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里氏木霉与黑曲霉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及其水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利用里氏木霉和黑曲霉混合培养产纤维素酶,以黑曲霉孢子悬浮液的不同活化浓度及不同的活化时间来寻找2个菌种发挥最大协同作用的结合点以及所产纤维素酶的水解特性。以里氏木霉单一培养和黑曲霉单一培养为参照进行对比研究。底物为农林废弃物之一的玉米秸秆,经过蒸气爆破预处理后,用作产酶C源。结果表明:黑曲霉孢子悬浮液活化浓度为10个/mL,活化时间为12 h时,滤纸酶比酶活最高,达3.32 U/mL,高于里氏木霉单一培养的2.25 U/mL,β-葡萄糖苷酶比酶活达1.32 U/mL,高于里氏木霉单一培养的0.57 U/mL。为进一步验证混合菌产纤维素酶的水解效果,利用混合菌产纤维酶的酶液及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酶液进行酶水解实验,当酶用量为20 U/g绝干纤维素,底物质量浓度为100 g/L条件下水解48 h,混合菌所产酶液酶解得率达70.00%,高于里氏木霉所产酶液的酶解得率63.05%。实验表明里氏木霉与黑曲霉混合培养产酶是可行的,并优于单一菌种培养。  相似文献   
152.
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平板法,从采自贵州省的2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4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隶属于11属12种。其中,浅色腐殖霉Humicola pallescens为一新种,绿色暗梗单孢霉厚垣变种Chloridium virescens var.chlamy dosporum和印度粘束霉Graphiumindicum为中国新记录。对新种及中国新记录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并绘图。其余9个国内已报道种亦作了生境和分布地点的引证。所有研究菌株的干制培养物标本与活菌种均存放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53.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番茄离体毛状根双重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A4诱导樱桃番茄Micro-Tom产生毛状根,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建立了丛枝菌根(AM)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与转移Ri T-DNA番茄离体毛状根的双重培养体系。该真菌侵染14d左右,菌丝开始形成多级分支,17-21d时,一些菌丝顶端膨大,长出新生孢子。接种后3个月时,每皿孢子数量达到600-800个。新形成的孢子无需休眠,可直接侵染番茄离体根。成功的番茄双重培养为番茄菌根生理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154.
煤附生真菌产漆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产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煤炭样品中筛选到一株产漆酶活性菌株,经菌体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Trichoderma asperellum W03。菌株所产漆酶的最适反应pH为3.5-4.5,最适反应温度45℃,类似于白腐真菌漆酶。液态发酵条件的均匀设计实验表明,适宜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土豆200.00g/L、葡萄糖9.36g/L、米糠粉37.44g/L、硝酸钾4.00g/L、KH2PO43.20g/L、MgSO4·7H2O2.00g/L、CuSO4·5H2O0.005g/L、初始pH8.0;在33℃、180r/min、50mL/250mL的摇瓶培养条件下,棘孢木霉W03在孢子接种培养后48h、84h产酶量较高,分别处在菌体的快速生长期和衰亡期;菌体产酶受Cu2+、联苯胺诱导,而受1-萘酚、愈创木酚和2,4-D抑制。  相似文献   
155.
枝孢样枝孢霉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暗色丝孢霉病的枝孢霉属,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暗色孢科。该属50余种。枝孢样枝孢霉为腐生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某些动物的粪便、蔬菜、腐木、鸟巢、腐烂水果中。人因皮肤外伤接触后有被感染的机会。它也是真菌过敏症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目前对枝孢样枝孢霉的系统报道较少,现就其生理生化代谢、生态学、病理学及临床和抗真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6.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有絮凝活性真菌,同时对其絮凝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梯度稀释、平板划线、18S rDNA检测等方法分离鉴定絮凝活性菌株。通过高速离心、超声破碎、乙醇沉淀、定性试验等方法确定絮凝活性物质性质。【结果】从渤海湾海岸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真菌,经鉴定为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命名为产紫青霉EL-02(P. purpurogenum EL-02)。超声破碎试验证实其絮凝活性主要存在于发酵上清液。根据絮凝活性曲线,确定4 d为积累絮  相似文献   
157.
利用稻瘟霉模型初级筛选抗肿瘤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瘟霉(Pyricularia oryzae)活性物质初筛模型是近年来筛选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模型之一,具有操作便捷、安全经济等优点。为更好地利用该模型,对其原理、方法、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利用其他植物病原真菌作为靶标菌建立抗癌药物初筛模型的应用前景,以期对更有效地获得抗肿瘤活性物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危险因素与钙调神经蛋白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关系.方法:分析近9年613例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术后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家族史、钙调神经蛋白免疫抑制剂(环孢霉A,CsA;他克莫司,FK506)使用与PTDM发生的危险程度.结果:PTDM的发生率为24.1%,PTDM发生与患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及BMI明显相关,PTDM患者钙调神经蛋白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剂量比明显高于移植后非糖尿病患者(non PTDM),且服用FK506后空腹血糖高于服用CsA.结论:与患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BMI相比,服用钙调神经蛋白免疫抑制剂是导致PTDM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且FK506较CsA更易发生PTDM.  相似文献   
159.
采用26S rRNA基因D1/D2区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CICC(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的15株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菌种进行复核鉴定。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5株白地霉属于地霉属的成员,且形成两个系统发育分支,系统发育上最接近Galactomyces geotrichum NRRLY-17569T,与其同源性为96.3%~98.3%。15株白地霉26S rRNA基因D1/D2区序列显著不同于地霉属的模式种及其它种,可能代表地霉属的两个新种,但这一结论尚需进一步的实验去证实。  相似文献   
160.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链霉亲和素的放线菌ZG0429,根据形态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判定该菌株为链霉菌属中的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经发酵,ZG0429的链霉亲和素产量可达201.0mg/L。进一步采用硫铵沉淀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链霉亲和素的回收率为76.87%,纯度可以达到97.03%。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可得到高产量、高纯度、高活性的目的蛋白,为链霉亲和素发酵产品的大规模纯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