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稻抽穗期是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对水稻品种的地理分布和适应性起到关键性作用。适宜的抽穗期是获得高产的前提。因此确定水稻抽穗期的遗传基础在育种计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用一套来源于亲本IR64/Azucena的双单倍体(DH)群体在两个种植季节的试验资料,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水稻抽穗期QTL的加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有14个QTL影响水稻抽穗期,它们分布在除第5和第9条染色体外的10条染色体上,有8个位点携带单位点效应,5对位点携带双位点互作效应,2个单位点和1对双位点存在与环境的互作,所有效应值介于1.179~2.549天之间,相应的贡献率为1.04%~4.84%。基于所估算的QTL效应值,本研究预测了两个亲本和两个极端型品系的遗传效应值,并讨论了影响遗传效应值与实际观测值偏差的可能原因,以及研究群体所具有的遗传潜力。对水稻抽穗期QTL的定位结果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并进一步证实了上位性和QE互作效应是水稻抽穗期的重要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12年6—7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逻楼镇附近一洞穴采集到金线鲃属一新种,并命名为安水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anshuiensis sp.nov.)。该新种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基部为硬刺,后缘具锯齿,后半部柔软分节;背鳍分枝鳍条7;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之前;头后急剧隆起,头背交界处具一伸向上前方的肉质额骨突;侧线鳞34~38,与其相邻的上、下鳞片大小相当;尾柄上、下缘具发达肉质鳍褶。以上组合特征可与金线鲃属其他种类相区别。  相似文献   
13.
湖北罗田县板栗品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罗田县某些板栗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物候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Q型聚类分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各品种的总苞、坚果形态特征和果实成熟期等性状稳定而且相互间差异比较明显,可作为板栗品种分类的依据;②品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差异表现在酶带数目和酶带活性强弱上;③聚类分析所揭示的品种间的相互关系,与品种间植物形态特征比较、同工酶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近期的研究表明蝙蝠可以携带腺病毒。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蝙蝠腺病毒的分布状况和遗传多样性特征,本研究采集了北京市、湖南省、江西省、云南省、贵州省和海南省六个省份的共11种蝙蝠的咽拭和肛拭样本,使用套式PCR方法进行蝙蝠腺病毒检测。对阳性结果通过克隆测序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并采用基于氨基酸相似性的核酸序列数据进行分子进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约20%的蝠种携带腺病毒,特别是大足鼠耳蝠可能普遍携带蝙蝠腺病毒。并且在贵州省南蝠样本中同时检测出两种不同的蝙蝠腺病毒。总体而言,蝙蝠腺病毒DNA聚合酶保守区核酸和蛋白序列的平均相似性分别只有66.6%和74.7%。蝠种和地域上的巨大差异可能导致了蝙蝠腺病毒的适应性进化,而形成了显著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红色毛癣菌部分表达序列标签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和流行范围最广的一种浅部致病真菌. 在构建红色毛癣菌cDNA文库的基础上, 获得4002条ESTs. 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 其中30%(1226条)与其他生物已知功能的基因产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 24.81%(989条)仅得到简单的功能提示, 45.19%(1787条)与目前已知的任何蛋白质都没有显著同源性, 为全新的未知功能基因. 对一些与红色毛癣菌生长代谢、信号传导、致病和耐药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做了初步分析, 阐明了红色毛癣菌的部分重要代谢途径, 为进一步探索其生理过程、致病和耐药机理, 寻找新的药物靶标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和线索.  相似文献   
16.
志贺菌福氏2a毒力大质粒DNA全序列的测定与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志贺菌福氏2a 301株的毒力大质粒pCP301的DNA全序列进行了测定, 并进行了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 pCP301 DNA全序列由221618个碱基对组成, 基因分析共确定了272个开放读码框架(ORF), 经过与基因数据库比较, 其中194个ORF与已知基因或编码产物具有高同源性, 61个ORF同源性较低, 其余17个为新确定的未知功能的ORF. pCP301中的基因主要包括: (ⅰ) 与细菌毒力有关的ipa-mxi-spa, ospiph基因; (ⅱ) 与调控有关的vir基因; (ⅲ) 与质粒的维持、稳定和DNA代谢有关的mvp, stb, reppar等基因; (ⅳ) 转座酶编码基因. pCP301中的插入序列总长68 kb, 占全序列的 30%, 提示pCP301在细菌生长与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多次基因重排. 研究结果对揭示志贺菌的致病机理及大质粒的遗传与进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地标(landmarks)是否影响犬蝠(Cynopterus sphinx)的空间记忆,我们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犬蝠和地标在觅食过程中空间记忆形成的关系。实验组按照每天地标数分别为0、2、4、8、0的数目连续进行5天实验,对照组不设地标进行相同条件的实验。结果显示,两组犬蝠第一次取食所用的时间与实验天数之间极显著相关(Pearson Correlations: 实验组r=-0.593, P<0.01;对照组r=-0.581, P<0.01);实验组取食成功率与实验天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 Correlations: r=0.177, P>0.05);对照组取食成功率与实验天数之间显著相关(Pearson Correlations: r=0.445, 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犬蝠第一次取食的时间差异不显著(GLM: F0.05,1=4.703, P>0.05),两组间取食的成功率差异也不显著(GLM: F0.05,1=0.849, P>0.05)。这些结果说明了随着时间增加,犬蝠对取食地的空间记忆逐渐形成,放置地标在犬蝠对取食地空间记忆形成的过程中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e complete nucleotide sequence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large virulence plasmid pCP301 (termed by us) of Shigella flexneri 2a strain 301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entire DNA sequence of pCP301 is composed of 221618 bp which form a circular plasmid. Sequence analysis identified 272 open reading frames (ORFs), among which, 194 correspond to the proteins described previously, 61 have low identity (<60%) to known proteins and the rest 17 have no regions of significant homology with proteins in database. The genes of pCP301 mainly include the genes associated with bacterial virulence, the genes associated with regulation and the genes relating to plasmid maintenance, stability and DNA metabolism. Insertion sequence (IS) elements are 68 kb in length and account for 30 percent of complete sequence of the plasmid which indicates that gene multiple rearrangements of the pCP301 have taken place in Shigella flexneri evolution history. The research result is helpful for interpreting the pathogenesis of Shigella, as well as the genet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plasmid.  相似文献   
19.
 Na_2SeO_3对人红细胞膜骨架具有稳定作用,但这种作用依赖于Na_2SeO_3的浓度。在低离子强度下,4℃透析人红细胞膜,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Na_2SeO_3,对照组不加Na_2SeO_3。结果表明,0.1—0.8ppm Na_2SeO_3的存在比对照组具有较高的Na~+,K~+-ATP酶活性、膜脂流动性。用N-[3-芘]-马来酰胺作探针,反映两者构象也有差异。如果在透析液中加入较高浓度的Na_2SeO_3(>1.0ppm)则会产生与低浓度相反的结果。人红细胞膜~31P-NMR的测试也表明,加入0.4ppm与4.0ppm Na_2SeO_3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低浓度使化学位移各向异性值(△σ)下降,而高浓度则使△σ增加。  相似文献   
20.
硒对红细胞膜稳定作用的浓度依赖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