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50篇
  免费   4506篇
  国内免费   9788篇
  2023年   1230篇
  2022年   1480篇
  2021年   2209篇
  2020年   2033篇
  2019年   2813篇
  2018年   2225篇
  2017年   2053篇
  2016年   2065篇
  2015年   2232篇
  2014年   3247篇
  2013年   4544篇
  2012年   2944篇
  2011年   3179篇
  2010年   2625篇
  2009年   3344篇
  2008年   3510篇
  2007年   3799篇
  2006年   3632篇
  2005年   3343篇
  2004年   3001篇
  2003年   2851篇
  2002年   2593篇
  2001年   2076篇
  2000年   1791篇
  1999年   1691篇
  1998年   1526篇
  1997年   1319篇
  1996年   1227篇
  1995年   1181篇
  1994年   1141篇
  1993年   910篇
  1992年   811篇
  1991年   766篇
  1990年   625篇
  1989年   524篇
  1988年   547篇
  1987年   465篇
  1986年   455篇
  1985年   602篇
  1984年   693篇
  1983年   377篇
  1982年   533篇
  1981年   486篇
  1980年   437篇
  1979年   324篇
  1978年   242篇
  1977年   241篇
  1976年   225篇
  1975年   162篇
  1973年   17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91.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R_1、R_2代中的雄性育性变异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水稻幼穗培养,1991-1992两年间,在5个品种(珍汕97B、红源A、包源A、W6154s,和南广占)中共获得了50株雄性不育变异株,其中R_1代有48株,R_2代有2株。在R1代,共获得5268株再生植株,雄性不育变异的平均频率为0.91%(0.83-1.08%);在R_2代(珍汕97B)发生雄性不育变异的频率为2%。本文报道了多种花粉败育类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变现象,此外不育和可育之间亦可以相互转变。对离体培养产生的雄性不育变异株用一批现有CMS(Cytoplasmicmalesterile)不育系的典型保持系、恢复系进行测交,结果表明,W6154s产生的雄性育性变异株仍保持核不育的特性;红源A产生的雄性育性变异株有的可能是嵌合体,有的其败育花粉类型虽发生了变化,但其恢保关系并没有改变,有的则可能已转成类似WA型的不育材料;南广占产生的典败变异株,其恢保关系类似WA型,可能属核不育转成CMS的首例发现。  相似文献   
992.
家蚕滞育激素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32P-dCTP标记家蚕滞育激素cDNA作为探针,从家蚕基因库大约4×10~5个噬菌体斑中筛选得到30个阳性克隆,其中3个克隆具有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并测知插入DNA约18kb,用限制性内切酶SalI、EcoRI切割,进行次克隆。用TaqDyeprimer序列测定法,得到部分核苷酸序列,经比较,鉴定了这3个克隆确属滞育激素基因。基因组Southern分析,推定家蚕滞育激素基因属单基因编码。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提出了畜禽遗传资源系统保存的概念、基本思想及其群体遗传结构变化的数学模型。该理论是将一定时空内某一畜种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作为保存对象,既将活体保存作为基本方法,又将其有机地与高新生物技术结合在一起;既追求系统地保存控制畜种特性的基因资源,又可达到保存地方品种的目的。在假定无世代重叠,群体内存在选择、突变、迁移,且考虑漂变效应的情况下,本文所构建的两个数学模型可分别用来描述一个座位上多个主基因频率或数量性状群体均数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94.
一个恢复力受单基因控制的水稻CMS育性回复突变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 ̄(60)Co-γ射线对具有印尼水田谷细胞质的籼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Ⅱ-32A干种子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一育性回复突变体T24。育性基因未纯合的突变体分离出可育株和完全不育株,比例为3∶1;其与Ⅱ-32A和珍汕97A测交,F1代分离出1∶1的可育株和不育株。育性稳定株系与Ⅱ-32A和珍汕97A杂交,F2分离成3∶1的可育株和不育株。表明其育性回复是由一对基因显性突变所致。这一突变体对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机制不同于明恢63、20964等恢复系,后者表现为两对显性恢复基因作用。未观察到T24与亲本Ⅱ-32A除育性以外的其他性状的差异,因而两者构成育性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本文还对不育系育性回复类型和T24的理论意义与育种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纯系间数量性状主基因差异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Elston模型应用于存在主基因差异的系间杂交的分离世代分析,提出利用似然函数分析数量性状的尺度效应、主基因分离比例以及主基因效应和微基因效应的方法,并应用于水稻遗传实验,结果表明,半矮秆籼稻品种南京11号带有的隐性矮秆主基因,效应大约为40-56cm,微基因效应以加性为主,且主、微型基因存在显著互作,但互作和微基因效应均远小于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996.
997.
病毒基因组启动子识别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并结合病毒基因分子生物学有关理论与统计事实,对病毒基因启动子区域进行了识别,文中选择了共35个基因组,作为研究对象.学习组选择了28个基因组,预测组选择了7个基因组,结果表明,将神经网络模型与病毒基因有关理论相结合,能够运用计算方法,以大量的可能启动子组合中排列出唯一的启动子区域.  相似文献   
998.
主成分分析法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植物药百合、动物药海马、中成药二妙丸为研究对象.取百合的23个样品,海马的20个样品,二妙丸与加味药的17个样品进行紫外色谱或光谱分析,对所得的数量化指标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压缩出两个用以区分样品间异同的综合性指标──二元主成分,在二元主成分平面图上实现了对动植物药、中成药的鉴别与分类.  相似文献   
999.
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专家系统—系统外壳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国家八五项目要求,以水稻病虫害管理知识为背景,笔者构建了水稻主要病虫综防专家系统外壳(ESRIPM).并初步建立了珠江三角洲稻区主要害虫综合防治专家系统,系统中提出一种知识的组织方法,成功地把模型引入专家系统中.本系统具有知识编辑、咨询、专家系统;系统维护、4个一级子系统,系统中已装入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综防管理的知识,并通过调试.本系统采用下拉式菜单,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此专家系统外壳也适用建立其它各种害虫管理的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PCR技术检测细小病毒H-1DNA在人肝癌与裸鼠正常组织中复制的差异黄青山,马承武,郭兰萍,陈献华,罗祖玉(上海复旦大学生理与生物物理学系,上海200433)关键词:自主性细小病毒H-1及MVM,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人肝癌模型,抑瘤作用,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