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本文研究了固氮螺菌(Azosptrillum brastlense)的放氢现象和吸氢酶活性以及与固氮作用的关系。测定了57株固氮螺菌的放氢现象及其固氮酶活性,其中不放氢41株,微放氢14株,其放氢量为2·63—31.00n mol C2H4/ml菌液·小时。放氢量较多的2株R38{和R256A都是从水稻根表上分离获得,其放氢量分别为185.75n mol H2/ml 菌液·小时和547.00 moIH2/ml 菌液·小时。测定了53株螺菌的吸氢酶活性,它们均具有吸氢能力,其吸氢量各异,0-63-27·38n mol H2/ml菌液。小时。生长在含有NH4CI培养基上的固氮螺菌既没有固氮能力,也不产氢。在无氮培养基上所产生的氢是固氮过程中放出的氢。实验结果指出,C2H2抑制氢酶的活性。当吸氢的菌株与放氢菌株混合培养时,其固氮酶活性比单株纯培养高,有氢存在时,固氮酶活性比不加氢时高。  相似文献   
12.
褐稻虱饲料稻株中数种氨基酸的营养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初步证实饲料稻株中甘氨酸、赖氨酸和酪氨酸含量的高低,同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发育进度、存活率、短翅型出现率和单雌产卵量关系极为密切,它们是褐稻虱赖以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重要氨基酸。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脐鳞属地衣一个新种:褐脐鳞。这个新种类似红脐鳞,但地衣体上表面为灰褐色并且不合松萝酸。本种与泡状脐鳞的区别是不含富马原岛衣酸及地理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从荔枝果皮分别提取多酚氧化酶及其天然底物,两者相作用,形成褐色产物,酶促褐变是荔枝果皮变褐的原因。 从荔枝果皮提取的酚类物质中分离出多酚氧化酶的天然底物。此底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分别在215和280 nm有一强的和一弱的吸收峰,它的红外吸收光谱在3190、1600、1500 cm~(-1)有很强的吸收峰。  相似文献   
15.
香蕉低温酶促褐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低温导致香蕉果皮变褐,褐变程度可用提取液的OD_(450)值表示。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OD_(450)增大;还原性物质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含量迅速下降;多酚氧化酶底物多巴胺先有增加,接着降低。 低温下,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常温低,PPO和POD的游离态酶活性增高。此外,H_2O_2处理加速果皮变褐,刺激PPO及POD活性;棓酸丙酯处理起相反的效应。故认为香蕉低温褐变是低温损伤、酶促褐变引起的一个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复套蛞蝓科一新种:肺螺亚纲:鞋形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已知我国复套蛞蝓科,复套蛞蝓属共计6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海南、浙江、广西、上海、安徽、四川等省市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作者在云南省玉溪地区峨山彝族自治县采得复套蛞蝓科一新种:玉溪复套蛞蝓Vaginulus yuxiensis。本文对该新种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尤其对生殖系统和齿舌的形态结构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其齿式为:(3:1:3)/152。并且作者与其近似种中国复套蛞蝓 Vaginulus chinensis Moellendorrf,1881;和佛尔复套蛞蝓 Vaginulus fargcsianus Heude,1885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谢麟阁 《动物学报》1989,35(3):274-278
作者采用简单的螺胚生长抑制法,证明软体动物细胞具有DNA复制后修复功能,并受咖啡碱抑制。在没有其他诱变剂的参与下,咖啡碱并不损伤DNA,但也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根法  邱云 《动物学报》1989,35(3):313-317
应用氧电极技术测定了正常钉螺和受药物作用钉螺的耗氧量。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温度环境、不同性别、野外收集、人工饲养及感染毛蚴的钉螺的耗氧都不同;已知九种有效杀螺药都有抑制钉螺耗氧的作用而十三种无杀螺效果的化合物则不影响钉螺的耗氧;氯化镉有抑制钉螺呼吸的作用,亦呈现杀死钉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固氮螺煎突变株CWV-22与玉米、小麦联合体的固氮作用经采用纯培养物和密闭培育装置试验已被证实。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盆栽(砂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无NH+4存在下,接菌CWV-22和接菌Sp7的小麦联合体对比,小麦苗期每克干物质中的含氮量,前者比后者高2.1倍;在30mmoi/L NH}存在下,前者比后者高46mg;而在30mmoI/L。‘N埘存在下,小麦苗期植株中吸收的“N量,接菌CWV一22的比接菌Sp7的小麦联合体高13μg。  相似文献   
20.
帽状动物壳体 lathamellids 类化石包括 Lathamella caeca*, Lathamella sp. nov. 以及 Lathamella symmetrica sp. nov. 三种,目前仅发现于四川峨嵋麦地坪下寒武统麦地坪组上段地层,它们皆以磷质内核方式保存.通过内核化石表面所复制的原始壳体微细构造印痕的研究表明,易漏螺类壳体为双层结构:内层——纤晶层,外层——棱柱层;其壳体原始成分可能为文石质.据上述现象推断,lathamellids 并非为磷质无绞纲腕足类,相反,而与软体动物更为接近,但其在壳腔内具—纵向中突,主要位于壳顶附近,很难与已知的任何一类软体动物直接对比,可能为一类独特的、已经绝灭了的软体动物的1个早期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