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9篇
  免费   714篇
  国内免费   28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静置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芝麻木脂素的最佳提取条件。通过改良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芝麻木脂素清除O-2·能力来研究芝麻木脂素的抗氧化活性;用H2O2-Fe2+体系诱导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测定芝麻木脂素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芝麻木脂素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2(g/mL),超声温度55℃,超声时间30 min,静置时间2 h,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芝麻渣中芝麻木脂素的提取量最高达到0.120 g(以100 g芝麻渣计)。芝麻渣提取物能有效清除O-2·,具有良好的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肖丹  张毅  徐大春  彭文辉  徐亚伟 《生物磁学》2013,(34):6781-6785
左心功能不全继发的肺动脉高压是指左心功能不全所导致的肺静脉回流受阻及左室充盈压力升高继发的肺动脉高压,在美国Danapoint2008诊断分类中归为肺动脉高压的第二型,该型包括左心收缩、舒张功能不全及心脏瓣膜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肺动脉高压的出现预示该病预后不佳。该病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最重要的表现是肺循环压力被动性升高,以及肺血管的反应性收缩和重构。诊断有赖于病史,体征,心脏彩超,右心导管检测等辅助检查。该病的治疗重点在于治疗原发的左心疾病(比如治疗心衰和瓣膜置换手术),目前没有证据支持特异性的抗肺动脉高压药物的有效性,但研究显示PDE-5抑制剂(如西地那非)是一种有治疗前景的药物,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本文将对左心系统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的疾病定义,流行病学特点,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3.
王艳  王耀  查小霞  游岚岚  周江英  周辉 《生物磁学》2013,(24):4667-4670
摘要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鉴别诊断肾实质性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3例肾脏肿瘤患者分别给予CEUS与CECT检查,将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作对照,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CEUS对肾脏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均显著优于CECT,P〈0.05。结论:CEUS在鉴别诊断肾实质性肿瘤方面较CECT在敏感度和准确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临床上二者联合应用可优势互补,提高肾脏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王应洪  张霞  陈春梅  段晨阳  王燕 《生物磁学》2013,(34):6665-6667
目的:探讨临床上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变化情况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泌尿科接受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4例定义为前列腺增生组(BPH),前列腺癌患者83例定义为前列腺癌组(PCa),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13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患者入院时的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变化情况。对比并分析三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总PSA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的正常值,而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总PSA比前列腺增生患者增高的更为明显。对照组游离PSA为(2.78±0.94)ng/mL,总PSA(1.05±0.57)ng/mL,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为,(0.38±0.61);前列腺增生患者游离PSA为(6.36+3.24)ng/mL,总PSA为(1.64±0.76)ng/mL,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为(0.26±0.23);前列腺癌患者游离PSA为(12.42±4.97)ng/mL,总PSA为(1.44±0.78)ng/mL,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为(0.12±0.16)。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的PSA进行检测,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治疗效果,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相应处理措施。方法:对1210例1325眼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疗效并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原因。结果:1325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发生术中晶状体碎核入玻璃体腔1眼,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一过性高眼压、角膜水肿、晶状体后囊破裂及视网膜脱落,发生率分别为1.36%、7.47%、0.03%和0.02%。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对于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应分析原因并积极的预防。  相似文献   
996.
MicroRNA(miRNA)是一类含有18-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与与其靶基因mRNA 3’-非编码区的碱基互补配对,降解靶基因mRNA导致转录后沉默或者抑制靶基因mRNA的翻译过程,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研究显示部分microRNA在胃癌组织中确实存在表达异常,且异常表达的microRNA通过对其靶基因表达的调控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等过程.外周血中microRNA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microRNA应用于胃癌的临床诊疗具有了一定的可行性.众多研究提示microRNA在胃癌的演进中的作用可能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和疗效预测的生物标记物,本文就microRNA在胃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子宫不同占位性病变的声像学特点和和误诊原因,探讨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5例不同占位性病变经腹部超声图像资料,观察病变形态、大小、病变位置、包膜、边缘及后方回音等.结果:185例患者中,经体表超声检测出139例不同占位性病变患者,符合率为75.14%;误诊46例,误诊率为24.86%,误诊原因与病变形态、内部回音、宫腔线所表现出的相似性有关.结论:腹部超声能够较准确地诊断出子宫不同占位性病变,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症状,可以实现其更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TDI的时间间隔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再入院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2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的162例CHF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并进行随访,平均287±196天.记录常规超声心动指标和TDI时间间隔指标包括收缩时间ST、射血时间ET、充盈时间FT、等容收缩时间ICT、并计算ICT/ET和心肌组织性能指标([ICT+IRT]/ET).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DI时间间隔参数如ET、ST、FT和ICT/ET,与CHF患者随访期间再住院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T和ST是CHF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P<0.05和P<0.01.结论:TDI评估的时间间隔有助于预测受试者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新训战士疲劳骨折早期X光片阴性诊断原因.方法:回顾分析近12年31例确诊前首次X光片报告阴性的胫骨疲劳骨折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结果:31例35张光片中6例X光片质量欠佳;19例局部有单纯软组织肿胀增厚影;4例侧位重叠不能识别胫骨被腓骨遮挡骨皮质;1例骨小梁显示局限性密度稍高;1例局部骨皮质稍变薄、边缘稍模糊、呈灰色骨皮质征;2例外骨皮质侧见轻微光滑均匀丘状隆起;6例行MR检查明确诊断为疲劳骨折.结论:在提高阅片水平前提下要注意X光片质量及体位重叠影响.当X光片只见局部软组织改变时,应重视并结合临床表现,有可能处于“疲劳骨折前期”,而诊断疑难或需鉴别时,MR是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总结23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病理证实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治以及术后随访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接受了超声检查,其中21例接受了静脉肾盂造影检查,11例接受了逆行肾盂造影检查,16例接受了CT检查,8例接受了MRI检查;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接受了输尿管粘连松解术治疗,6例接受了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治疗,12例接受了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治疗,2例接受了输尿管内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病损电灼术治疗.23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左侧14例,右侧9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病灶均位于输尿管下段.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泌尿外科罕见的疾病,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影像学检查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轻度的输尿管梗阻患者,推荐行输尿管粘连松解术治疗;对于中、重度输尿管梗阻患者,推荐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术治疗;对于病变程度严重的病例,推荐术后应用激素类药物治疗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