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记述了采自云南昆明的毛果蝇属缘毛果蝇种复合1新种:亚平毛果蝇Hirtodrosophila yapingi sp.nov.。研究标本收藏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标本馆、北海道大学博物馆及英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亚平毛果蝇,新种Hirtodrosophila yapingi sp.nov.(图1~27)新种与报道自尼泊尔和中国云南的缘毛果蝇H.limbicostata(Okada)1966相似。两个种的区别在于腹部的斑纹和产卵瓣的形状。新种雌成虫腹部每节背板基部具浅色宽带,在第3和第4背板上被暗色带遮断;缘毛果蝇雌成虫腹部主要为暗棕色,各节背板基部中央具浅色斑,形成向腹中部下行的、中断的浅色纵带,并在靠近腹背板基部角处具小的较不明显的浅色区域。此外,新种雌成虫具明显较窄的产卵器(尤其是在端半部),产卵瓣端部不向内弯曲,而缘毛果蝇雌成虫产卵器宽得多,产卵瓣端部显著向内弯曲。正模♂,云南昆明筇竹寺,2006-08-22,户田正宪、高建军采。副模:7♂♂,6♀♀,同正模;3♂♂,3♀♀,2006-08-20,其余同正模;1♀,2007-09-16,高建军采,其余同正模。词源:新种以中科院院士、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研究员之名命名,以感谢张先生对作者在果蝇分类及系统进化研究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62.
驱蚊抑菌绿色蚊香工艺研制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绿色无毒蚊香应用的重要性,本文以药用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为主要原料研究了驱蚊抑菌绿色蚊香工艺。考察了蚊香产品的驱蚊和抑菌效果,采用GC-MS分析了蚊香中黄花蒿挥发油的驱蚊成分,并对蚊香产品性状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黄花蒿植物、木炭、榆木粉及苍术等组分为最优化的原料组成;室内药效试验表明最优化原料组分研制的蚊香产品具有较好驱蚊效果,其KT50为4 min;抑菌实验表明制备的蚊香对供试5种微生物均具有抑制作用,具广谱抑菌性;GC-MS分析表明蚊香工艺处理后的黄花蒿挥发油存在11个相对含量大于2.0%的活性组分;性状评价结果表明蚊香产品在外观与感官、水分、抗折力及连续燃烧时间等性状均达到国家标准;燃烧试验发现蚊香燃烧时间与蚊香横切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63.
为揭示白及与黄花白及内生菌群落特征异同的内在机制,该文运用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白及和黄花白及叶、茎、块茎、根等组织中内生细菌16S rDNA、内生真菌ITS区进行检测,分析内生菌丰度及多样性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比白及与黄花白及内生菌差异。结果表明:(1)白及和黄花白及各组织内生细菌H指数为1.77~2.51,内生真菌H指数为1.79~3.18。(2)内生细菌表现为茎、块茎和根中相似,叶中差异较大; 内生真菌则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3)白及药用部位多糖含量与内生细菌中的7个T-RFs、内生真菌中的2个T-RFs呈相关性,黄花白及药用部位多糖含量与内生细菌中的3个T-RFs、内生真菌中的6个T-RFs呈相关性。综上结果表明,同一生境下,白及和黄花白及内生细菌除叶组织外,其他组织相似,内生真菌则差异显著,部分内生菌和药用部位多糖含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4.
黄花蒿内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平板分离法从药用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的根、茎和叶中共分离内生菌80株,其中内生真菌37株、细菌40株、放线菌3株.经菌种形态观察和染色等,初步鉴定了黄花蒿内生真菌具有5个属,包括囊孢菌(Capsule)、头孢霉(Cephalosporium)、弯孢霉(Curvularia)、曲霉...  相似文献   
65.
从黄花蒿茎中分离得到了17株内生真菌,其中内生青霉菌(Penicilliumsp.Y2)能有效促进黄花蒿组培苗生长及青蒿素合成。内生青霉菌悬浮培养5d后,分别将培养液与菌丝匀浆后经过高压灭菌处理,或将培养液经过高压灭菌、过滤除菌处理获得3种内生菌诱导子(A、B和C)。结果表明,3种内生菌诱导子对植株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青蒿素合成都有促进作用,诱导子C青蒿素合成诱导效果最好,可促进黄花蒿组培苗的干重增长44.44%、可溶性糖含量提高38.24%,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从而提高青蒿素合成达58.86%,黄花蒿组培苗青蒿素含量达4.701mg.g-1(干重)。  相似文献   
66.
