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将PPARγ2基因启动子和报告基因荧光素酶相连接克隆于特定载体构建成表达质粒,电穿孔转染小鼠ES细胞,筛选阳性克隆.诱导ES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通过定量检测荧光素酶活性跟踪PPARγ2基因的表达情况,以此研究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PPARγ2基因在未分化的ES细胞和EB形成的前两天中不表达,从EB形成的第3天开始表达,直至脂肪细胞分化完成.该基因在已完成分化的脂肪细胞中的表达远强于在分化中的前脂肪细胞中的表达.首次报道了从小鼠ES细胞到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2基因的表达模式,支持了PPARγ2基因为脂肪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的已有报道,并为脂肪细胞分化机理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海拔地区藏族妇女宫颈组织中P21Ser31Arg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200例宫颈癌患者、10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100例宫颈炎患者及100例正常宫颈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各组患者宫颈组织中P21Ser31Arg三种基因型Ser/Ser、Ser/Arg及Arg/Arg的分布情况并比较其构成差异,进一步分析其多态性与宫颈癌患者年龄、癌症分型及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四组患者宫颈组织中均检测到三种基因型,Ser/Arg、Ser/Ser及Arg/Arg三种基因型的构成比分别为53.38%、34.88%及11.75%。四组患者宫颈组织中P21Ser31Arg的三种基因型分布整体比较及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宫颈癌患者中,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分型组患者的P21Ser31Arg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分化程度组浸润性鳞癌患者的三种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P21Ser31Arg多态性与高海拔地区藏族妇女宫颈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而可能与宫颈癌患者的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神经浸润的发生预示胰腺癌预后不良,疼痛的发生与神经浸润密切相关,癌细胞和神经组织间相互作用、连接及粘附可能参与了神经浸润的发生,Claudins作为组成紧密连接的主要成份,在多种肿瘤中有所表达,本实验拟通过观察其成员CLDN11在体内、体外mRNA水平的表达,探讨CLDN11在胰腺癌神经浸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其诊断及治疗新方法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裸鼠坐骨神经周围注射不同人胰腺癌细胞系的方法建立稳定的胰腺癌神经浸润动物模型,成瘤后检测肿瘤组织中CLDN1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同时检测不同人胰腺癌细胞株中CLDN11 mRNA的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CLDN11在神经侵犯发生率低的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神经侵犯发生率高的肿瘤,在正常胰腺组织中无表达。CLDN11的mRNA水平在panc-1细胞株中表达高于Capan-2组。结论:经本实验研究发现CLDN11在PNI发生率高的肿瘤组织及高神经浸润能力的细胞株中表达下调,而在PNI发生率低的肿瘤组织及神经浸润能力低的细胞株中高表达,可以得出在神经浸润发生中,CLDN11的表达受到抑制的结论,由此推断如果过表达CLDN11,有可能阻碍PNI的发生及发展;另外,CLDN11表达的下降也可能预示着PNI的发生及进展,因此CLDN11表达的下降可作为PNI发生的预警信号,也可作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靶点,为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胰腺癌的预后提供初步的基础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大气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与我国对观测系统的建设和新技术的研发的重视有着很大的关系,加上国际中对气候变化预报等气象研究计划的实施,带动了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介绍了新型探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大气探测是大气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在理清大气探测技术的基本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论述当前大气探测技术的现状,并对大气探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在体内向肝细胞样细胞转化的可能性.方法:将从4周龄雄性SD大鼠腹股沟分离得到的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在体外标记后,通过门静脉注射的方法移植入由四氯化碳造成慢性肝损伤的雄鼠体内.移植术后2周处死受体雄鼠,取其肝组织.通过免疫荧光双染色的方法观察BrdU标记细胞的存在和白蛋白的表达,以确定所注入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受鼠体内向肝细胞样细胞转化的情况.结果:在经门静脉注射法进行移植的实验组SD大鼠的肝组织内检测到同时表达BrdU和白蛋白的细胞.讨论:本研究证明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有向肝细胞样细胞转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用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特异性标记小鼠 3T3 L1前脂肪细胞系 .