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Ecopath模型的莱州湾中国对虾增殖生态容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增殖放流,增加优质渔业资源、改善种群结构是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而增殖生态容量的研究是科学实施增殖放流的前提.本文根据2009-2010年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数据,构建了由26个功能群组成的莱州湾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生态系统的总体特征、营养相互关系与关键种,计算了放流品种中国对虾的增殖生态容量.结果表明: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TPP/TR)为1.53,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TPP/B)为24.54,同时具有较低的循环指数(FCI =0.07)、较高的剩余生产量(434.41 t.km-2 ·a-1)和较低的系统连接指数(CI=0.29),该系统目前处于发育的早期阶段.中国对虾目前不是莱州湾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当前中国对虾的生物量为0.1143 t·km-2,有较大的增殖潜力;当生物量增长25.8倍时,仍不会超过增殖生态容量2.9489 t·km-2.  相似文献   
2.
北部湾带鱼的摄食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对北部湾带鱼逐月渔获物胃含物进行鉴定和统计分析,研究其摄食习性.结果表明:北部湾带鱼捕食种类包括鱼类、头足类、底栖甲壳类以及浮游动物等,属于广食性动物.优势种类有少鳞犀鳕(37.99%)、蓝圆鲹(16.42%)和中国毛虾(10.03%).蓝圆鲹和尖吻小公鱼全年在全湾带鱼的食物中均有出现,是重要的饵料指标种类.摄食强度与饱满指数的季节差异十分显著(P<0.001),食物多样性无显著季节性差异(P>0.05),秋季最高,全年平均为1.97.聚类分析表明,北部湾带鱼在达到50%性成熟肛长值(190 mm)时,饵料由幼鱼的以小型浮游动物、中上层鱼类及甲壳类为主向成鱼的以较大型鱼类和头足类为主转换.  相似文献   
3.
基于营养通道模型的渤海生态系统结构十年变化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群  金显仕  张波  郭学武 《生态学报》2009,29(7):3613-3620
根据1982年和1992年渤海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应用EwE建模软件,构建了两个时期的营养通道模型,并比较分析了10a间渤海生态系统结构以及渔业资源的变化.模型包含鳀、黄鲫、蓝点马鲛、其它中上层鱼类、小黄鱼、花鲈、其它底层鱼类、底栖鱼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碎屑等17个功能群, 基本覆盖了渤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分析结果表明,1992年渤海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比1982年有所下降;小型中上层鱼类成为渔业资源的主要成分,其生物量较1982年明显增加;由于低营养级层次渔获物数量的增加,渔获物平均营养级有所下降.从系统规模看1982年大于1992年.1982年到1992年的十年间, 引起渤海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初级生产力的变化以及捕捞因素.1982年与1992年渤海生态系统均处于不成熟的发育期,仍有较高的剩余生产量有待利用,因此渔业资源恢复的物质基础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4.
5.
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对北部湾带鱼逐月渔获物胃含物进行鉴定和统计分析,研究其摄食习性.结果表明:北部湾带鱼捕食种类包括鱼类、头足类、底栖甲壳类以及浮游动物等,属于广食性动物.优势种类有少鳞犀鳕(37.99%)、蓝圆鲹(16.42%)和中国毛虾(10.03%).蓝圆鲹和尖吻小公鱼全年在全湾带鱼的食物中均有出现,是重要的饵料指标种类.摄食强度与饱满指数的季节差异十分显著(P<0.001),食物多样性无显著季节性差异(P>0.05),秋季最高,全年平均为1.97.聚类分析表明,北部湾带鱼在达到50%性成熟肛长值(190 mm)时,饵料由幼鱼的以小型浮游动物、中上层鱼类及甲壳类为主向成鱼的以较大型鱼类和头足类为主转换.  相似文献   
6.
