拯救过程中痘苗病毒的最适感染剂量进行了摸索。以上研究为该病毒的成功拯救及开展其它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