构建paP2 promoter EGFP载体 ,电穿孔转染小鼠 3T3 L1前脂肪细胞 ,显微荧光观察和RT PCR确认aP2基因的内源表达 .EGFP基因转入 3T3 L1前脂肪细胞 ,观察到细胞分化过程中EGFP表达和脂肪积累 .RT PCR分析表明 ,EGFP代表了稳定而真实的aP2基因的内源性表达 .建立了由脂肪组织特异表达基因aP2的表达控制的EGFP标记的小鼠 3T3 L1前脂肪细胞系 ,目前尚未见用同样方法对前脂肪细胞进行特异性标记 .该细胞系将为脂肪细胞分化机理研究以及为抗肥胖症和抗糖尿病药物筛选提供有力工具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是否可以在体外被诱导向肝细胞方向分化。方法:从大鼠脂肪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行体外扩增、传代;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其表面标志,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4)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诱导后14天和21天分别用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肝细胞标志物白蛋白的表达,每次换液时留取培养上清用尿素氮测试盒检测尿素氮含量。结果: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从脂肪组织所获取的细胞表面标志CD29阳性,而CD31和CD145均为阴性;诱导14天后可逐渐观察到肝细胞样形态改变;免疫荧光检测到白蛋白表达;尿素氮检测显示诱导组尿素氮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结论:从大鼠脂肪组织中获取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被诱导分化成形态、表型及功能与肝细胞相似的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施他宁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老年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38例2001年至2006年我科收治的年龄≥60岁的老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化分为:施他宁治疗组12例;垂体后叶素治疗组13例;施他宁 垂体后叶素治疗组13例.给药后分别在12 h、24h及48 h观察药物止血效果,并对输血量、1w再出血率、副作用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与垂体后叶素组相比,施他宁组(P<0.05)和施他宁 垂体后叶素组(P<0.01)在12h、24h及48 h止血率均显著增加,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降低,而施他宁组与施他宁 垂体后叶素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的死亡率、1w再出血率及输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施他宁对老年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优于垂体后叶素,两者联用效果与施他宁单独使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脂肪组织中获取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并验证其多向分化潜能,探讨ADMSCs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获取大鼠脂肪组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干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传代,取第3代细胞分别用不同诱导培养液进行成骨、成脂诱导,诱导后通过细胞形态学和特殊染色观察诱导效果。用PKH26标记细胞,制作部分肝切除模型,将标记的自体ADMSCs经门静脉植入体内,2周后切下取肝脏制成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植入细胞在肝脏的定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其白蛋白的表达。结果: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的细胞能在体外大量扩增,能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ADMSCs移植2周后,可见PKH26标记细胞散在分布于肝内,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标记细胞白蛋白染色阳性。结论:大鼠脂肪组织中可以获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该细胞在肝再生环境中能向肝细胞分化,参与肝再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网络抗氧化荆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网络抗氧化剂组(n=24).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网络抗氧化剂组及模型组均予高脂饮食.网络抗氧化剂组高脂饮食同时使用维生素E(100mg/kg)、硫辛酸(40mg/kg)、辅酶Q10(100mg/kg)、维生素C(100mg/kg)、还原性谷热水胱甘肽(100mg/kg)联合灌胃治疗,1次/日.分别在8周、10周、12周通过肝功能、血脂及肝组织病理动态观察病情转归情况,检测MDA、SOD评定网络抗氧化剂在病情转归中起到的抗氧化作用.结果:网络抗氧化剂组体重、肝指数、血清ALT、AST、MDA、TC及肝组织MDA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清、肝组织SOD显著高于模型组;病理学模型组在8-10周出现多处肝细胞内脂滴堆积,出现气球样变,且有少量炎细胞浸润,随着进食高脂饮食时间的延长病变程度逐渐加重,至12周脂肪变及炎症程度均有所加重,出现点灶状坏死、桥接坏死.甚至出现部分肝纤维化.同期网络抗氧化剂肝组织病理显示脂肪变及炎症显著轻于模型组,无明显肝纤维化出现.结论:网络抗氧化剂对NASH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