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扫描电镜对原产中国的3种野生稻和2个栽培稻品种的叶片表面亚显微结构,尤其是气孔列数、气孔频度、气孔器乳突、大瘤状乳突、小栓细胞乳突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气孔频度的变化趋势是沿着疣粒野生稻-药用野生稻-栽培稻IR36-簿通野生稻-栽培稻珍汕97逐渐增大,其变化幅度在635-1737个/mm^2之间;气孔器乳突除疣粒野生稻为6个外,其余通常为4个;疣粒野生稻既无大瘤状乳突亦无木栓细胞乳突.药用野生稻无木栓细胞乳突。这些性状不仅具什种的特异性,而且与亲缘关系远近有关,可以作为稻属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野生稻遗传基础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3.
野生稻基因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18个随机引物对2份栽培稻、12份包含有六个基因组型的野生稻DNA进行了扩增,共获得147个多态性DNA片断,把这些多态性DNA片断作为遗传位点用UPGMA法计算出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并作了聚类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普通野生稻同栽培稻的亲缘关系很近,其中江永普通野生稻更接近于粳稻.2.CCDD组的Oryzalatifolia和EE组的O.australiensis遗传多态性相似。3.B、C、D、E组的遗传多态性相似,组成一个复合体,此复合体与A组的遗传多态性也相似,而F组则相距较远.4.O.mcyeriana和Rhynchofyzasabulata尚未确定组型,RAPD测定结果表明,前者与其它组型的种亲缘关系较远,后者则与AC复合体的种较近.  相似文献   
4.
水稻(Oryza sativa)核型分析结果:在12对染色体中,具中部着丝点的有5对,近中部着丝点的有6对(包括随体染色体),1对近端部着丝点。本文还着重讨论了随体的数目及所在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5.
植物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植物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综述)殷晓辉,舒理慧(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ADVANCESINCRYOPRESERVATIONRESEARCHONPLANTGERMPLASM¥YingXiaohui;ShuLihui(Schoo...  相似文献   
6.
雌性黄瓜植株经硝酸银处理后其茎尖和真叶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地增加,茎尖24小时、真叶36小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分别增加了178.2%和284.6%,随后酶活性逐渐下降,但酶活性仍然较对照植株高。多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同工酶活性也增加。同时硝酸银能诱发黄瓜植株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产生新的同工酶, 用等电聚焦更能有效地观察新产生的同工酶。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水稻(O. sativa)2n=24染色体的形态进平行了研究,大多数是采用种子萌发后的根尖作为适宜材料。由于水稻染色体较小,核型分析需要一定量的种子,而珍贵的远缘杂种(如栽培稻与野生稻杂交后代)结实率极低,所结种子极少。为了克  相似文献   
8.
野生稻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和冻后再生植株的形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对不同基因组的野生稻愈伤组织进行了超低温保存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①野生稻愈伤组织经过预培养→预处理→冰冻降温→液氮保存→快速解冻的超低温保存,冻后细胞存活率最高可达87.9%。②10%DMSO+8%葡萄糖为最佳冰冻保护剂。降温程序为0℃→-10℃,15min→-40℃,60min→液氮(LN)。③普通野生稻、宽叶野生稻、疣粒野生稻获得了冻后再生植株。④疣粒野生稻解冻后形成旺盛胚性愈伤组织,并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再生出大量植株。  相似文献   
9.
疣粒野生稻体细胞超低温保藏与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粒野生稻是原产于我国的 3种野生稻之一 .疣粒野生稻具有优异特性但极难培养 .从疣粒野生稻的幼穗诱导出无再生能力的愈伤组织 ,经过继代培养和超低温保藏后获得了胚性愈伤组织 ,建立了悬浮细胞系 ,分离出原生质体并再生出植株 .人工接种鉴定表明 ,再生植株的强抗病性没有改变 ,但获得了培养力高的特性 .研究结果证明了植物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藏可能是获得胚性细胞系的一种新途径 .原生质体再生体系的确立是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转移疣粒野生稻有用基因的重要一步 .  相似文献   
10.
野生稻遗传基础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属约22种,其中野生稻约有20个种,它是天然的基因库,保存有栽培稻没有或已消失了的遗传基因,并具有特殊优良农艺性状,如抗病性、抗虫性、抗逆性、雄性不育性等。因此,人们开展稻属种间杂交将野生稻优质、抗性基因导人栽培稻内,育成高产、高抗、优异品质的新品种。野生稻研究不仅对水稻良种的培育及生产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为品种的起源、演变及分化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对野生稻的考察、搜集和研究,历来受到世界各国水稻工作者的重视,随着水稻育种工作的进展,野生稻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