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在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发根液体培养中,黄花蒿内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 B501)细胞壁寡糖提取物可促进发根青蒿素的合成.经寡糖诱导子(20 mg/L)处理4 d后,发根青蒿素含量达1.15 mg/g, 比对照高出64.29%.诱导作用与诱导子浓度、作用时间相关.诱导处理1 d后,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黄花蒿发根细胞中Ca2+积累量显著增高,电镜观察发现液泡内出现高电子致密物,具活性氧清除作用的过氧化物酶表现出高活性(6.5 unit*min-1*g-1 FW).诱导处理第三天,细胞核DNA呈梯度条带降解,部分细胞出现程序化死亡.内生菌细胞壁寡糖提取物引起的生理反应有利于细胞中青蒿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选育竹红菌甲素高产菌株。结果表明:以竹黄菌Shiraia sp.S8为出发菌株,当使用混合酶系(5 mg/mL纤维素酶和10 mg/mL蜗牛酶)在30℃处理菌丝2 h,获得菌丝原生质体3.24×106个/mL。以竹黄菌原生质体在距离15 W紫外灯30 cm处照射诱导,获得诱变菌株C6。其竹红菌甲素产量达到28.1 mg/L,比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53.7%,且遗传稳定,具有较高的医药与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酶法辅助强化中药提取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酶法强化中药提取已成为中药开发的重要手段,酶法提取因其反应特异性强、高效、条件温和、易于控制等优点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应用于中药材提取过程中的酶法辅助技术,归纳了酶法在中药材重要活性成分提取、中药提取液的澄清纯化中的应用,分析了酶法辅助提取对中药活性组成的影响,提出了酶法与超声技术的结合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内生青霉菌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槐米总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内生青霉菌(Penicillium sp.B-4)胞外纤维素酶在槐米总黄酮提取中的辅助应用。内生青霉菌在起始pH4,5的综合马铃薯培养基中,150r/min,40℃下摇瓶,培养7d,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比活力(3.57U/mL)。槐米干粉投入青霉菌发酵液中进行酶解处理,比较酶料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酶解液pH对槐米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发现槐米干粉以酶料比40:1(mL/g)加入粗酶液中,在pH4.5、温度40℃下酶解处理1h后,黄酮提取率可达12.2%,比常规提取率增加了38.7%。内生菌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法为槐米黄酮提取的可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紫外(UV)与亚硝基胍诱变的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菌株NU12和UV4为出发菌株,60℃处理5 min、紫外(距离30 cm,30 W)照射90s进行双亲原生质体灭活,通过30%聚乙二醇PEG6000介导原生质体融合20 min.结合平板初筛和高效液相色谱( HPLC)分析进行复筛,通过3轮重组融合操作,筛选出6株高产竹红菌甲素的融合株.其中融合菌株FIII - 21的竹红菌甲素产量达到80.4 mg/L,比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58.9%~167.1%,且遗传稳定,具有较高的医药及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黄花蒿茎中分离得到了17株内生真菌,其中内生青霉菌(Penicilliumsp.Y2)能有效促进黄花蒿组培苗生长及青蒿素合成。内生青霉菌悬浮培养5d后,分别将培养液与菌丝匀浆后经过高压灭菌处理,或将培养液经过高压灭菌、过滤除菌处理获得3种内生菌诱导子(A、B和C)。结果表明,3种内生菌诱导子对植株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青蒿素合成都有促进作用,诱导子C青蒿素合成诱导效果最好,可促进黄花蒿组培苗的干重增长44.44%、可溶性糖含量提高38.24%,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从而提高青蒿素合成达58.86%,黄花蒿组培苗青蒿素含量达4.701mg.g-1(干重)。  相似文献   
7.
1 植物名称 魁蒿(Artemisia princeps). 2 材料类别 采集6月份生长在南京紫金山阳坡的魁蒿,株高20~30 cm,取带腋芽的茎段.  相似文献   
8.
Ag-SiO_2核壳型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抗坏血酸对AgNO3进行还原,生成银纳米粒核心,并通过正硅酸四乙酯的水解与聚合反应获得SiO2介孔外壳,制备平均粒径约为92.9 nm的Ag-SiO2核-壳型纳米粒。Ag-SiO2纳米粒可以显著地抑制香石竹镰刀菌的生长,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4μg/mL,并可抑制香石竹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分生。Ag-SiO2纳米粒处理2~4 h后,菌丝体的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强,提示Ag-SiO2纳米粒抗菌机制和活性氧诱导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从短穗竹(Brachystachyum densiflorum)茎秆中分离获得的竹黄菌(Shiraia sp.S8)菌株为出发菌株,以0.5%~2.5%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竹黄菌悬浮孢子10~30 min,结合平板初筛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进行复筛。经诱变筛选得到高产菌株10-5,发现其竹红菌甲素产量达到26.8 mg/L,与原始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46.4%,且遗传稳定性良好,具有较高的医药及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葡萄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白藜芦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巨峰葡萄果皮为外植体,在添加2.0 mg/L 6-苄基嘌呤(6-BA)和0.1 mg/L 2,4-二氯苯氧基(2,4-D)的B5培养基上诱导葡萄愈伤组织; 以50 g/L的初始接种量在添加1.0 mg/L 6-BA和0.05 mg/L 2,4-D的B5液体培养基上建立葡萄悬浮培养体系。在25~27 ℃下,摇床振荡暗培养(120~130 r/min)18 d后,葡萄细胞生物量和白藜芦醇含量达到最大值(16.17 g/L、95.69 μg/g干质量)。在培养第12天时,向培养基中添加100 μmol/L茉莉酸甲酯(MeJA),经过6 d处理,细胞中白藜芦醇含量达235.73 μg/g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