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6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3935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549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486篇
  2010年   526篇
  2009年   611篇
  2008年   751篇
  2007年   594篇
  2006年   540篇
  2005年   614篇
  2004年   530篇
  2003年   492篇
  2002年   456篇
  2001年   496篇
  2000年   411篇
  1999年   365篇
  1998年   325篇
  1997年   332篇
  1996年   306篇
  1995年   342篇
  1994年   283篇
  1993年   294篇
  1992年   199篇
  1991年   231篇
  1990年   230篇
  1989年   186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中华蚊母树染色体制片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华蚊母树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比较材料的不同采集时间、预处理方法、固定剂、解离方法、解离时间及染色方法对中华蚊母树根尖染色体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制片技术为:取材时间为上午9:00~11:00或下午13:00~15:00,以饱和对二氯苯预处理3 h,用1 mol?L-1盐酸60℃下解离8 min,卡诺固定剂固定,以改良石碳酸品红染色10 min.以该最佳制片方案对中华蚊母树进行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首次揭示了中国特有植物———中华蚊母树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x=24,染色体基数x=1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24=12m(2SAT)+10sm+2st,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4=2L+8M2+12M1+2S,核型不对称指数为64.29%,属于2A型.结果显示中华蚊母树核型对称程度较高,在进化中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992.
采用根尖压片法对菩提树(Ficus religiosa Linn.)和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30,核型类型均为1B,核型公式分别为菩提树2n=2x=30=24m(2SAT)+6sm,小叶榕2n=2x=30=28m(2SAT)+2sm.比较发现,两种植物的核型相似,亲缘关系相近,二者中小叶榕的不对称系数较小(58.16%),为较原始的类型.两者的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93.
994.
通过田间观察,运用TTC法、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和套袋实验等方法,对香石竹的开花状态及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栽培条件下,香石竹种群可周年开花,单株花期35~61d,单花花期9~15d;花粉在开花第1~5天具有活力,柱头在开花第4~12天具可授性,第8~11天可授性最强;杂交指数为5,P/O值为307.84~790.52,结合坐果率结果,判断其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旨在构建由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携带的单纯疱疹I型病毒质粒及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重组型BAC-HSV-1感染性子代病毒。构建了携带HSV-1同源臂的质粒C223-UL43左臂-UL47右臂。将该质粒线性化后与HSV-1基因组共转染至Vero细胞,通过真核细胞内同源重组产生了含有GFP报告基因的BAC-HSV-1重组病毒,噬斑纯化筛选出阳性重组病毒,并再次感染Vero细胞,Hirt法提取BAC-HSV-1环形基因组并将其电穿孔入DH10B感受态细胞,由PCR和酶切法鉴定BAC-HSV-1质粒。为研究BAC-HSV-1子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给予BAC-HSV-1质粒和HSV-1基因组DNA,收取病变细胞的上清液,以MOI=0.1再次感染Vero细胞,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法测定两组的病毒滴度。PCR和酶切法分别鉴定BAC-HSV-1,结果示BAC-HSV-1构建成功。TCID50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病毒滴度,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毒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间穿梭的HSV-1-BAC重组病毒/质粒。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甲型流感病毒A/京科/30/95(H3N2)核蛋白NP,以便对原核表达的NP蛋白进行免疫原性研究,本研究通过密码子优化及全基因合成等方法,将3种形式的NP基因:与6×His标签融合的NP基因NP(His)、非融合的野生型NP基因NPwt及非融合的按大肠杆菌优势密码子改造的基因NP(O)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了表达3种形式NP基因的3种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不同质粒中NP蛋白的表达形式、条件、纯化工艺及抗原性。限制性酶切反应与测序表明,三种形式的NP基因均正确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30a;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三种形式的NP基因均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NP(O)基因的表达量最高;在不同温度诱导条件下,NP蛋白呈现可溶性表达,NP(O)基因可溶性高效表达的条件为:T=25℃,t=10 h;经阴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层析两步纯化,可溶性表达的NP蛋白纯度可达90%;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纯化的NP能与流感病毒A/PR/8/34(H1N1)株感染小鼠的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这些结果表明,非融合表达的密码子优化甲型流感病毒NP蛋白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和纯化,同时保持良好的免疫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997.
