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探索病理学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瑰红  吴强 《生物学杂志》2007,24(4):73-74,54
病理学是医学院校的重要基础课,高质量的病理学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要基础。从更新教学内容,科学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及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了当代病理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一株自制的c-erbB-2单克隆抗体A18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特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蛋白质印迹分析法和荧光激活的流式细胞分选检测技术检测A18在635例乳腺癌组织、100例癌旁乳腺组织、不表达c-erbB-2的NIH/3T3(鼠成纤维细胞)和NE91(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NR6鼠成纤维面积)细胞株及高表达c-erbB-2的T6-17(转c-erbB-2-基因的NIH/3T3细胞)和SKBR3(人乳腺癌细胞)细胞株中的表达状况,并与市售进口c-erbB-2抗体(MaximBiotech产品)进行了平行对照研究。A18系采用细胞表面区域表位包埋法免疫小鼠制备而成,,结果:A18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膜,部分伴微弱的细胞浆着色,无明显非特异性染色,A18和进口抗体对NIH/3T3、NE91细胞均呈阴性,T6-17、SKBR3细胞均呈阳性,在乳腺癌组织中,A18的阳性率为60.3%,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的5.0%,A18与进口同类单抗的阴性、阳性及总符合率分别为84.0%、82.8%及83.2%,与进口同类多抗的阴性,阳性及总符合率分别为88.0%、90.2%和89.5%。A1和进口同类单抗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一致。经反复冻融7次或4℃保存10个月A18效价仍保持在3μg/ml。结论:A18特异性强,定位准确,效价高而稳定、可用于临床乳腺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海南坡鹿雄鹿发情期的吼叫行为及其在繁殖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8年 3~ 5月期间 ,于海南省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养鹿场内共记录到 7只半野生海南坡鹿(Cervuseldihainanus)雄鹿发情期 4 6次吼叫 ,但未见到雌鹿发出吼叫的现象。记录到的所有吼叫均由年龄大于4 5岁的雄鹿发出 ,其中 1只雄鹿的吼叫达 2 2次 ,占 4 7 8%。雄鹿的吼叫由连续的 3~ 13声组成 ,整个吼叫过程持续 9~ 2 3s ,吼叫频率为 [3 4 74± 6 90 ( 2 5 ) ]声 /min。雄鹿每次的吼叫声数及持续时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雄鹿的吼叫在白天和夜间均能听见 ,但主要发生于 8:0 0~ 9:5 9及 17:0 0~ 17:5 9两个时间段。吼叫是雄鹿繁殖活动的一个表现指标 ,它与雄鹿的蹭角、泥浴、争斗胜利、交配成功或追逐发情雌鹿等优势行为显著正相关。因此 ,我们认为吼叫是雄鹿发情行为中的一种优势炫耀行为 ,具有明显的繁殖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甲壳动物中的神经细胞是调节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结构,国内外对其超微结构已进行了一些研究[1~5].笔者在用透射电镜观察日本沼虾的脑神经分泌细胞时,在神经元中观察到一种微绒毛小管,在甲壳动物文献上尚未见此类报道.  相似文献   
15.
16.
