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改良的KANE/FISHER系统对常见皮肤癣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改良的KANE/FISHER系统对常见皮肤癣菌进行鉴定,探索建立一个临床实用的标准化皮肤癣菌鉴定系统.方法 选取KANE/FISHER鉴定系统中的6种主要培养基对皮肤癣菌ATCC株和经初步鉴定的临床株共63株进行培养鉴定.结果 改良的KANE/FISHER鉴定系统基本可以将实验菌株鉴定到种的水平.结论 改良的KANE/FISHER鉴定系统对常见皮肤癣菌能做到种的鉴定,可作为标准化鉴定方法在实验室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外瓶霉可致人类感染 ,不同生物群落的菌种 ,其致病性、药敏性等特征具有差异性。通过对 1 0株棘状外瓶霉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进行序列测定 ,并与GeneBank中 9株同种真菌对比分析 ,揭示了不同生物群落的棘状外瓶霉虽然形态学差异性小 ,但在基因学上具有差异性 ;原属于甄氏外瓶霉变种的BMU 0 0 0 45 7(ATCC 2 41 5 2E .jeanselmeivar.hetoromorpha)与 2株棘状外瓶霉具有 1 0 0 %的同源性。研究提示了形态学特征相似的棘状外瓶霉在基因水平上具有差异性 ,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对于研究菌群特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临床常见镰刀菌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寻找一种快速准确鉴定临床常见镰刀菌的方法。方法将受试镰刀菌接种于PDA培养基,观察其菌落及镜下形态,在此基础上PCR扩增受试镰刀菌的rDNA ITS并测其序列,在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同源序列搜索及分析。选择限制性内切酶Dra Ⅱ和Cfr13 Ⅰ进行RFLP。设计了茄病镰刀菌的种特异性引物Sol1、Sol2,初步验证其特异性。结果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茄病镰刀菌所占比例最高,除2株串珠镰刀菌外,其余镰刀菌ITS序列分析的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茄病、层生和串珠镰刀菌的Dra Ⅱ、Cfr13 I酶切带形互不相同。用Sol1、Sol2扩增受试菌的rDNA ITS,只有茄病镰刀菌为阳性。结论rDNA ITS序列测定及其PCR-RFLP可用于初步鉴别几种临床常见镰刀菌,合适的种特异性引物可以初步快速鉴定茄病镰刀菌。  相似文献   
4.
皮肤癣菌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皮肤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比较分离自不同感染部位的红色毛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方法实验菌株包括来自不同感染部位的红色毛癣菌22株、须癣毛癣菌3株、犬小孢子菌5株,进行体外培养,并利用9-羟基乙酚噻唑标识的酪蛋白和酶标仪检测真菌细胞外蛋白水解酶的活性。结果须癣毛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高于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P〈0.05),而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之间无差异(P〉0.05)。红色毛癣菌的细胞外蛋白水解酶活性在分离自浅部感染部位的菌株之间无差异(P〉0.05),但高于引起毛癣菌肉芽肿的菌株(P〈0.05)。结论不同的皮肤癣菌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可能不同;分离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同一菌种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也有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主诉:咳嗽、咯痰、间断咯血3年.现病史:3年前(2001年6月)患者出现咳嗽、咯黄白色痰、间断咯血,伴发热,偶尔咯出黄绿色块状物,经抗生素(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商品名:利复星)治疗无效.既往病史:8年前曾患肺结核,正规抗结核治疗2年,结核治愈.  相似文献   
6.
红色毛癣菌部分表达序列标签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和流行范围最广的一种浅部致病真菌. 在构建红色毛癣菌cDNA文库的基础上, 获得4002条ESTs. 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 其中30%(1226条)与其他生物已知功能的基因产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 24.81%(989条)仅得到简单的功能提示, 45.19%(1787条)与目前已知的任何蛋白质都没有显著同源性, 为全新的未知功能基因. 对一些与红色毛癣菌生长代谢、信号传导、致病和耐药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做了初步分析, 阐明了红色毛癣菌的部分重要代谢途径, 为进一步探索其生理过程、致病和耐药机理, 寻找新的药物靶标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和线索.  相似文献   
7.
2%利拉萘酯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2%利拉萘酯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1%联苯苄唑霜对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外用2%利拉萘酯乳膏和1%联苯苄唑霜,1次/d,疗程足癣4周,体股癣2周。结果足癣试验组71例,对照组70例;体股癣试验组70例,对照组69例进行评价。足癣患者在4周时临床有效率试验组97.2%,对照组92.9%,在6周时分别为100%和98.6%;在4周时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93.0%,对照组94.3%,在6周时分别为94.4%和92.9%;在4周时总有效率试验组90.1%,对照组88.6%;在6周时分别为94.4%和92.9%。体、股癣患者在2周时临床有效率试验组97.1%,对照组95.7%,在4周时分别为97.1%和94.2%;在2周时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94.3%,对照组95.7%;在4周时分别为97.1%和97.1%;在2周时总有效率试验组92.9%,对照组91.3%,在4周时分别为95.7%和94.2%。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组1.4%,表现为局部刺激。结果显示2%利拉萘酯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的疗效及安全性与1%联苯苄唑霜相似(P〉0.05)。结论2%利拉萘酯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麻类织物对须癣毛癣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汉麻、亚麻和苎麻对须癣毛癣菌生长的影响,探讨麻类织物对浅部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采用振荡法。将3种麻类织物分别与须癣毛癣菌混合培养,对照组为棉布组,3d后分别取培养液稀释5倍后涂布培养皿,计算各自的菌落数和抑菌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类织物组菌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棉布组(P<0.01),3种麻类织物对须癣毛癣菌的抑菌率均高于60%,但3种麻类织物的抑菌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3种麻类织物均可显著抑制须癣毛癣菌的生长,麻类织物有可能用来预防由须癣毛癣菌引起的足癣、股癣等浅部真菌病。  相似文献   
9.
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是由暗色真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致病真菌常通过皮肤的微小外伤侵入,损害好发于四肢远端的暴露部位。临床表现为疣状增生性斑块或结节,病程持久,迁延不愈。最近我们用伊曲康唑治愈1例着色芽生菌病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复方联苯苄唑乳膏治疗足癣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方联苯苄唑乳膏(compound bifonazole cream)是以1%联苯苄唑为主要成分,以5%克罗米通、2%利多卡因、0.5%甘草次酸、2%L-薄荷醇等为次要成分组方而成的新型乳膏制剂。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HL20020003号文件要求,对拜耳(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的复方联苯苄唑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并以1%联苯苄唑霜作对照。黄怀球等已就其治疗体、股癣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报道,本文仅就其治疗足癣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