作物多样性对害虫及其天敌多样性的级联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物种丰富度对植食性、寄生性和捕食性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是群落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探讨了作物物种丰富度对害虫及其天敌多样性的影响.通过连续4年5个作物物种丰富度水平的野外实验,发现作物物种丰富度显著性影响害虫物种丰富度,但对天敌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甚微.然而,害虫物种丰富度却显著影响天敌物种丰富度.这些发现表明,相邻营养层之间的级联效应较强,而不相邻营养层之间的作用关系被中间营养层所弱化.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混栽田中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高于单一种植田中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本研究结果突出了不同营养层之间复杂的作用关系以及作物多样性在农业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关键性角色.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鱼类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宽度与重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北斗号”调查船2006年6月、8月和10月在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进行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的资料,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鱼类群落优势种,对优势种的生态位测度指标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航次的优势种共有10种,它们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通过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与非度量多维标度(MDS)分析可分为两组.第一组为鳀鱼、鳄齿鱼、发光鲷,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夏季大于秋季,呈现出由夏季到秋季从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向外部深水区移动的趋势;第二组为带鱼、矛尾虾虎鱼、细条天竺鲷、小黄鱼、刺鲳、白姑鱼、七星底灯鱼,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秋季大于夏季,呈现出由夏季到秋季从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水域向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移动的趋势.这两组鱼类不同的移动趋势与其生态习性和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2006年6月、8月和10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生物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中共捕获渔业生物207种,主要是以暖温性和暖水性的种类为主,冷温性种类细纹狮子鱼和黄鮟鱇等也出现在调查中并成为优势种.渔业生物的多样性有所升高,种类的更替加快,部分洄游种类已成为历史记录.经济价值低、个体小、年龄结构简单和营养层次低的类群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占据优势地位.调查捕获渔业生物的种类数明显高于20世纪80年代相应月份的种类数,但是渔业生物的渔获率和个体数仅占80年代调查的8%左右.渔获率比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调查区域的北部、中部及河口区域,但是渔业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分布与之相反,因此在具有相对均质高多样性的群落结构条件下很难维持高渔获率.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7年5月、2008年5月和6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渔业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大型水母资源量变化对渔业种类组成、分布和资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年5月-2008年6月,大型水母的平均网获量和最高网获量增加,2008年6月平均网获量为222.2 kg·h-1,最高网获量达到1800 kg·h-1.大型水母主要分布在50 m等深线附近,及100m等深线以浅的东海沿岸流、长江径流和台湾暖流的锋面上,6月大型水母的集中分布范围与5月相比向北偏移,在2007年5月和2008年5月两次调查中均存在一个水母集中分布点(122.5° E,28.5° N).大型水母和渔业资源呈交错分布,大型水母集中分布的区域,渔业资源网获量降低,种类组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水母网获量高的站位主要以小型种类(竹筴鱼、龙头鱼、发光鲷等)或中上层种类(刺鲳、长蛸)及带鱼为主,刺鲳在2008年6月的调查中占整个渔获量的23.7%,小黄鱼也占有较高的比重,但一些底层种类如黄鮟鏮等在水母集中分布区没有发现,虾蟹类也相对较少.大型水母对长江口渔业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资源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水母可以通过营养级联反应改变系统的能流方式.因此,在保护渔业资源和制定相关的渔业管理措施时,建议将水母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类群来考虑.  相似文献   
10.
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通过1959~1999年间4次按季节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莱州湾渔业资源和优势种组成以及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998年平均渔获量大幅度下降,分别仅为1959、1982和1992~1993年的3.3%、7.3%和11.0%;虽然季节间优势种有一定的变动,但鳀鱼、黄鲫、斑鰶和赤鼻稜鳀等小型中上层鱼类自80年代以来已替代了带鱼、小黄鱼成为优势种;渔业资源群落结构也随时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样性自1959~1982年增加,然后呈下降趋势。 外部的扰动特别是捕捞,在中等强度下会使鱼类多样性增加,但过高的捕捞强度又会使多样性下降。目前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简单,处于较不平衡状态,群落演替将继续,在外部扰动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具有较强恢复力的小型中上层种类资源能够很快恢复和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