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获得水稻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2.
PCR—SSCP检测肺癌细胞p53基因点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溴化乙锭(EB)染色的PCR-SSCP技术对10例非小细胞性肺癌组织标本p53基因外显子5 ̄8进行分析,其中1例在外显子5 ̄6;1例在外显子7;2例在外显子8发现异常电泳带。对1例经SSCP检测异常的p53基因进行核酸序列分析,发现第280位密码子ACA,其编码的氨基酸由丝氨酸变成半胱氨酸。结果证实:非小细胞性肺癌与p53基因突变有关;EB法PCR-SSCP技术是一种简便、可靠的点突变检测法。  相似文献   
73.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突变和克隆HIV—1gag基因片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4.
<正>多聚酶链反应(PCR)是一种新兴的体外DNA扩增技术,自Saiki报告以来,PCR已广泛应用于各研究领域。木文就近年来PCR在细菌学方面的检测情况作一综合。 一、PCR的基本原理 PCR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的体外DNA扩增法,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其基本原理是,以人工合成的两个具有特定序列的脱氧核苷酸片段作为引物,分别与目的基因片段DNA双链的3’端互补。  相似文献   
75.
 本文报道了两个用于PCR引物设计的计算机程序PCRDESN和PCRDESNA。PCRDESN程序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评价用户自己设计的一对引物的质量:(1)引物内的碱基反向重复或发夹结构,(2)两个引物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3)两个引物之间的同源性,(4)引物的碱基组成及特点和T_m值计算。通过用多例文献发表的及本院有关实验室提供的引物对序列的验证,确定了程序的运算参数,证明该程序能较好地检验引物对的质量和解释某些PCR实验失败的原因。PCRDESNA程序采用逐级优化的方法和比PCRDESN所选用的更严紧的引物选择参数对用户提供的核酸序列进行快速检索,以确定所有可能的和合适的引物对。  相似文献   
76.
一种建立在PCR的基础上,不使用同位素能快速安全地检测基因组中某一目的基因扩增程度的简易方法。此法所需DNA样品量少、灵敏度高,对于为观察细胞株而制备的小量样品或者石蜡包埋及福尔马林处理后的组织切片中某种基因的扩增尤为适宜。可做为一种辅助诊断手段推广应用到临床实验室。  相似文献   
77.
本文报道一种结合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直接测定基因组DNA中单考贝基因片段序列的方法,以及利用这种方法测定两例β-地贫纯合子的β珠蛋白基因序到结果。测定出基因点突变,一例为编码子17(A→T)突变纯合子,另一例为编码子69(G→A)突变纯合子。针对上述两个点突变合成寡核苷酸片段,末端标记~(82)P后为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的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8.
2012年在云南省南部中老缅边境地区采集的库蚊中分离到3株病毒(YN12039、YN12040、YN12060),该病毒只引起C6/36细胞发生病变。负染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60~80nm,有囊膜,表面有刺突。采用RTPCR方法对分离株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polymerase,RdRp)、HEL1(superfamily 1helicase)、S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进行扩增,同源性分析显示3株云南新分离株与Nam Dinh病毒(NDiV)RdRp、HEL1、S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均为98%以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3株云南新分离株与NDiV的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该研究结果丰富了NDiV病毒的信息,对NDiV病毒分子特征、分布区域和物种嗜性等特征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9.
80.
实验室进化是遗传育种、提高微生物性能的重要方式。近几十年来,实验室进化的方法快速发展,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常见的菌株进化策略以及针对特定蛋白的进化存在突变过程不连续,需要多轮操作、工作量大等缺点。微生物突变和筛选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体内连续进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实验室进化的效率。体内连续进化技术实现了体内突变,完美地把突变与筛选相结合,以最少的人工干预进化出特定表型。文中总结了近年来在微生物底盘中开发的基因组范围的体内连续进化技术,以及独立于基因组的针对特定蛋白的体内连续进化技术,主要对这些技术实现体内连续突变的原理及其相关应用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体内连续进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