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5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体外验证流感病毒PB1-F2与热休克蛋白Hsp40相互作用,通过两个方向的GST pull-down试验验证PB1-F2与Hsp40的相互作用。构建GST-多肽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PB1-F2和pGEX-6P-1-Hsp40,并在大肠杆菌(E.co-li)BL21中诱导表达;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LEGFP-Hsp40及pCAGGS-PB1-F2,并分别转染293T细胞使其表达Hsp40及PB1-F2融合蛋白,然后进行GST pull-down试验验证二者的相互作用。成功地构建了两种蛋白的各种表达载体,经表达、纯化获得了可溶性的GST-多肽融合蛋白,GST pull-down试验正反两方向都证实了PB1-F2与Hsp40的相互作用,初步证实了流感病毒PB1-F2在体外能与Hsp40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2.
荆艳  宋晓峰 《生物磁学》2011,(10):1991-1994
分布在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暴露于溶剂的氨基酸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对蛋白质的折叠和聚合过程、蛋白质一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蛋白质表面氨基酸在疏水性、保守性、静电势及结构方面的一些特性,阐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利用这些特性对蛋白质一蛋白质相互作用界面进行预测的方法,最后介绍了几款预测蛋白质表面氨基酸的软件。  相似文献   
83.
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军事医学科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蛋白质组研究的单位之一,其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不仅对中国蛋白质组研究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也对国际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重点介绍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学家在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以及疾病蛋白质组、病原微生物蛋白质组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4.
Yang M  Ge Y  Wu J  Xiao J  Yu J 《遗传学报》2011,38(5):201-207
Coevolution can be seen as the interdependency between evolutionary histories. In the context of protein evolution, functional correlation proteins are ever-present coordinated evolutionary characters without disruption of organismal integrity. As to complex system, there are two forms of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in vivo, which refer to inter-complex interaction and intra-complex interaction. 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the difference of coevolution characters between inter-complex interaction and intra-complex interaction using "Mirror tree" method on the respiratory chain (RC) proteins. We divide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every pairwise RC proteins into two groups corresponding to the binary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in intra-complex and the binary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in inter-complex, respectively. A dramatical discrepancy is detected between the coevolution characters of the two sets of protein interactions (Wilcoxon test, p-value = 4.4 x 10-6). Our finding reveals some critical information on coevolutionary study and assists the mechanical investigation of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Furthermore, the results also provide some unique clue for supramolecular organization of protein complexes in the mitochondrial inner membrane. More detailed binding sites map and genome information of nuclear encoded RC proteins will be extraordinary valuable for the further mitochondria dynamics study.  相似文献   
85.
Li W  Zang B  Liu C  Lu L  Wei N  Cao K  Deng XW  Wang X 《遗传学报》2011,38(11):539-546
The COP9 signalosome (CSN) is a multiprotein complex which participates in diverse cellular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es.CSN1,one of the subunits of CSN,is essential for assembly of the multiprotein complex via PCI (proteasome,COP9 signalosome and initiation factor 3) domain in the C-terminal half of CSN 1.However,the role of the N-terminal domain (NTD) of CSN 1,which is critical for the function of CSN,is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Using a yeast two-hybrid (Y2H) screen,we found that the NTD of CSN1 interacts with TSK-associating protein 1 (TSA1),a reported Ca2+-binding protein.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SN1 and TSA1 was confirmed by co-immunoprecipitation in Arabidopsis.tsal mutants exhibited a short hypocotyl phenotype in darkness but were similar to wild-type Arabidopsis under white light,which suggested that TSA1 might regulate Arabidopsis hypocotyl development in the dark.Furthermore,the expression of TSA1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a csnl null mutant (fus6),while CSN1 expression did not change in a tsal mutant with weak TSA1 expression.Together,these findings suggest a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SA1 and CSN1 in seedling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86.
有机污染物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三丁基锡(TBT)和2,3,7,8.四氯二苯并二嗯英(TCDD)因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严重伤害而受到重视.本实验以模式生物原生动物嗜热四膜虫为研究对象,利用microarray技术筛选了在上述3种污染物下分别暴露24h后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并在geneontology功能注释的基础上,通过富集分析考察了这些基因涉及的主要功能,其中许多功能和多细胞生物中的报道相一致.随后,以TCDD中富集功能注释的基因为核心,通过CLR算法构建了TCDD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网络,依照功能将其划分为2个亚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推测了TCDD在四膜虫中的作用机制模型.结果显示,四膜虫具有成为在基因组水平研究毒物作用机制的单细胞生物模型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7.
小鼠肝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不同的MHV毒株可引起易感动物的肠炎、肝炎以及脑脊髓炎。MHV的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癌胚抗原家族成员,称为CEACAM。具有4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一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胞浆内尾。受体的多种同型体都可作为MHV的功能性受体。已确定小鼠CEACAM1 a同型体结构域1和4可溶性外结构域的晶体结构。MHV受体的研究为病毒受体类似物作为病毒异体亲嗜性和种间交叉传播的途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8.
微管相关蛋白tau与朊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管相关蛋白tau参与了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其中包括一些人类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为了探讨tau与朊蛋白(PrP)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首先通过GST pull-down和免疫共沉淀等技术发现重组tau蛋白可通过微管结合区与来源于正常叙利亚仓鼠脑组织中的正常细胞膜朊蛋白(PrPC)和羊瘙痒因子263K感染仓鼠脑组织的异常朊蛋白(PrPSc)相结合. 利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在正常和羊瘙痒因子感染的仓鼠脑组织中存在tau蛋白与PrPC和PrPSc的相互作用, 并且利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到PrP和tau蛋白在CHO细胞内具有共定位的关系. 为了确定PrP与tau蛋白相互作用的部位, 构建了不同区域的PrP片段, 从而证明PrP与tau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位于PrP的N端序列(23~91 aa). PrP与tau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直接实验证据提示tau蛋白可能参与PrP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朊病毒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9.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发展及其衍生系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系统是鉴定及分析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蛋白质-RNA相互作用的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本文系统介绍了该技术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由Fields和Song初次描述的由酵母双杂交系统衍生而来的几种主要的双杂交系统的特点,并简要比较了各系统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0.
雌激素受体(ER)包括α和β等2种,均为核受体。ERβ在乳腺癌预后和激素治疗耐受中有重要意义,其活性受与之相互作用的共调节因子的影响。这些共调节因子有的能与2种ER发生作用,有的只能特异地作用于其中一种。本文简要综述了与ERβ相互作用的共调节因子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