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SYPS-062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L-丝氨酸脱水酶(L-SerDH)的编码基因sdaA。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并在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对纯化的L-SerDH进行了酶活测定,并与来自C.glutamicum ATCC13032的重组L-SerDH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种不同菌株来源的重组L-SerDH降解L-丝氨酸的酶比活力差异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敲除菌株SYPS-062 的sdaA基因,探讨该基因对C.glutamicum SYPS-062生长及产酸的影响。通过构建自杀型重组质粒pK18mobsacB-△sdaA,电击转入C.glutamicum SYPS-062中,以同源重组的方式获得了sdaA基因缺失突变株,并用PCR方法对突变株C.glutamicum SYPS-062△sdaA进行了验证。与出发菌株相比,突变菌株生长缓慢,单位菌体L-丝氨酸的产量(YP/X)提高了15.13%。  相似文献   
72.
NH4+浓度对黄色短杆菌XV0505发酵生产L-缬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缬氨酸(L-Val)生产菌黄色短杆菌XV0505为供试菌株,以(NH4)2SO4为唯一添加N源,考察不同NH 4+浓度对发酵过程中菌体干质量、L-Val产量和葡萄糖消耗速率以及菌体内代谢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NH 4+浓度过高或不足都会影响发酵水平,降低L-Val的产量。合适的初始NH4+浓度为225 mmol/L,产酸期NH4+维持浓度为35 mmol/L时,有利菌体产酸。在此NH4+浓度下,在30 L发酵罐发酵60 h,发酵液中菌体生物量和L-Val质量浓度分别可达22.35和59.12 g/L。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长期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对胰岛β细胞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影响,探讨酪氨酸激酶在胰岛β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小鼠胰岛和胰岛β细胞,经0.1 mmol/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木黄酮处理12 h后,运用全细胞电流记录的方法观察电压依赖性钙电流以及动作电位的改变,RT-PCR方法观察电压依赖性钙通道α1亚单位的表达改变.结果:木黄酮处理12 h后,小鼠胰岛β细胞的电压依赖性钙电流明显减小(13.83±1.515pA/pFvs 7.012±1.502 pA/pF,P<0.01,n=6),动作电位幅度明显减弱(38.50±7.46 mV vs 15.95±4.39 mV,P<0.01,n=6).木黄酮处理12 h后,小鼠胰岛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α1亚单位的表达明显减少,降低为对照组的0.792±0.078(P<0.01,n=5).结论:木黄酮处理可以抑制小鼠胰岛β细胞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表达和电流,提示长期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在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75.
The Bowman-Birk inhibitors (BBIs) are well-studi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 that are abundant in dicotyledonous and monocotyledonous plants. BBIs from dicots usually have a molecular weight of 8k and are double-headed with two reactive sites, whereas those from monoco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lasses, one approximately 8 kDa in size with one reactive site (another reactive site was lost) and the other approximately 16 kDa in size with two reactive sites. The reactive site is located at unique exposed surfaces formed by a disulfide-linked β-sheet loop that is highly conserved, rigid and mostly composed of nine residues.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molecular evolution of inhibitors are described, focusing on the conserved disulfide bridges. The sunflower trypsin inhibitor-1 (SFTI-1), with 14 amino acid residues, 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bicyclic inhibitor, and is the most small and potent naturally occurring Bowman-Birk inhibitor.Recently, BBIs have become a hot topic because of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BBIs are now used for defense against pathogens and insects in transgenic plants, which has advantages over using toxic and polluting insecticides. BBIs could also be applied in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Dengue fever, and inflammatory and allergic disorders, because of their inhibitory activity with respect to the serine proteases that play apivo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athogenesis of these diseases. The canonical nine-residue loop of BBIs/STH-1 provides an ideal template for drug design of specific inhibitors to target their respective proteases.  相似文献   
76.
两种菌株来源的gly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方法,分别从大肠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glyA基因,分别克隆入载体pET-28 a(+)中并进行表达,分离和纯化得到两种不同来源的SHMT,分别检测两种SHMT的逆向酶活。比较来源于大肠杆菌K12与嗜热链球菌AS1.2471中的glyA基因表达的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HMT)的活性,以获得高活性的SHMT。结果成功获得两种菌中的glyA基因,并表达出具有较高活性的SHMT,其中嗜热链球菌中glyA基因表达出的SHMT的酶活性大约为大肠杆菌的两倍。从嗜热链球菌中克隆表达的SHMT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及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
酶法转化DL-ATC合成L-半胱氨酸的酶促反应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酶源保存方式、酶促反应时间、底物pH值、底物浓度、酶浓度、金属离子等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方法: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TS1138为供试菌株,采用酸式茚三酮法测定L-半胱氨酸含量,研究了酶法转化DL-ATC合成L-半胱氨酸的酶促反应条件。结果:TS1138菌株中L-半胱氨酸脱巯基酶具有较高的活性,而且Mg2 、Mn2 、Fe2 、Zn2 、Cu2 等5种金属离子对DL-ATC水解酶酶系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Cu2 对该酶系的抑制作用很大。结论:确定了TS1138菌株酶法转化DL-ATC合成L-半胱氨酸的最适酶促反应条件,为酶促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目的:以黄色短杆菌XV0505为生产菌株,探讨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控制条件对L-缬氨酸的产量和糖酸转化率的影响。方法:应用单因素实验确定发酵的工艺条件;利用纸层析-色斑洗脱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L-缬氨酸的含量。结果:在最优发酵条件下,通过10L罐流加发酵72h,产酸量可达53.4g/L,糖酸转化率为26.7%,分别比补料分批发酵提高11.9%和3.5%。结论:环境因子和发酵控制工艺对发酵生产L-缬氨酸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9.
丝氨酸内肽酶在黄瓜叶片衰老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丝氨酸内肽酶抑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离体黄瓜叶片,研究了黄瓜叶片暗诱导衰老过程中丝氨酸内肽酶的作用。结果表明,6-BA50μmol/L与丝氨酸内肽酶抑制剂AEBSF能抑制叶片内肽酶活性的升高,延缓蛋白质降解,而ABA50μmol/L则促进了内肽酶活性的升高:其作用效果与AEBSF相反。活性电泳结果显示,黄瓜叶片中检测到6条内肽酶同工酶,其中4条(CEP2、3、4、6)为丝氨酸类型内肽酶,而ABA使丝氨酸内肽酶CEP2、3、4、6的活性明显增强,提示了丝氨酸类型内肽酶在黄瓜叶片衰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