已有研究表明,土壤氮素增加可提高外来植物的入侵性,降低本地植物的竞争力.为揭示全球氮沉降对入侵种与本地种之间竞争关系的影响,我们于2010年5-8月在中国科学院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温室内,采用取代系列实验方法(standard replacement experiment),研究了3个氮素水平下入侵种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与本地种黄花蒿(Artemisia annua)、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ca)的生长特征及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的变化.实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低氮、中氮和高氮3个氮素水平,每一氮素水平分别设置豚草和黄花蒿、豚草和蒙古蒿组成的竞争实验,生长90 d后测量株高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单栽情况下,随氮素水平的增加3个物种的株高均增加,而生物量均无显著变化;混栽情况下,3个物种株高和生物量随氮素水平的增加变化各异,豚草呈极显著增加趋势,而黄花蒿无明显变化,蒙古蒿则先增加后减少.豚草的快速生长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对本地种黄花蒿和蒙古蒿产生明显的竞争效应.但不同氮素水平下,豚草对本地种的竞争力不同:低氮素水平下,豚草<两个本地种;中氮素水平下,黄花蒿<豚草<蒙古蒿;高氮素水平下,豚草>两个本地种.氮素添加显著提高了豚草的种间竞争力,改变了豚草与本地种之间的竞争关系,使竞争有利于入侵种.据此推测,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氮沉降的增加将会促进外来种豚草的入侵,增加本地群落的可入侵性.  相似文献   
67.
广西黄花倒水莲资源调查及总皂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广西黄花倒水莲(PolygalafallaxHemsl.)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采用香草醛 高氯酸比色法测定了不同产地黄花倒水莲不同部位的总皂苷含量,基本弄清了黄花倒水莲在广西的资源分布、生长环境及目前民间药用情况。总皂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根、茎和叶中总皂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依次为:根>叶>茎;各产地间含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68.
采自广州的六个拟茎点霉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采自广州的六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金合欢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acacicola、叶子花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bougainvilleicola、樟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cinnamomicola、八宝树拟茎点霉Phomopsis duabangae、杜鹃拟茎点霉Phomopsis rhododendri和黄花夹竹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thevetiae。新种附有拉丁文、英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SCHM)。  相似文献   
69.
中药青蒿的生态生理及其综合利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中药青蒿即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是抗疟药的原料,青蒿素是其有效抗疟成分。本文对青蒿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生长栽培和生理生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提高青蒿素含量的可能途径及其综合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70.
黄花蒿是一种治疗痢疾的特效中药,植物体中含有丰富的精油,但其应用和生产中常有种类混杂现象,严重影响了黄花蒿为原料的药材质量。为实现黄花蒿药材快速鉴定与评价,该研究利用FTIR技术和GCMS分别对黄花蒿及其近缘种叶片原药材及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检测和鉴定。结果表明:挥发油以黄花蒿含量最高(1.86%),其次是南牡蒿、茵陈蒿、青蒿、牡蒿和艾蒿。FTIR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蒿及其近缘种一维图谱相似,酰胺类、芳香类以及萜类化合物种类较多且含量丰富;二阶导数图谱中,黄花蒿青蒿素成分振动吸收明显增强,可以明显将黄花蒿与其混淆中区分开。GC-MS分析显示,黄花蒿与其近缘种的挥发油成分中共检测出17个共有峰,28种化学成分,均含有较高樟脑、á-杜松烯、Crocetane、植烷、2,4-二叔丁基苯酚,但不同种间成分含量差异很大,植烷在黄花蒿中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近缘种,龙脑成分只能在黄花蒿叶片中检测出,然而á-雪松烯在青蒿、南牡蒿、茵陈蒿均较高,而在黄花蒿,艾蒿,牡蒿中含量均较低。最后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了黄花蒿与其近缘种挥发油成分差异性,6种材料明显聚为2类。其中,黄花蒿与牡蒿、艾蒿聚为一类,青蒿与茵陈蒿和南牡蒿聚为一类。该研究结果为黄花蒿药材的真伪鉴别及其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快速而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