Yan JY  Lu YY  Xu CP  Yu Z  Gong LM  Chen Y  Zhang YJ 《病毒学报》2011,27(5):462-468
2002~2004年浙江省发生了无菌性脑膜炎暴发疫情,为了及时查明病因,分析病原的分子特征并进行病原溯源,我们采集患者脑脊液和粪便样本271份,用RD和Hep-2细胞同时分离病毒,对分离株VP1和VP4/VP2基因测序,进行同源性与进化分析。结果从271份样本中分离到埃柯病毒30型(E30)78株;对31株分离株VP1区核苷酸(nt)序列测定,其长度均为876nt,推导编码292个氨基酸(aa)。浙江E30株与原型株Bastianni在VP1区的nt和aa同源性分别为84.7%~86.3%和92.1%~94.2%;浙江E30株之间nt和aa的同源性分别为87.1%~99.4%和96.2%~100%。在VP1基因进化树上浙江E30株分别位于G和H基因亚型分支上,与浙江E30G亚型株亲缘关系最近的国内外毒株分别为2003年江苏、山东株和1999年乌克兰株;与浙江E30H亚型株亲缘关系最近的毒株为2008年韩国株。VP4/VP2区同源性与进化分析结果与VP1相似。结果表明2002~2004年浙江省无菌性脑膜炎暴发疫情由E30G和H二类不同基因亚型流行株引起;H基因亚型株推测为新的E30变异株,首先分离于2002年浙江省。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研究了具有阶段结构的两种群竞争系统的渐近行为.我们得到了系统持续生存的条件.由Brouwer不动点定理和李亚普诺夫函数,我们证明相应的周期系统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存在一个唯一的全局渐近稳定的正周期解.最后我们把没有阶段结构的系统与有阶段结构的系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9.

紫堇属(Corydalis DC.)植物的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光学显微镜下研究了湖北产紫堇属(Corydalis DC.)15种及2变型的种子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其种子小,近圆形、扁圆形或肾形,黑色或深棕色,具油质体。油质体帽状、扇形、条形或不规则,紧贴种子表面或分离。根据种子表面形态,种子可分为4种类型:(1)表面光滑,如大叶紫堇(C.temulifolia Franch.)、川东紫堇(C.acu-minata Franch.)、巴东紫堇(C.hemsleyana Franch.ex Prain)、北岭黄堇(C.fargesii Franch.)、鄂西黄堇(C.shennongensis H.Chuang)和小药八旦子(C.caudata(Lam.)Pers.);(2)表面具刺或疣状突起,如阜平黄堇(C.wilfordii Regel)、小花黄堇(C.racemosa(Thunb.)Pers.)、地锦苗(C.sheareri S.Moore)和珠芽地锦苗(C.sheareri S.Moore f.bulbillifera Hand.-Mazz.);(3)表面具凹点状印痕,如刻叶紫堇(C.incisa(Thunb.)Pers.)、紫堇(C.edulis Maxim.)、地柏枝(C.cheilanthifolia Hemsl.)、蛇果黄堇(C.ophiocarpa Hook.f.et Thoms.)、北越紫堇(C.balansae Prain)和延胡索(C.yanhusuo(Y.H.Chou et C.C.Hsu)W.T.Wang ex Z.Y.Su et C.Y.Wu);(4)表面具凹点状印痕,并被有疣状突起,如伏生紫堇(C.decumbens(Thunb.)Pers.)。种子大小、形状和表面形态以及油质体形态在种内相对稳定,对一些物种的划分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罗甲螨科分类研究进展(蜱螨亚纲:甲螨目:罗甲螨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回顾了世界罗甲螨科120多年的研究历史,介绍了分类研究的代表人物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罗甲螨科的分类研究也进行了回顾,同时介绍了世界及中国罗甲螨科各属种的地理分布.指出了目前该科分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