根据2011年5月—2012年4月进行的9个航次(月份)的底拖网调查,研究了莱州湾水域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学特征、数量分布以及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 莱州湾三疣梭子蟹生物量密度的月间排序为9月>10月>7月>8月>6月>11月>3月>5月>4月.其中1龄以下个体占绝对优势,2011年7—10月4个航次所占比例平均值为86.1%.9个航次中,三疣梭子蟹的体质量、头胸甲宽及头胸甲长的平均值均以8月最高、4月最低.7—11月,雌、雄个体肥满度均以8月最高,分别为1.030和1.023,7月最低,雌雄均为1.007;雌雄个体肥满度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除6—8月外,其他月份性比(雌/雄)均小于1.0.莱州湾三疣梭子蟹5—7月主要集中在黄河口、龙口近岸,8—9月以潍坊及龙口近海密度最高,11月至翌年4月主要集中在湾口深水区.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莱州湾三疣梭子蟹数量分布与表层水温、溶解氧和水深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盐度和浮游动物密度,与浮游植物密度及其他底层渔业生物个体数的相关性最低.与1981年同期对比,2011年莱州湾三疣梭子蟹的头胸甲长显著降低.建议适当降低捕捞强度,提高捕捞规格,进一步加强三疣梭子蟹增殖基础的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增殖放流数量,以利于三疣梭子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莱州湾水母种类多样性及群集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涛  吴强  王俊  李忠义 《生态学报》2016,36(18):5646-5656
基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除冰期12月和翌年1—2月外)在渤海莱州湾逐月采集的数据资料,系统地开展水母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的周年季节变动,弥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区域相关资料的不足,有利于掌握该水域水母(主要是小型水母)主要种类数量时空分布特点,促进莱州湾生物类群对生境改变响应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所有调查中,共出现水母30种,无全年出现的种类。各月中,莱州湾水母以8月种数最多,5月数量居多。各月水母总数量的80%多由1—2种优势种贡献所致;水母优势种类组成季节更替明显。3—5月优势种为八斑唇腕水母;6月为嵊山秀氏水母和贝氏真囊水母;7月为贝氏真囊水母、9月有细颈和平水母;10月为细颈和平水母和大西洋五角水母,8月和11月无明显的优势种,但8月细颈和平水母和曲膝薮枝螅水母数量较多。莱州湾小型水母聚集结构主要呈现季节性时间格局上的变动。春季有八斑唇腕水母为代表、在湾内分布的聚集组;夏季有以嵊山秀氏水母和贝氏真囊水母为代表、在湾口西侧和湾中部分布的聚集组,以及细颈和平水母为代表、在湾中底部分布的聚集组;秋季有四枝管水母和大西洋五角水母为代表、在湾口和中部分布的聚集组。水温对小型水母聚集结构分布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型水母在本调查出现较少。海蜇和沙海蜇出现于6—8月个别站位;海月水母7—10月均有出现,但高密集区出现在10月紧邻莱州湾的湾底水域。  相似文献   
18.
野生稻基因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18个随机引物对2份栽培稻、12份包含有六个基因组型的野生稻DNA进行了扩增,共获得147个多态性DNA片断,把这些多态性DNA片断作为遗传位点用UPGMA法计算出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并作了聚类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普通野生稻同栽培稻的亲缘关系很近,其中江永普通野生稻更接近于粳稻.2.CCDD组的Oryzalatifolia和EE组的O.australiensis遗传多态性相似。3.B、C、D、E组的遗传多态性相似,组成一个复合体,此复合体与A组的遗传多态性也相似,而F组则相距较远.4.O.mcyeriana和Rhynchofyzasabulata尚未确定组型,RAPD测定结果表明,前者与其它组型的种亲缘关系较远,后者则与AC复合体的种较近.  相似文献   
19.
小鼠胸腺髓质上皮细胞系体内诱导胸腺细胞功能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源于BALB/c小鼠 (H-2d)胸腺的髓质上皮细胞系MTEC1细胞表达H-2d和I -Ad 分子 .为研究上皮细胞诱导胸腺细胞阳性选择及功能分化的能力 ,首先用γ 线照射C5 7BL/6J小鼠(H-2d) ,再经静脉注射 (H-2b×d)F1代骨髓细胞 ,制备 H-2b×d→H-2b)嵌合体 ,然后将MTEC1细胞注射到嵌合体胸腺内 .注射后 2个月 ,经HE染色显示 ,MTEC1细胞在嵌合体小鼠胸腺被膜下皮质区成簇存在 ,体外免疫学试验发现 ,嵌合体小鼠脾细胞含有抗原特异性H-2d识别限制的杀伤T细胞 (CTL) ,IL -2产生T细胞及增殖应答T细胞 .在MLR试验中 ,嵌合体小鼠脾细胞显示对H-2d 同种异型抗原的明显耐受 .从而证明MTEC1髓质上皮细胞能在胸腺微环境内诱导H-2d识别限制的对特异抗原应答的T细胞发育及功能成熟 .由此提出在胸腺髓质区进行“2次胸腺选择”的假说 ,并讨论了其意义 .  相似文献   
20.
吴强  楚雍烈  房益兰   《微生物学通报》1992,19(3):163-168
联合运用HSV-1和HSV-2型特异性核酸探针对28株HSV临床分离株做了鉴定分型,并与应用HSV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三种免疫学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核酸探针与单克隆抗体之间的符合率为100%,但分型率不同,核酸探针为100%,单克隆抗体为64—82%。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建立的HSV-McAb-APAAP桥联免疫酶染技术具有简便、敏感、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